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2月4日讯】漳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近日,人民网记者从漳县境内212国道经过时发现,沿线的部分村庄在路边竖起了一堵堵高约两米、用琉璃瓦装饰的墙,将路边农户的房屋遮挡住,部分墙体已经刷成白色。(12月3日《人民网-甘肃频道》)
一个贫困县,用一堵堵高约两米、琉璃瓦装饰的墙遮挡农户破败的房屋和院墙,这道风景被称作“遮羞墙”是顺理成章的。犹如一个衣衫褴褛的落魄者,仅在外面套了一件笔挺的西装,不去细究则罢,说穿了就被人嗤笑了。而当这种死要面子的做法作为政府行为时,就必然归咎于当前屡遭社会诟病的“面子工程”,也即官员的政绩工程。
舆论对此的抨击并非没有道理。但笔者觉得,作为政府行为,“遮羞”与“炫富”之间,都是政绩观的使然,都是相关政府官员想给自己树碑立传。说穿了,在农户破败的房屋和院墙外档上一道“遮羞墙”,与投资过亿元建一个“大铁环”,或者矗立在繁华城市的“秋裤”等相比,在初衷和立意上,似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缺钱和不缺钱。
借用“别不把乡长当干部”,也别不把贫困县的领导不当官员。富裕或不差钱的地方官员的某些“通病”,贫困县的领导怎么就不可以犯?一个让人不知其所以然的“大铁环”耗资一个多亿,500多元一平的“遮羞墙”简直不值得一提。在同样的政绩观下,不能因为贫富,就以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这不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因此,别太过分寒碜贫困县的“遮羞墙”。
问题在于,不管是砸钱的“炫富”还是无奈的“遮羞”,都是做给人看的。而且,相关官员的乐此不疲,一定是有人想看,有人会看。而这种“看法”,往往是走马看花。假如上级领导一贯脚踏实地,不看表像而深入群众,想必基层官员也不会去做这种劳而无功的表面文章。记者实地调查也注意到了,只要坐在车里向两边望去,都是一派新农村的景象,而站在车顶,与眼前光鲜夺目的墙面相比,墙内就是农户破败的房屋和院墙。那么,如果走下车来,走进墙内,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然而,既然称之为“遮羞墙”,就一定能起到遮羞的作用。而对这个“作用”的认识,相关官员和村民就产生了差距。这个“差距”用殪虎桥乡政府巩乡长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这里的部分群众才刚刚脱盲,对于这个做法的认识还不到位,也理解不到这个层次。”其实这个“层次”很有说服力,这就是,由于村民和领导的层次不同,所以立场和观点也不同。尽管在“遮羞”的用意上,在领导心里也是能和村民达成共识的,都知道“主要是给那些高级的领导看的”,但结果是不同的。村民被“遮羞墙”掩盖了实际的困苦,而领导却借“遮羞墙”出尽了风头,扶贫目标毫无进展,官员政绩却历历在目。这可能就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大行其道的官场现实。在这其中,除了抨击这种弄虚作假的官场风气外,是不是也该反思上级领导的官僚作风?
“遮羞墙”之羞涩,仅在于这是一个贫困县的所为。而那些有钱耗资上亿建“大铁环”的地方政府,其治下的百姓都安居乐业了?“秋裤”下的城市,人人都居有其屋了?不管是“遮羞墙”还是所谓的“标志性建筑”,有多少是符合这个还存在“国家级贫困县”的国度,又有多少合适还在奔“小康”社会?只要不改变某些地方政府的官本位作风,不顾民生的政绩工程、面子过程还会不断出现。有钱的可以建“大铁环”,没钱的用围墙遮一下丑,装点一下门面就不行么?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一个贫困县,用一堵堵高约两米、琉璃瓦装饰的墙遮挡农户破败的房屋和院墙,这道风景被称作“遮羞墙”是顺理成章的。犹如一个衣衫褴褛的落魄者,仅在外面套了一件笔挺的西装,不去细究则罢,说穿了就被人嗤笑了。而当这种死要面子的做法作为政府行为时,就必然归咎于当前屡遭社会诟病的“面子工程”,也即官员的政绩工程。
舆论对此的抨击并非没有道理。但笔者觉得,作为政府行为,“遮羞”与“炫富”之间,都是政绩观的使然,都是相关政府官员想给自己树碑立传。说穿了,在农户破败的房屋和院墙外档上一道“遮羞墙”,与投资过亿元建一个“大铁环”,或者矗立在繁华城市的“秋裤”等相比,在初衷和立意上,似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缺钱和不缺钱。
借用“别不把乡长当干部”,也别不把贫困县的领导不当官员。富裕或不差钱的地方官员的某些“通病”,贫困县的领导怎么就不可以犯?一个让人不知其所以然的“大铁环”耗资一个多亿,500多元一平的“遮羞墙”简直不值得一提。在同样的政绩观下,不能因为贫富,就以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这不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因此,别太过分寒碜贫困县的“遮羞墙”。
问题在于,不管是砸钱的“炫富”还是无奈的“遮羞”,都是做给人看的。而且,相关官员的乐此不疲,一定是有人想看,有人会看。而这种“看法”,往往是走马看花。假如上级领导一贯脚踏实地,不看表像而深入群众,想必基层官员也不会去做这种劳而无功的表面文章。记者实地调查也注意到了,只要坐在车里向两边望去,都是一派新农村的景象,而站在车顶,与眼前光鲜夺目的墙面相比,墙内就是农户破败的房屋和院墙。那么,如果走下车来,走进墙内,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然而,既然称之为“遮羞墙”,就一定能起到遮羞的作用。而对这个“作用”的认识,相关官员和村民就产生了差距。这个“差距”用殪虎桥乡政府巩乡长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这里的部分群众才刚刚脱盲,对于这个做法的认识还不到位,也理解不到这个层次。”其实这个“层次”很有说服力,这就是,由于村民和领导的层次不同,所以立场和观点也不同。尽管在“遮羞”的用意上,在领导心里也是能和村民达成共识的,都知道“主要是给那些高级的领导看的”,但结果是不同的。村民被“遮羞墙”掩盖了实际的困苦,而领导却借“遮羞墙”出尽了风头,扶贫目标毫无进展,官员政绩却历历在目。这可能就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大行其道的官场现实。在这其中,除了抨击这种弄虚作假的官场风气外,是不是也该反思上级领导的官僚作风?
“遮羞墙”之羞涩,仅在于这是一个贫困县的所为。而那些有钱耗资上亿建“大铁环”的地方政府,其治下的百姓都安居乐业了?“秋裤”下的城市,人人都居有其屋了?不管是“遮羞墙”还是所谓的“标志性建筑”,有多少是符合这个还存在“国家级贫困县”的国度,又有多少合适还在奔“小康”社会?只要不改变某些地方政府的官本位作风,不顾民生的政绩工程、面子过程还会不断出现。有钱的可以建“大铁环”,没钱的用围墙遮一下丑,装点一下门面就不行么?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