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未来十年粮价偏高供需尚稳

2010年06月18日财经
【新唐人2010年6月18日讯】目前的全球粮食价格和两年前的粮食短缺时期相比出现了显着下降。但未来10年,全球农业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显着高于粮食危机爆发前10年的平均水平。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得出的结论。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计,未来10年里,小麦和各类粗粮经通胀调整后的平均价格将比1997年到2006年期间高出15%到40%。菜油的平均价格将高出40%以上。奶制品的平均价格将上涨16%到45%。

和粮食相比,肉类价格在未来10年的涨幅相对较小。但由于新兴经济体人口饮食结构的急剧变化。肉类将是未来10年内需求增长最快的农业大宗商品。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刚刚公布的2010-2019农业展望报告中指出,新兴市场的经济持续增长是全球粮食需求和粮价上行的主要推动因素。能源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成本。

报告认为,未来10年的生物燃料市场的不确定性更大一些,对粮价的影响也更难预料。主要依赖因素包括原油价格和其他能源产品价格的走势,政策干预的影响,以及第二代技术的研发进程。

在供应方面,展望报告预计未来10年的全球粮食产出增幅和过去10年相比将略有减缓,但不会偏离在2050年前的增长趋势。报告认为,全球粮食产量必须在2050年前增长百分之70,才能满足全球人口增长的需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吉尔•古里亚说,全球农业部门在最近的价格冲击和经济衰退中显示出反弹的活力。因此今年的展望报告的预期更加积极。他说:“现在的情况更平稳一些。粮食展望所基于的宏观经济状况更有利。粮食供应商的反应更加强劲。库存更稳定。粮食危机期间各国采取的大多数临时措施都已经取消。总体来看,今年的报告比往年更加谨慎地乐观。”

报告指出,未来10年里,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全球农业生产、消费、以及贸易增长的主要来源。发展中国家粮食需求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均收入的增长和城市化。收入增加减少了食品开支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同时也降低了粮食需求的价格弹性。这意味着,发展中世界将有更多的人口对粮食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增强。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粮食市场中扮演的角色正在扩大。因此,这些国家的粮食政策的影响也在扩大。政策讨论必须是全球性的。我们需要改进我们的交流方式。”

展望报告预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将是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两倍左右,人口增长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将进一步拉动需求。

过去两年里,粮食产量、能源价格、以及股市的波动导致全球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超过过去50年的平均水平。但报告认为,目前没有足够的数据推测未来10年全球粮价的波动情况。

迪乌夫说,尽管全球粮食长期供求的基本面稳固。但过去两年的粮食价格剧烈波动以及经济困境加重了很多地区的饥饿问题。他说,“自从2007到2008年的粮食危机过后,短期粮价波动显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全球粮食市场和贸易的扩大,政策协调变得更加重要。”

迪乌夫说,目前全球仍有10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其中有百分之10是由于两年前全球粮食危机催生的保护主义和市场扭曲措施的受害者。

报告指出,在2007到2008年国际粮价触顶后,零售价格的回落在发达地区更为明显。但在经合组织范围之外,尤其是一些新兴经济体内,粮食零售价格对通胀的贡献率仍然较高。

报告指出,国际粮食市场和国内零售市场之间价格传导的国别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的整合程度、基础设施、以及各国政府的农业和贸易政策。

──转自《美国之音》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