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看時事】馬斯克監管風暴 六奇兵震動美國

2025年02月08日評論訪談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08日訊】大家好,歡迎收看《唐青看時事》。今天,我們來看看馬斯克的DOGE團隊,六個超級天才,如何在短短幾週內震動華盛頓。
年輕的馬斯克不僅造火箭、造星鏈、修地道,收購推特,現在還深入華盛頓,帶著一群更年輕的科技精英,查帳、砍預算、刪項目,要改造整個美國政府。可以說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白宮有人鼓掌,國會有人炸鍋。這會是一次顛覆性的改革嗎?

DOGE的誕生

故事要從川普(特朗普)的新一屆政府上台說起。川普這次又放了個大招——直接把馬斯克請進了白宮。但他不是來蹭飯的,而是被任命為特別政府雇員(Special Government Employee),帶著一個精英技術團隊,專門負責政府改革。
川普為啥要找馬斯克?理由很簡單——華盛頓的官僚體系太臃腫了。川普一直想著要砍掉政府冗餘開支,讓國家運作更高效,但說實話,之前試了很多辦法都不太奏效。於是他乾脆找了硅谷最會「打破規則」的人——馬斯克,希望用科技公司的思維來「優化」政府。
不過,這次馬斯克的身分有點特別,他不是政府顧問,也不是某個部門的負責人,而是個「特別行動者」,帶著自己的DOGE小隊,直接深入各大政府機構。
這個「DOGE」不是什麼普通的政府機構,而是川普欽點的「祕密武器」——它不需要國會批准,也不受傳統的官僚程序約束,直接對白宮負責。換句話說,馬斯克可以像管理一家公司一樣,直接操盤政府改革。DOGE翻譯成中文就是政府效率部。
要知道,美國聯邦政府的年度預算高達6.2萬億美元,其中大量資金被用於低效、冗餘甚至不透明的項目。
馬斯克的DOGE計劃就是精準削減這些浪費,並重新分配資源,讓政府變得更精簡、更高效。
這支隊伍裡有不少年輕的頂尖工程師,最小的才19歲,就已經坐進白宮開會了。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找到政府裡的「無用開支」,然後砍掉。
我們來看看DOGE團隊的六位年輕奇兵。

六位年輕奇兵

你可能想不到,馬斯克帶進華盛頓的這支「政府改革特種部隊」,平均年齡只有22歲。這些人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官僚,而是一群編程怪才、AI高手、數據分析天才。
馬斯克選人的標準很簡單:不看學歷、不管背景,能力夠強、解決問題就行。結果,他真的找來了一群「頂級奇才」,個個簡歷不一般。
1. 阿卡什‧博巴(Akash Bobba):
伯克利大學管理、創業與技術(MET)項目的精英學員。
曾在Meta和Palantir實習,專攻AI和數據分析。
據說他曾在一個項目截止前兩天,團隊代碼全被誤刪,他只用一晚就全部重寫,結果比原來更好,還拿了第一名。
2. 愛德華‧科裡斯坦(Edward Coristine):
原本是東北大學的工程專業新生,但沒讀多久,直接輟學加入DOGE。
年僅19歲,是團隊裡最年輕的成員,之前曾在馬斯克的Neuralink項目工作,研究方向是軟體工程,而非腦機介面。
3. 盧克‧法裡托爾(Luke Farritor):
21歲,他是全球第一個用AI破譯2000年前希臘卷軸的人。這項研究讓學術界震驚,一舉打破AI在歷史文本解析上的技術瓶頸。
後來,他放棄傳統學術道路,直接加入馬斯克的DOGE,專攻政府IT現代化。
4. 高蒂爾‧科爾‧基利安(Gautier Cole Killian):
曾在Jump Trading工作,專攻高頻交易和數據分析,精通金融演算法。
目前在DOGE負責政府IT現代化改革,尤其專注於數據安全和系統優化。
5. 加文‧克裡格(Gavin Kliger):
曾在Databricks(全球頂級AI數據平台)工作,現在是OPM(人事管理辦公室)的特別顧問。
他不僅是AI工程師,還在X上運營一個Substack帳號,專門寫「深層政府」(Deep State)內幕分析,文風犀利。
6. 伊桑‧紹特蘭(Ethan Shaotran):哈佛AI創業者
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同時是AI初創公司Energize AI創始人,獲得OpenAI投資支持。
在一次馬斯克公司贊助的黑客馬拉松比賽中,他獲得了亞軍,後來被直接招進DOGE。

