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6月17日讯】2009年11月7日下午,在位于绍兴市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在挖下水管道时挖出了一座石质跪像,跪像双手被绳子缚住,头很大,和身体不成比例,面容简单而丑陋。有“汪逆精卫”四个醒目的阴刻繁体楷体大字刻在石像底座的正面。石像所铸,不是别人,正是大汉奸汪精卫。
在绍兴发现的汪精卫跪像,
虽有点模糊,但“汪逆精卫”四字依稀可见,同时证明是汪精卫无疑。(网路图片)
60年前的的11月10日,汪精卫凄凄惨惨死于日本,这一天挖出他的跪像,也算是非常巧合了。汪精卫临死前,曾留下一首《自嘲》诗替自己辩解:“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可他恐怕万万想不到,他所留下的只是千古骂名。
一九四零年三月三十日南京举行汪伪政府成立典礼,汪精卫发表演说。(网路图片)
汪精卫与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在一起。(网路图片)
东渡
1944年元旦,汪精卫背痛大作,从北极阁返回熙和路公馆。一大批官员来贺年,汪没有心思,一个也不见。汪当时生病,是严格保密的,只有少数人知道。过了二三天,汪的下肢麻木,失去知觉,已经不能站立,而且高烧一直不退。汪的私人医生德国人诺尔,向陈璧君跌足痛哭说:“这大概是骨癌了!目前的医学,难啊!夫人要早作准备。”
渐渐到了二月早春,日本派了骨科专家黑川利雄教授专程到南京为汪治病。诊断后,黑川认为已到危险阶段,南京条件差,无法进行大手术,非去日本不可。日本的内阁大臣东条英机决定,将汪送往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因那里的骨科是全日本最好的。1944年3月3日,汪精卫乘飞机到日本去治病。行前汪在病榻前召见陈公博和周佛海。汪两眼噙泪说:“我这次赴日治疗,凶多吉少。南京这个烂摊子,就交给你们二位了。”
这天上午11时,汪精卫半倚病床,写了他最后一张“手谕”,手腕无力,字迹潦草,和他过去娟秀的柳体字完全不一样了。信笺上写道:“铭患病甚剧,发热五十余日,不能起床,盟邦东条首相派遣名医来诊,主张迁地疗养,以期速痊。现将公务交由公博、佛海代理。但望早日痊愈,以慰远念。兆铭(汪精卫字兆铭)”下午1时,汪乘自己的专机“海鹣号”飞往日本。同行的有陈璧君、子女文惺、文彬、文悌、女婿何文杰、翻译周隆庠、伪中央医院院长黎福以及侍卫和佣仆等等。当时制空权已全在美国人手中,天天警报,人心浮动。但日本人死要面子,还派了四架“零”式飞机护航,幸而在途中没有碰到美国飞机,否则汪精卫全家都要化为灰烬了。
手术
汪精卫的专机在名古屋一片杂乱败落的机场降落,下机后被立即送往医院。名古屋医院是国际上知名的大医院,屋顶又涂上了很大的红十字,故美国飞机没有炸它。汪精卫住进了医院四楼的特别病房,房间宽敞,光线明亮,有病房、日式起居室、厨房、浴室等等,占了整整一个楼层。当地特务机关在医院四周戒严,不让外人知道。医院中,除参加治疗的人员以外,也没有人知道四楼来的是什么贵客。日本人给四楼取了个代号,叫“梅号”。
当晚,日本政府就集中了第一流的骨科、神经外科和麻醉专家进行会诊。经反覆拍片,开会讨论,折腾到深夜,才确诊为多发性骨癌,压迫神经,造成下肢瘫痪。看来已经没救,但死马当活马医,还是决定第二天就动手术。
3月4日晚上,由斋藤真教授主刀,进行手术。手术前,当医生洗手消毒戴橡皮手套时,竟发现三副是破的,斋藤真火冒三丈,厉声训斥道:“怎么连手套也没有了?啊!一群蠢驴!”但医院里实在找不出来,结果动员全市医院,总算找到几副,手术因此拖延了一个多小时。陆军方面的负责人中村大佐抱歉地说:“工业区都炸光了,物资实在缺乏,请教授们原谅吧!”
