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新一輪貿易戰正式開打。
按照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簽署的命令,美東時間2月4日零時(北京時間4日下午1時),美國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的10%關稅開始生效。
幾分鐘後,中共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告,將從2月10日起,對美國煤炭和液化天然氣徵收15%的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徵10%關稅。除了對美國有限的產品加徵關稅外,中共市場監管總局還宣稱,對美國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啟動「反壟斷調查」。
自從川普2017年首次就任美國總統後,美中貿易戰便迅速成為全球政治和經濟的焦點。川普的貿易政策一直被視為「美國優先」的體現,意在通過高額關稅施壓,迫使中共做出經濟和結構性的讓步。川普在競選期間和上任後的多次公開發言中,明確表示中共在貿易上長期占美國便宜,尤其是在製造業、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等領域。他認為,美國的貿易赤字與中共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息息相關,唯有通過加徵關稅才能迫使中共改變這種局面。
川普最近的言論也顯示出,他依然堅持這一策略。2月4日零時開始的10%關稅,就是川普新政府延續這一立場的直接體現。顯而易見,加徵關稅的目的,不僅僅是針對中國的出口商品,不僅僅是通過關稅本身收回利益,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手段迫使中方讓步,做出妥協。在川普看來,關稅能夠重新平衡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使得中共承擔更多的責任並兌現改革承諾。從這個角度講,川普的關稅措施更像是一種戰略性的「經濟制裁」。
面對川普的關稅攻勢,中共不得不被迫應戰。雖然祭出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但因經濟窘困有求於美國,北京顯然不想把事情鬧大。中共黨媒只低調報導,沒有像以往那樣大肆宣傳「以牙還牙」,甚至連「反制美國」都沒敢提。有分析指,中共將新關稅生效時間設在2月10日,顯示仍留有餘地,希望在此之前和川普達成協議。
眼下,各界都在關注美中這輪貿易戰的未來走勢——戰火會不會進一步燒大,戰火又會燒到何時?
從短期來看,不排除經過談判後中美雙方可能會在諸如知識產權、市場准入等某些領域達成有限的妥協。《華爾街日報》之前報導,中共準備與川普談判,並在多方面做出妥協,包括承諾恢復美中「第一階段」協議、加大在美投資、不貶值人民幣、減少出口芬太尼前體原料、不干涉TikTok出售等,但完全消弭美中分歧和衝突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特別是在涉及到兩國核心利益和全球戰略競爭時。
試想,新一屆川普政府會改變其在美中貿易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嗎?顯然不會。
據報導,川普2月3日表示,對中國商品加徵的10%關稅只是「開場白」,如果和中共談不成協議,關稅將會「非常大」。
而且,川普還有更厲害的後手。他就職當日頒布的《美國優先貿易政策文件》,其針對的重點就是中共。該文件包括五大方面:1. 審查美中貿易協定;2. 審查301條款調查和潛在的額外關稅;3. 調查中共的其它行為和潛在行動;4. 審查給予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最惠國待遇);5. 審查對知識產權的保護。4月1日之前,結束審查和調查,相關部門向總統提交各種報告和建議。分析指,屆時,川普隨時可能向中共傾泄更多的炮彈。
一言以蔽之,川普不達目的絕不會善罷甘休。那麼中共會心甘情願被川普摁在地上摩擦嗎?當然也不會。因此,美中這輪貿易戰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必定會是一個長期對抗、博弈的過程。總結就是,目前只是開場,大戲還在後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