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欲限制港媒自由遭反驳

2010年08月23日港澳
【新唐人2010年8月24日讯】(新唐人记者常春综合报导)本周,香港媒体在报导和评论中国大陆新闻时关注的焦点说,北京驻港官员试图再次限制香港新闻自由,引起《明报》强烈反驳。让人质疑,“一国两制”还能维持多久?

中联办宣传文体部长郝铁川日前以《社会秩序危机时期记者采访的法律环境》为题,发表演讲,论述社会秩序危机时期(以下称危机时期)传媒和记者角色、职能的认知,认为传媒负有协助管治责任。

香港《明报》发表评论认为,郝铁川的认知与香港一般传媒的认知和做法南辕北辙,相信绝大多数港人都不敢苟同。

《明报》对郝铁川引用“古今中外危机时期,国家依法拥有临时性、灵活性、异于平常的较大权力”的事例,比如美国前任总统小布殊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美国传媒的配合举措,藉此证明其危机时期“媒体有义务协助政府执行应急措施,暂时收窄自己的权利”核心论点的合理性。《明报》认为这方面,有两点值得商榷。

《明报》表示,首先,战争时期,传媒基于国家安全、军队安全前提,会愿意接受或自觉地规限,例如不会事先报导军事行动部署、不会报导部队的位置等,以免危及部队的安全,传媒这方面自律或配合军方,绝无异议。除此以外,记者对军队在战争中是否合法杀人抑或滥杀无辜,仍然时刻履行监察职能。例如越战时,美军以燃烧弹炸美莱村,导致大批村民伤亡,记者拍下村民、赤身露体的小女孩惊慌嚎哭逃命的照片,事件披露后,有美军要负上法律责任。

其次,小布殊挥军入侵伊拉克,开战前,美国绝大多数传媒确实爱国先行,对小布殊政府以伊拉克拥有大杀伤力武器为开战藉口,未有足够研究和质疑,变相为小布殊发动战争开绿灯。不过,战争开动一年之后,美国传媒开始觉得不对劲,进行反思和检讨;另外,在其他报社也有反省文章,质疑主流传媒盲目相信政府人士或鹰派高官的消息,把攻伊合理化,对反对声音视若无睹。

《明报》认为,以所谓危机时期限制传媒和记者监察政府,在国际上不具普遍意义,而郝部长的认知,在大陆已普遍执行,不过,从实践看来,只是官员们以危机时期之名,实行压制采访、掩饰施政失当之实。

《明报》用四川当局压制关于豆腐渣工程的报导来说明这个问题。《明报》说,无故死了那么多的人,如果媒体能及时预报灾情,也不会死亡这么惨烈,而当局不但把追查豆腐渣工程的内地维权人士谭作人等人投狱,连本港电视台记者采访谭作人的审讯,也被公安人员以搜查怀疑毒品为名,阻挠记者到法庭外采访。

《明报》说,所谓危机时期已经成为官员的护身符和挡箭牌,他们在大幕垂天之下,逃避监察。但是,这样的操作,却使吏治更趋败坏,贪污枉法成风,国家和社会因而付出更大代价,埋下不稳定的种子。

《明报》指出,郝铁川对新闻、宣传的认知,与香港的运作绝然不同,他心目中的传媒和记者,是宣传喉舌和统治工具,但香港的传媒和记者则是守门人和第四权。这个分歧,确切说明香港与大陆的不同,也再一次说明“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和可贵之处。

然而媒体成为政府的喉舌和统治工具其后果让人有目共睹,大陆萨斯的蔓延,汶川地震的惨烈,尤其目前大陆洪灾的死亡人数的掩盖,大陆媒体均一样的口径,事实被掩盖,完全失去了媒体存在的意义,成为了为统治者涂脂抹粉的工具,欺压民众掩盖其无毒手段的帮凶。

《蘋果日报》本周报导,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下周在北京开会,将讨论香港政改问题,会上将重提要求特区政府为基本法23条立法。

《明报》本周还报导,中共中央将藉四大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组织专家研究把经济特区转化为“政治特区”,以政治体制改革带动其它各项改革。港人的命运怎样,让人担忧,“一国两制”能维持多久不得而知,“政治特区”已经把中共的野心招募天下。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