手术做了近两个小时,从汪的背部切开,深入前胸,切除了有病变的四块骨片和三根肋骨。等麻醉药性过去以后,汪自己用手摸摸大腿,已有知觉,双足也可以活动了,汪精卫十分高兴,在后来的四天中,都是如此。汪感到病愈有望,就在病床上对陈璧君和儿子汪孟晋说:“看来,我还命不该绝,可以再回南京。”
绝望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和苏联红军配合,直捣柏林。消息传到汪精卫耳中时,他一气之下,昏了过去。等到醒来,眼泪汪汪地对陈璧君说:“现在日本已成为全世界惟一的共同敌人了,岂有不败之理!我们的命运可想而知了。”陈璧君早已愁得不可开交,因为日本医生已经确定汪是骨癌绝症,无法治疗,生命不会拖过半年。但汪自己不知道。“我们上海,有一种叫镭的东西,听说可以治癌症,能不能拿来试试?”陈璧君抱一线希望,哭着对斋藤真教授说。斋藤真同意了。
汪的儿子汪孟晋飞到上海,强迫“镭锭医院”的专家拿出了镭,立即动身。在那种时代,谁敢反抗?医生冒着酷暑,带着仅有的一点点镭,和汪孟晋到了名古屋。到达当天立即进行了镭的放射性治疗。但十天下来,丝毫不见功效,汪精卫的发烧和疼痛反而更厉害了。汪发怒说:“不……不要再做了!”镭元素照射的失败,使陈璧君和日本教授们束手无策,陷入绝境。汪精卫已经形销骨立,奄奄一息,他虽不知生癌,但已自感在劫难逃。
11月初,名古屋已是大雪纷扬,寒气袭人。日本人穷得连煤炭都没有,自然烧不出暖气来。汪精卫只得钻在厚厚的绒被中,这时,美国人轰炸更加强烈了,名古屋一片火海,11月8日,医院旁中了重磅炸弹,震得门窗破裂,玻璃四飞。日本人只得把汪精卫迁移到地下防空洞去。汪正发着四十度的高烧,防空洞内没有暖气,没有火炉,等于进了鬼域冰窟。汪精卫精疲力竭,病势加剧,气喘吁吁,滴水不进,一直昏迷。延到11月10日下午4时20分,就双眼泛白,手足挺直,一命呜呼了!日本人自己都在水深火热之中,哪有心思再来顾汪精卫的死活,但表面文章是少不了的,东条英机等赶到名古屋,劝慰陈璧君,决定将汪的尸体先草草成殓,火速运回南京。
后事
11月12日上午9时,汪精卫的临时棺木被放上专机。机内供奉着日本裕仁天皇特赐的菊花勋章和颈饰。日本还派了久已不见踪影的四架飞机护航,从名古屋起飞,汪精卫总算又“回”南京了。
飞机降落的地点是南京明故宫的日本军用机场。这一天的南京,戒备森严,高射炮对准天空,上百架日本飞机,也硬着头皮准备对付万一出现的空战。在机场上恭候灵柩的陈公博、周佛海、林柏生、褚民谊等,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下午5时30分,汪的专机和护航机在紫金山上空盘旋一周后,缓缓降落在机场上。
这一夜,颐和路汪公馆的大厅内,灯火通明,为汪精卫治丧而成立的“哀典委员会”正在召开第一次会议,要人们心情沉重,面色肃穆。沉默了好久,陈璧君忽然河东狮吼:“怎么,都成了哑巴啦?一群没出息的东西!如何对得起汪先生在天之灵!”只有陈公博胆子大些,还敢开口:“夫人,汪先生有遗嘱吗?“没有!”陈璧君说。“我们打算替汪先生国葬。”陈公博讨好地说。陈璧君霍然站起,厉声说道:“不要国葬!汪先生生前不同意国葬!他关照只要在紫金山的梅花岭中,择块风水宝地,搞个坚固的坟墓,长眠在中山先生边上就可以了。在墓前石碑旁,再立一块矮碑,刻上先生最喜欢的‘咏梅’诗。墓碑上只刻‘汪精卫之墓’,连‘先生’二字也不要。其他你们不必再多说。都听懂了吗?”她拿出事先写好的汪的“咏梅”诗来,这是汪精卫以前的手稿,上面写着:“梅花有素心,雪白同一色。照彻长夜中,遂会天下白。”
