【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1月18日訊】近期,中國大陸病毒蔓延,兒童和年輕人大量死亡,一個湖南媽媽因為疫情失去了兩個女兒,有醫生博主的抖音評論區,出現大量兒童和年輕人死亡的事例。
在大陸小紅書平台,一位湖南媽媽哭訴,兩個女兒都被甲流急性壞死性腦病帶走了。

(網絡截圖)
該媽媽說,她女兒是在甲流高峰期發病的。

(網絡截圖)
抖音網名「醫路向前巍子」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密雲醫院急診科的醫生在一個視頻中分享自己治療的病例,說兒童感到小腿酸痛時要注意,在該視頻的評論區,眾多網友分享身邊有人去世的事例。

(網絡視頻截圖)
浙江網友「晴空」介紹,她兒子學校有兩個孩子走了,就是因為孩子的父母當普通感冒在藥店買藥吃,一直沒有太注意,「最後引發併發症走啦」。

(網絡截圖)
湖北網友說,「我的小同事兒子13歲,以為感冒沒當回事,在課堂上暈倒了,送到醫院就沒有再醒來。」

(網絡截圖)
有福建網友說,「我女兒是急性爆發心肌炎沒了,這種真的好快,快到連轉上級醫院都來不及」。

(網絡截圖)
江蘇網友稱,「我女兒暴發性心肌炎,在幼兒園感染了諾如病毒,證狀:發燒不到39度,嘔吐,手腳冰涼,無力行走!四個小時搶救無效!走時差十六天六週歲」。
除了兒童,還有很多年輕人死亡的病例。
廣東網友「小鄭」,「我永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心肌炎走了,走的前幾天低燒,還渾身酸痛」。

(網絡截圖)
江蘇網友稱,「樓下有個人說兒子18歲心肌炎走了」,內蒙古網友說,她同事還懷著孕,其丈夫感冒後心肌炎走了。
山東網友說,「女朋友前幾天發燒,第二天去醫院了,心肌炎,當天就走了,90後,孩子還那麼小」。

(網絡截圖)
1月12日,一位小紅書健身博主的朋友發文稱,「號主於昨天下午高燒昏迷住院,今晨因流感誘發心肌炎,經搶救無效,生命永遠定格。」

(網絡截圖)
中國大陸多病毒蔓延,醫院排起長隊,殯儀館人員稱連軸轉,但中共當局掩蓋真實情況,不進行統計,讓民眾疏於防護。
(記者李酈綜合報導/責任編輯:徐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