DOGE的工作模式:硅谷速度vs.華盛頓官僚

這些年輕人不光技術過硬,連工作方式都和傳統政府完全不一樣。
硅谷996?不,這裡是007。
馬斯克在X上說,他們的工作時間是每週120小時,幾乎沒有週末,也沒有固定作息。
反觀華盛頓官僚體系:週五提前下班、節假日比誰都多,連審批個預算都能拖個半年。
這也難怪馬斯克會調侃說:「DOGE團隊每週工作120小時,而官僚們最多工作40小時,所以他們輸得這麼快。」
這樣的工作節奏,讓他們在極短時間內攻破政府IT系統,找到大量冗餘支出。
這些年輕工程師並不是在白宮辦公,而是被直接派往政府關鍵機構,擁有極高的訪問許可權:
總務管理局(GSA)總部——他們在這裡有辦公空間,並能訪問政府IT系統。
人事管理辦公室(OPM)——部分成員被賦予特別顧問身分,負責優化政府人事數據。
不過,他們的訪問許可權雖然高,但不是完全自由讀取政府資料庫,仍然受到一定的安全審核,不能隨意訪問所有數據。
川普說這群年輕人是「天才」,馬斯克自己也在X上發文說:「媒體報導@DOGE裡有世界最優秀的軟件工程師,這是真的。」
顯然,馬斯克對這幫年輕人信心滿滿,認為他們就是政府改革的「祕密武器」。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群年輕人充滿信心。華盛頓的老牌政客們對此非常警惕:
有人質疑,這些人沒有政府經驗,能理解聯邦體系的複雜性嗎?他們的安全許可權這麼高,會不會濫用數據訪問權?他們真的能靠代碼改變華盛頓幾十年的體系?
但不管你怎麼看,這幫20多歲的科技狂人,已經成為華盛頓最受關注的一支隊伍。

DOGE的「閃電行動」——華盛頓震動了

DOGE團隊進駐華盛頓才不到一個月,但他們的行動速度,已經讓整個聯邦政府感受到了「地震級衝擊」。
從財政部到國際開發署,再到聯邦IT系統,馬斯克的團隊用科技手段撕開政府的「黑箱」,不僅查帳,還直接砍預算,甚至導致部分機構停擺。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DOGE到底幹了些什麼。

第一步:財政部支付系統——直擊資金流向

第一個遭殃的,是美國財政部。大家都知道,美國政府每年要花5萬億美元,涵蓋社會保障、醫療補助、國防開支、政府供應商付款等。但這個龐大的資金流向,透明度一向成謎。
於是,DOGE直接殺進去,拿到了財政部支付系統的部分訪問許可權,開始「翻帳」。
馬斯克隨後在X上爆料說:「財政部的審批官員,從未拒絕過任何一筆付款。無論是明顯的欺詐交易,還是可能涉及恐怖組織的資金流動,他們都一路放行。」
這句話一出,直接點燃了輿論戰場。
如果這是真的,那意味著幾十年來,政府的支付系統可能存在系統性腐敗,根本沒人管。不過,也有專家質疑,財政部的支付審批流程其實很複雜,馬斯克的指控可能言過其實。
但不管怎麼說,DOGE的介入已經讓財政部內部炸鍋了。副部長David Lebryk近期辭職,有議員甚至要求國會撤銷DOGE的訪問許可權。
與此同時,工會也開始行動,指控DOGE違規獲取支付數據,侵犯政府雇員隱私。
馬斯克的回應?「如果你覺得我們發現的問題不重要,那為什麼你們那麼害怕我們查下去?」
好傢伙,這下變成了「查帳vs.反查帳」的較量。