陈公博看后,没有说话,就将诗稿放进公文包内,会就算开完了。
11月13日上午,汪的尸体移入上等楠木棺材,重新大殓。汪穿着藏青长袍和玄色马褂,戴着礼帽,两眼微微睁开,陈璧君再三用手按抚,怎奈尸体早已僵硬,再也闭不起来,这也算是汪精卫死不瞑目了。陈璧君在棺材旁边,拿出一方宣纸,用毛笔写了“魂兮归来”四个大字,塞在汪的马褂内,作为最后的凭吊。
出殡
1944年11月23日,伪政府替汪精卫在南京大出丧。6时30分,举行“移灵祭”,由陈公博站在棺材前朗读祭文,7时整,大出丧开始。队伍最前面,一伪军官骑黑马高擎开道旗。后面是两个骑黑马的骑兵,背着枪口朝下的步枪,一人手执伪国旗,一人举着青天白日伪党旗。然后是军乐队,边走边奏哀乐。再后面是骑兵大队和步兵连。然后是手执花圈的伪官们。陈璧君和子女们穿着黑色丧服,分别走在灵车前后。灵车由八匹白马牵引。灵车后还有卫士大队和被胁迫来的大学生一万多人,绵延有三里之长。
东郊梅花岭从山麓到山巅,扎满黑白布球,日本驻伪府大使谷正之、总司令冈村宁次等军官依次排成一圈。10时30分,举行安葬典礼,还是由陈公博主祭。烦琐的仪式后,已是中午12时了,方才进行入墓式。最后由陈璧君带领众人将泥土洒在棺木上。陈璧君每洒一铲,就说一声“魂兮归来”。“汪精卫之墓”的红字石碑,当即立在墓前。至于那块“咏梅”诗碑,还未刻好,只得以后补之。墓被做成一个半圆形的钢筋水泥石墩,非常坚固。
劈棺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要从重庆还都南京了。1946年1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平毁汪墓,由七十四军工兵部队负责执行,七十四军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决定:爆炸挖墓,并定于1月21日晚上执行。在这三天前梅花岭周围实行戒严,并在报纸上公布陆军要试炮。爆炸由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工兵营负责,用150公斤“TNT”烈性炸药。
在一个月黑风高、寒气逼人的晚上,梅花岭四面响起了陆军的“试炮”巨响。工兵在水泥墓上钻好炮眼,放好引信,轰然一声,炸开了这个石墓,露出棺材。撬开棺盖,马崇六看到汪精卫的尸体穿着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肩上还披了一条红色绶带。尸体并未腐烂,只是脸色青灰,已有黑斑点点。马崇六叫工兵实行“抄身”,但除陈璧君写的“魂兮归来”纸片外,没有其他随葬品。马崇六“验明正身”后,就下令用吊车将棺木吊到卡车上,向清凉山火葬场驶去。这里士兵们立即平整土地,填满墓穴,运走垃圾,将一座事先以积木式拼装好的翘角亭子,埋在墓地上,不到天亮,就已完工了。汪的坟墓,就此消失。装着棺材的汽车,由马崇六押车开到火葬场。场内人员都已调开,全由工兵操作。棺材被立即送入火化炉,四十分钟不到,全部烧光。一副价值连城的楠木棺材,也一起化为灰烬了。马崇六又命令开动鼓风机,向炉膛吹去,顷刻间,汪精卫的骨灰就在茫茫夜空中四散不见了。
汪生前所作的诗中,曾有“劫后残灰,战余弃骨”、“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句子,本是得意时随手写写的,想不到,到头来一语成谶,竟成事实!
