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04日訊】隨著社會矛盾進一步加深,中共不斷的加強對民眾的監控,繼近幾年推行所謂的「楓橋經驗」之後,中共廈門當局推出所謂的「近鄰監督」手段,讓鄰居相互監督,引發爭議。
近日,大陸網絡流傳一圖片顯示,在一個寫著「思明區中華街道鎮海社區」、「近鄰監督工作室」的房間裡,十幾個人圍坐的一個長桌前,似乎在開聯歡會,桌面上有吃的和水杯。
(網絡截圖)
該圖片引發了網友的熱議,網友諷刺,「包打聽?」「東廠?」「吃撐到了」、「保甲制?」、「群眾斗群眾」、「文革又開始了?」
還有的網友說,「是什麼人去做這麼無恥的職業唉」、「越來越往那個年代靠攏的感覺」、「哪個鄰居敢來監督我,我就敢天天去他家門口潑糞」。
據中共廈門官方網站公開資料顯示,所謂的「近鄰監督」是福建廈門市搞得所謂「基層治理」模式,該模式「由紀檢監察幹部、黨風政風監督員、居民群眾等參與組建「近鄰監督員隊伍」,實行「網格劃片監督」。
早在2013年,廈門市思明區紀委推出該「維穩」模式,後來,廈門市海滄區、同安區相繼推行該「維穩」模式。
(網絡截圖)
廈門思明區官方稱,該模式是將監督觸角延伸到社區基層「神經末梢」。
2023年5月11日,據大陸媒體報導,廈門同安區307名「鄰家人」正式上崗。所謂「鄰家人」,就是近鄰監督員,他們「切實將監督觸角延伸到基層的『神經末梢』,以構建多元參與監督格局」。
報導稱,同安區11個鎮(街)、144個村(居)已全部掛牌,並陸續召開近鄰監督員聘任儀式暨培訓會議,全面推廣「近鄰監督」工作模式。
廈門市紀檢委網站信息稱,紀委監委「推新招」,「分層級構建村(居)近鄰監督工作室、街道近鄰監督處置室、區近鄰監督」,建立「三級聯動、上下貫通的基層監督網絡」。
至於「近鄰監督」的監督內容,官方網站稱,「近鄰監督員的職責就是負責監督我們平日裡聽到的、看到的、身邊大大小小的事兒。」
有網友指出,這就是「楓橋治理」模式的一種。
中共為維持極權統治,一直不斷的加強對民眾的監控,近些年來,中共財政日益陷入困境,社會衝突頻發,中共為了加強對民眾的壓制,大力宣揚「讓群眾都(鬥)群眾」的所謂的「楓橋經驗」,以便從中延續其極權統治。
所謂「楓橋經驗」,是1960年代浙江楓橋區發明的,一種發動群眾來「監控、改造」和「階級敵人」的做法,宣稱「十個人包夾改造一個人,矛盾不上交、社會改造」。毛澤東1963年下令在全國推廣。
之前,時政評論人士橫河曾對新唐人電視台表示,「楓橋經驗」實質就是「群眾專政」。中共 「維穩體制中有兩個分支,「政法委」注重在用司法體系懲罰;而「綜治委」強調群眾專政。只是在不同的階段,專政對象變化不同。
1990年代,中共由「楓橋經驗」發展出維穩體制中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系統」。包括朝陽群眾、紅袖章大媽、網格治理員以及一群專門舉報網路文章的網評員(五毛)等。
有學者認為,中共如今沒錢了,需要免費打手,便吹捧「楓橋經驗」。
(記者李酈綜合報導/責任編輯:徐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