2. 突襲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

如果說財政部的調查已經夠狠了,DOGE對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突襲,簡直就是「扔了一顆炸彈」。
國際開發署是美國最大的海外援助機構,每年管理超400億美元的預算,用於各種國際援助計劃。但問題是,這些錢到底花在哪了?真的用在了該用的地方嗎?
白宮隨後公布了一份「浪費清單」,揭露國際開發署資金流向:
* 150萬美元資助塞爾維亞的DEI(多樣性、公平與包容)計劃 * 7萬美元資助愛爾蘭的DEI音樂劇 * 200萬美元資助瓜地馬拉的變性手術和LGBT活動 * 47,000美元資助哥倫比亞的「跨性別歌劇」
這些項目被白宮點名批評,認為是「官僚們拿納稅人的錢支持私人意識形態項目」,缺乏合理監督。
於是,DOGE直接動手了。他們審查了國際開發署的IT訪問許可權,結果導致大量員工無法登陸系統,甚至一度無法進入辦公大樓。有些員工甚至在社交媒體上直播自己被「踢出系統」的瞬間。
馬斯克對此的評價很簡單:「國際開發署是一團無法挽救的腐敗黑洞,必須徹底清除。」川普也力挺這一行動,表示「看看馬斯克發現的那些腐敗案件,你就知道為什麼我們要關掉國際開發署了。」
不過,目前國際開發署並沒有被完全關閉,而是被國務卿盧比奧接管,計劃進行徹底改革。國際開發署的未來,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3. 審查聯邦IT系統 發現「幽靈職位」

除了查帳,DOGE還對聯邦政府IT系統進行了一次「大掃除」,結果發現了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問題。
他們發現,政府系統裡存在大量「幽靈職位」。有些職位名義上「在崗」,但實際根本沒人工作。甚至還有一些早就退休的官員,竟然還在系統裡「活著」,每個月照領薪水。
這個消息一出,華盛頓的官僚們開始慌了。甚至有些政府機構領導私下建議員工,趕緊把個人檔案下載到私人設備,以防被刪掉。
此外,DOGE還試圖獲取SBA(小企業管理局)的IT訪問許可權,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會進一步調查政府對小企業的融資審批。
如果真查下去,誰知道還會爆出多少驚天黑幕?

4. 砍掉DEI預算 削減10億美元

DOGE的另一個大動作,是大幅削減政府的DEI(多樣性、公平與包容)項目預算。
他們已經砍掉了10億美元預算,主要針對:聯邦政府內部的DEI領導崗位;各種海外DEI計劃;美國高校的DEI研究資金。
白宮發言人表示:「過去幾年,DEI計劃已經成為聯邦預算裡的『黑洞』,大量資金被浪費在毫無成效的事務上。」
民主黨對此強烈反對,認為這是一場政治化的預算削減,但馬斯克的態度很明確——納稅人的錢應該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而不是政治意識形態工程。

5. 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數據風波

DOGE的行動甚至影響到了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這個機構負責天氣預報、氣候監測和自然災害預測,可以說是美國科學研究體系的重要支柱。
DOGE團隊進入海洋和大氣管理局IT系統,審查內部DEI相關項目,與此同時,多個科學數據網站突然下線,包括全球二氧化碳監測資料庫。
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官方的解釋是:「計劃維護」。民主黨議員怒斥:「這不是『維護』,這就是DOGE在故意破壞環境監測體系。」
而馬斯克的回應是:「數據當然要維護,但如果某些數據被人為操控呢?」
短短幾週,DOGE已經用閃電行動直接撼動了華盛頓,從財政部的支付系統,到國際開發署的停擺,再到政府IT系統的全面清查。這種前所未有的改革節奏,讓華盛頓沸騰了。

