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泥人张彩塑

2011年12月26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2011年12月26日讯】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材料,能够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爱。在明清以后,民间彩塑赢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其中最着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

天津泥人这种民间艺术,在清代干隆、嘉庆年间就已享有很大声誉,而使这门艺术大放异彩,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准,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独特风格的,当推“泥人张”。



彩塑惜春作画像。(网络图片)


“泥人张”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它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以捏泥人为业,养家糊口。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

泥人张趣事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泥人张(网络图片)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泥玩具代表作



(网络图片)



泥咕咕:浚县泥玩具中最古老、最普及、数量最多的要数那些能吹得响的斑鸠和小燕。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鸟信仰和生殖崇拜。《诗经。商颂。玄鸟》便有“天命玄鸟,降而生汤”的记载。也正因为它能吹得“喔喔”作响的缘故,人们就给它起了一个最通俗的称谓“泥咕咕”。


(网络图片)



活头狮:由河南着名民间艺术家王蓝田先生首创。狮子据说是东汉时西域疏勒国王派遣使者送给顺帝的礼物。这外来之物在中国落户之后,可分为宫廷狮、宗教狮和民间狮三大类。民间民俗文化中的狮子最普及,也最具生命力。劳动人民把它的造型和内涵表达发挥的淋漓尽致。视狮、虎为驱邪纳福的瑞兽,并赋予团圆、喜庆、吉祥的色彩。


(网络图片)




骑马人:《浚县县志》记载隋末唐初瓦岗军破黎阳仓后,与隋将宇文化及在同山激战,大败隋军,瓦岗军也“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部将杨纪奉命收容疲病士卒扎寨金堤(今杨纪屯一带)屯兵垦田,休养生息。战士稼穑之馀,团泥嬉戏,捏制海螺、骑士,作瓦岗军将士状,以表达怀念离别将士之心,留恋疆场驰骋之情。在浚县泥玩具中,骑马人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