原标题:150公斤TNT炸墓劈棺:大汉奸汪精卫的末日结局
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
在绍兴发现的汪精卫跪像,
虽有点模糊,但“汪逆精卫”四字依稀可见,同时证明是汪精卫无疑。(网路图片)
60年前的的11月10日,汪精卫凄凄惨惨死于日本,这一天挖出他的跪像,也算是非常巧合了。汪精卫临死前,曾留下一首《自嘲》诗替自己辩解:“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可他恐怕万万想不到,他所留下的只是千古骂名。
一九四零年三月三十日南京举行汪伪政府成立典礼,汪精卫发表演说。(网路图片)
汪精卫与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在一起。(网路图片)
东渡
1944年元旦,汪精卫背痛大作,从北极阁返回熙和路公馆。一大批官员来贺年,汪没有心思,一个也不见。汪当时生病,是严格保密的,只有少数人知道。过了二三天,汪的下肢麻木,失去知觉,已经不能站立,而且高烧一直不退。汪的私人医生德国人诺尔,向陈璧君跌足痛哭说:“这大概是骨癌了!目前的医学,难啊!夫人要早作准备。”
渐渐到了二月早春,日本派了骨科专家黑川利雄教授专程到南京为汪治病。诊断后,黑川认为已到危险阶段,南京条件差,无法进行大手术,非去日本不可。日本的内阁大臣东条英机决定,将汪送往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因那里的骨科是全日本最好的。1944年3月3日,汪精卫乘飞机到日本去治病。行前汪在病榻前召见陈公博和周佛海。汪两眼噙泪说:“我这次赴日治疗,凶多吉少。南京这个烂摊子,就交给你们二位了。”
这天上午11时,汪精卫半倚病床,写了他最后一张“手谕”,手腕无力,字迹潦草,和他过去娟秀的柳体字完全不一样了。信笺上写道:“铭患病甚剧,发热五十余日,不能起床,盟邦东条首相派遣名医来诊,主张迁地疗养,以期速痊。现将公务交由公博、佛海代理。但望早日痊愈,以慰远念。兆铭(汪精卫字兆铭)”下午1时,汪乘自己的专机“海鹣号”飞往日本。同行的有陈璧君、子女文惺、文彬、文悌、女婿何文杰、翻译周隆庠、伪中央医院院长黎福以及侍卫和佣仆等等。当时制空权已全在美国人手中,天天警报,人心浮动。但日本人死要面子,还派了四架“零”式飞机护航,幸而在途中没有碰到美国飞机,否则汪精卫全家都要化为灰烬了。
手术
汪精卫的专机在名古屋一片杂乱败落的机场降落,下机后被立即送往医院。名古屋医院是国际上知名的大医院,屋顶又涂上了很大的红十字,故美国飞机没有炸它。汪精卫住进了医院四楼的特别病房,房间宽敞,光线明亮,有病房、日式起居室、厨房、浴室等等,占了整整一个楼层。当地特务机关在医院四周戒严,不让外人知道。医院中,除参加治疗的人员以外,也没有人知道四楼来的是什么贵客。日本人给四楼取了个代号,叫“梅号”。
当晚,日本政府就集中了第一流的骨科、神经外科和麻醉专家进行会诊。经反覆拍片,开会讨论,折腾到深夜,才确诊为多发性骨癌,压迫神经,造成下肢瘫痪。看来已经没救,但死马当活马医,还是决定第二天就动手术。
3月4日晚上,由斋藤真教授主刀,进行手术。手术前,当医生洗手消毒戴橡皮手套时,竟发现三副是破的,斋藤真火冒三丈,厉声训斥道:“怎么连手套也没有了?啊!一群蠢驴!”但医院里实在找不出来,结果动员全市医院,总算找到几副,手术因此拖延了一个多小时。陆军方面的负责人中村大佐抱歉地说:“工业区都炸光了,物资实在缺乏,请教授们原谅吧!”