6. 挑戰主流媒體

美國國防部1月31日宣布了一項「年度媒體輪換計劃」,直接要求《紐約時報》、NBC新聞、NPR和政客(Politico)撤出他們長期占據的辦公室。
取而代之的,是一批保守派媒體:《紐約郵報》、Breitbart新聞網以及OAN(One America News)。
國防部的官方解釋是:讓更多新聞機構有機會接觸五角大樓的新聞資源,而不是由少數媒體長期獨占。
但主流媒體可不買帳,他們立刻跳出來譴責:這不是「輪換」,這是清理異己,白宮正在粗暴干預新聞自由。
川普政府的態度呢?很直接——他們一直認為這些左翼媒體早就成了「政治宣傳工具」,而保守派媒體長期被邊緣化,現在只是「重新平衡」。
就在這場「媒體大換血」進行的同時,馬斯克和一些右翼記者曝光一些主流媒體從政府獲得大筆資金,其中Politico(政客)獲得了800萬美元資助。
白宮新聞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在會上說:「DOGE團隊正在取消所有針對Politico的支付。這種用納稅人錢補貼新聞媒體的做法將不復存在。」
這些資金的削減,可能影響到了Politico的運營。有媒體爆料,Politico的部分員工甚至發現他們的工資發放出現延遲,一度以為是銀行系統故障,直到看到白宮的聲明,才意識到可能和政府資金被砍有關。
馬斯克本人也在X上直接放話:「許多媒體即將經歷神祕的收入下降。」
Politico不是唯一的「政府資助媒體」。美聯社也被發現,每年收取數百萬美元的政府資金。獨立記者Kyle Becker在X上爆料此事,並被馬斯克轉發。美聯社事後聲明,美國政府支付的資金,是為了購買美聯社的授權。
《紐約時報》也被盯上了。馬斯克轉發了右翼記者伊恩‧張(Ian Miles Cheong)的爆料,說過去5年,美國政府向《紐約時報》提供了巨額的資助。《紐約時報》事後也否認從政府獲得資助,政府的錢只是訂閱紐時的新聞服務。
川普2月6日在社交平台上發了一條推文:
「看起來國際開發署和其它機構,已經竊取了數十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假新聞媒體,作為他們為民主黨創造好故事的報酬。左翼小報政客(Politico)似乎收到了800萬美元。《紐約時報》收錢了嗎?還有誰?這可能是史上最大醜聞。」

爭議與反彈

馬斯克的改革一路狂飆猛進,而華盛頓的反應如何呢?
在支持者眼裡,馬斯克就是來拯救美國政府的超級英雄。
而更有趣的是,甚至有一些共和黨人已經開始討論「2028年馬斯克參選總統的可能性」。雖然他目前在法律上無法競選,因為他不是美國出生,但這足以說明他在保守派選民中的影響力。
不過,華盛頓的民主黨人可不這麼想。他們眼裡的馬斯克,簡直就是個「未經過選舉的獨裁者」。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直接把他形容為「未經選舉授權的影子政府」。
民主黨高層準備動用預算投票權,甚至考慮直接通過法院起訴DOGE,限制他們的許可權。
一些民主黨議員進行了抗議,要求停止對國際開發署的整頓。
川普的態度呢?
他在最近的採訪中表示:「馬斯克做得很好。看看他發現的那些國際開發署的欺詐案件,這是個災難。」
川普還強調,馬斯克不會做任何未經批准的事情。
馬斯克和他的六位天才工程師,掀起的這場監管風暴,正在撼動著整個華盛頓。民主黨是否會採取更激烈的手段阻止DOGE?共和黨是否能確保改革繼續推進?馬斯克能否在這種政治對抗中全身而退?
這一切,值得我們持續關注。讓我們拭目以待。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點讚、訂閱、轉發,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唐青看時事》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