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高效捕碳 水泥厂节能

2012年07月10日科技
【新唐人2012年7月10日讯】(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10日电)台泥公司与工研院合作“钙回路捕获二氧化碳先导型试验厂”。工研院表示,工研院在既有的钙循环技术中加入氢氧化钙,不但提高原料活性,且降低成本,提升厂商设置意愿。

工业技术研究院绿能所所长童迁祥表示,目前以钙循环捕获技术与水泥业生产流程结合,是最能创造二氧化碳捕获效益的商业模式;但是一定要设法降低二氧化碳的捕获成本才能提高厂商投入意愿。

童迁祥表示,一般常见的“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CCS)技术在捕获的阶段,可分为“燃烧前捕获”及“燃烧后捕获”两种。工研院的研发团队是以 “燃烧后捕获”的方式,在原有的钙循环技术上增加新突破。

童迁祥解释,钙循环捕获二氧化碳的技术原理是利用氧化钙(CaO,俗称石灰)与二氧化碳结合后,所产生的碳酸钙(CaCO3)再经过控制条件下的高温处理,将二氧化碳释放出来,而剩馀的物质又还原为氧化钙,在吸放之间重复循环,达到捕获二氧化碳的目的。

而工研院在钙循环技术中加入氢氧化钙(Ca(OH)2),形成氧化钙-氢氧化钙-(吸附二氧化碳)-碳酸钙的过程;其中,氢氧化钙吸附二氧化碳的能力胜过氧化钙,因此捕获设备的反应器体积可缩小,能耗及成本也能降低,捕获效率可达 98%以上。

童迁祥说,以目前各国研发的 CCS技术都在实验阶段,还没有真正商业化的技术;这些技术所捕获每公吨二氧化碳的成本都超过45美元。尤其为了要捕获二氧化碳,电厂必须额外提高发电量,也相对提高成本。

他强调,水泥厂高温制程原本与钙循环技术相同,结合 CCS技术设备后,便可从水泥厂生产过程所排放的气体中捕获二氧化碳,剩馀的原料再制成水泥;一方面降低能源消耗至12%,经过分析商业营运模式,可将二氧化碳的捕获成本降至每公吨26美元以下,大幅提高厂商参与节能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