手术做了近两个小时,从汪的背部切开,深入前胸,切除了有病变的四块骨片和三根肋骨。等麻醉药性过去以后,汪自己用手摸摸大腿,已有知觉,双足也可以活动了,汪精卫十分高兴,在后来的四天中,都是如此。汪感到病愈有望,就在病床上对陈璧君和儿子汪孟晋说:“看来,我还命不该绝,可以再回南京。”
绝望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和苏联红军配合,直捣柏林。消息传到汪精卫耳中时,他一气之下,昏了过去。等到醒来,眼泪汪汪地对陈璧君说:“现在日本已成为全世界惟一的共同敌人了,岂有不败之理!我们的命运可想而知了。”陈璧君早已愁得不可开交,因为日本医生已经确定汪是骨癌绝症,无法治疗,生命不会拖过半年。但汪自己不知道。“我们上海,有一种叫镭的东西,听说可以治癌症,能不能拿来试试?”陈璧君抱一线希望,哭着对斋藤真教授说。斋藤真同意了。
汪的儿子汪孟晋飞到上海,强迫“镭锭医院”的专家拿出了镭,立即动身。在那种时代,谁敢反抗?医生冒着酷暑,带着仅有的一点点镭,和汪孟晋到了名古屋。到达当天立即进行了镭的放射性治疗。但十天下来,丝毫不见功效,汪精卫的发烧和疼痛反而更厉害了。汪发怒说:“不……不要再做了!”镭元素照射的失败,使陈璧君和日本教授们束手无策,陷入绝境。汪精卫已经形销骨立,奄奄一息,他虽不知生癌,但已自感在劫难逃。
11月初,名古屋已是大雪纷扬,寒气袭人。日本人穷得连煤炭都没有,自然烧不出暖气来。汪精卫只得钻在厚厚的绒被中,这时,美国人轰炸更加强烈了,名古屋一片火海,11月8日,医院旁中了重磅炸弹,震得门窗破裂,玻璃四飞。日本人只得把汪精卫迁移到地下防空洞去。汪正发着四十度的高烧,防空洞内没有暖气,没有火炉,等于进了鬼域冰窟。汪精卫精疲力竭,病势加剧,气喘吁吁,滴水不进,一直昏迷。延到11月10日下午4时20分,就双眼泛白,手足挺直,一命呜呼了!日本人自己都在水深火热之中,哪有心思再来顾汪精卫的死活,但表面文章是少不了的,东条英机等赶到名古屋,劝慰陈璧君,决定将汪的尸体先草草成殓,火速运回南京。
后事
11月12日上午9时,汪精卫的临时棺木被放上专机。机内供奉着日本裕仁天皇特赐的菊花勋章和颈饰。日本还派了久已不见踪影的四架飞机护航,从名古屋起飞,汪精卫总算又“回”南京了。
飞机降落的地点是南京明故宫的日本军用机场。这一天的南京,戒备森严,高射炮对准天空,上百架日本飞机,也硬着头皮准备对付万一出现的空战。在机场上恭候灵柩的陈公博、周佛海、林柏生、褚民谊等,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下午5时30分,汪的专机和护航机在紫金山上空盘旋一周后,缓缓降落在机场上。
这一夜,颐和路汪公馆的大厅内,灯火通明,为汪精卫治丧而成立的“哀典委员会”正在召开第一次会议,要人们心情沉重,面色肃穆。沉默了好久,陈璧君忽然河东狮吼:“怎么,都成了哑巴啦?一群没出息的东西!如何对得起汪先生在天之灵!”只有陈公博胆子大些,还敢开口:“夫人,汪先生有遗嘱吗?“没有!”陈璧君说。“我们打算替汪先生国葬。”陈公博讨好地说。陈璧君霍然站起,厉声说道:“不要国葬!汪先生生前不同意国葬!他关照只要在紫金山的梅花岭中,择块风水宝地,搞个坚固的坟墓,长眠在中山先生边上就可以了。在墓前石碑旁,再立一块矮碑,刻上先生最喜欢的‘咏梅’诗。墓碑上只刻‘汪精卫之墓’,连‘先生’二字也不要。其他你们不必再多说。都听懂了吗?”她拿出事先写好的汪的“咏梅”诗来,这是汪精卫以前的手稿,上面写着:“梅花有素心,雪白同一色。照彻长夜中,遂会天下白。”
陈公博看后,没有说话,就将诗稿放进公文包内,会就算开完了。
11月13日上午,汪的尸体移入上等楠木棺材,重新大殓。汪穿着藏青长袍和玄色马褂,戴着礼帽,两眼微微睁开,陈璧君再三用手按抚,怎奈尸体早已僵硬,再也闭不起来,这也算是汪精卫死不瞑目了。陈璧君在棺材旁边,拿出一方宣纸,用毛笔写了“魂兮归来”四个大字,塞在汪的马褂内,作为最后的凭吊。
出殡
1944年11月23日,伪政府替汪精卫在南京大出丧。6时30分,举行“移灵祭”,由陈公博站在棺材前朗读祭文,7时整,大出丧开始。队伍最前面,一伪军官骑黑马高擎开道旗。后面是两个骑黑马的骑兵,背着枪口朝下的步枪,一人手执伪国旗,一人举着青天白日伪党旗。然后是军乐队,边走边奏哀乐。再后面是骑兵大队和步兵连。然后是手执花圈的伪官们。陈璧君和子女们穿着黑色丧服,分别走在灵车前后。灵车由八匹白马牵引。灵车后还有卫士大队和被胁迫来的大学生一万多人,绵延有三里之长。
东郊梅花岭从山麓到山巅,扎满黑白布球,日本驻伪府大使谷正之、总司令冈村宁次等军官依次排成一圈。10时30分,举行安葬典礼,还是由陈公博主祭。烦琐的仪式后,已是中午12时了,方才进行入墓式。最后由陈璧君带领众人将泥土洒在棺木上。陈璧君每洒一铲,就说一声“魂兮归来”。“汪精卫之墓”的红字石碑,当即立在墓前。至于那块“咏梅”诗碑,还未刻好,只得以后补之。墓被做成一个半圆形的钢筋水泥石墩,非常坚固。
劈棺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要从重庆还都南京了。1946年1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平毁汪墓,由七十四军工兵部队负责执行,七十四军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决定:爆炸挖墓,并定于1月21日晚上执行。在这三天前梅花岭周围实行戒严,并在报纸上公布陆军要试炮。爆炸由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工兵营负责,用150公斤“TNT”烈性炸药。
在一个月黑风高、寒气逼人的晚上,梅花岭四面响起了陆军的“试炮”巨响。工兵在水泥墓上钻好炮眼,放好引信,轰然一声,炸开了这个石墓,露出棺材。撬开棺盖,马崇六看到汪精卫的尸体穿着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肩上还披了一条红色绶带。尸体并未腐烂,只是脸色青灰,已有黑斑点点。马崇六叫工兵实行“抄身”,但除陈璧君写的“魂兮归来”纸片外,没有其他随葬品。马崇六“验明正身”后,就下令用吊车将棺木吊到卡车上,向清凉山火葬场驶去。这里士兵们立即平整土地,填满墓穴,运走垃圾,将一座事先以积木式拼装好的翘角亭子,埋在墓地上,不到天亮,就已完工了。汪的坟墓,就此消失。装着棺材的汽车,由马崇六押车开到火葬场。场内人员都已调开,全由工兵操作。棺材被立即送入火化炉,四十分钟不到,全部烧光。一副价值连城的楠木棺材,也一起化为灰烬了。马崇六又命令开动鼓风机,向炉膛吹去,顷刻间,汪精卫的骨灰就在茫茫夜空中四散不见了。
汪生前所作的诗中,曾有“劫后残灰,战余弃骨”、“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句子,本是得意时随手写写的,想不到,到头来一语成谶,竟成事实!
原标题:150公斤TNT炸墓劈棺:大汉奸汪精卫的末日结局
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