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唐代文人笔下的本草

2013年10月30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2013年10月30日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文化昌盛,中外医学交流繁荣的年代,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岁月,众多的文学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精美诗篇和鸿文巨着。他们的作品除了文学外,常常涉及到医学理论、养生学、本草学等内容。这些文医并茂的科学文化资料,对中医学的传承,起了很好的作用。兹将由唐代文化名人编撰的本草书籍作一简介。

广文馆博士的《胡本草》

郑虔,字弱齐,唐天宝初,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官任协律郎,迁广文馆博士。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他精通地理、兵法。对诗、书画有高深的造诣,唐玄宗称他为“郑虔三绝”.他所写的文章,结构严谨,言简意赅,优美动听。

郑虔与杜甫是挚友。至绍二年,郑虔因私撰国史罪被谪台州,杜甫撰《送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于诗》以送别:“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心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别,九重泉路尽交期。”声声泪,句句情,把相思之情寄托在“九泉路上”.多年后,杜甫在泰州得知郑虔为广文馆博士消息时,感概之,作《有所思》以志。

《新唐书·艺文列传·郑虔传》记载:郑虔好医学,尤喜搜集历代有关药物治病的文献资料,常采集中草药为人治病。时有胡人慕其书画,虔每以书画交换药品。在唐玄宗欲往西子国求灵药,监察御史杨范臣进谏“胡药之性,中国多不能知。”的影响下,郑虔进一步搜集整理胡中(胡中,泛指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域地区)药物和应用经验,写成专门讨论胡药的本草着作《胡本草》七卷,为后世研究外来药留下了宝贵资料。

银青光禄大夫的《食疗本草》

孟诜,生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卒于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据《旧唐书·列传》和《德平县志·人物志》载:孟诜,汝州梁人,寄籍平昌,孟子三十一代孙。

唐代神龙年间,孟诜告老还乡,居于伊阳山中,采集药物,精心炮制,以食药养生。孟诜虽年已高,仍鹤发童颜,力如壮年,有人请教他养生之道,他说:“若能保生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

唐朝景元年(710年)睿宗(李旦)即位,遣人召孟诜入朝为官。孟诜以年老固辞。李旦不忘旧好,赐锦缎百匹,又命河南府,每年春、秋二季按时送给羊、酒、糜粥,以示优怀。孟诜享年93岁,无疾而终。

孟诜在伊阳山期间,采集药物200馀种,分论其食性,功用,记述禁忌,鉴别异同,再结合自己食用经验和探索所得的养生方剂,编成《补养方》三卷。后经张鼎增补,更名为《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原书已佚。其帙文散见于《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清·光绪三十三年,英人斯坦因在莫高窟发现五代人手抄本《食疗本草》残卷,上有石榴、芋等26种食药词条,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1930年,日本人中尾万三考察校订了该书,并写出《食疗本草考察》一文。

现存《食疗本草》分两编三卷,收录260种食药,归并了同类条文,更正疑误,收录许多唐初本草书未载的食药,阐明了许多独到而精辟的学术观点,更体现了食药同源的思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波斯后裔词人的《海药本草》

李珣,字德润。晚唐四川桦州人(今四川三台)。妹舜弦,为前蜀王衍昭仪,珣曾以秀才预宾贡。传为波斯香药商人李苏沙的后裔,隋末随唐僖宗来华,以唐代国姓改李。

李珣,在文学上有一定造诣,爱医药,好诗章,着有《琼瑶集》,为“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据《国史经籍志》载,李珣晚年隐居岭南,并游历江苏、浙江等地,对一些海舶运载而来的国外药品多所接触,且家庭常年从事香药贸易,对海药的性味、功用有较多的了解。于是,他以《新修本草》为体例,参考书籍40馀种,撰写了《海药本草》六卷,收载药物124种。书中所记载的绝大多数是从海外传入,或从海外移植至中国南方的药物,如:海桐皮、天竺桂、没药等,为他书所未载。在已知记录产地的药物中,产于南海的32种,岭南20种,广南10种,波斯15种,大秦5种,西海5种。李珣对这些药物的产国、产地、药物形态、性味、功用、采集炮制以及鉴别真伪的方法,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海药本草》成书于唐末五代间,在南宋末年已亡佚。但所述的药物,散见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书。范行准氏自上述书中进行辑录,辑成《海药本草》五册,共辑药物124种,其中有李珣所增药品16种:车渠、金线矾、波斯白矾、瓶香、宜男草、藤黄、师草子、莎木面、反魂香、海红豆、落雁木、奴会术、无名木、海蚕、郎君子等。

《海药本草》,不仅补遗了不少以前本草书所未载的新药,而且对以前本草记述的部分药物,作了补充或釐正错误。同时大量收载了香药品种50多种,对国外输入的药物和补遗中国本草学方面,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后唐进士的《药谱》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记载:《药谱》,又名《药名谱》,为后唐进士侯宁极所撰。成书于后唐天成年间,为《说郛》之一。侯宁极的《药谱》“尽出新意,考立别名”.对159种药物的名称加以改换,变成鲜为人知的文字隐语。如牵牛曰“假君子”,川乌曰“昌明童子”,黄芪曰“百药锦”,黄芩曰“苦督邮”,石楠叶曰“冷翠金刚”,沉香曰“远秀清”,神粬曰“化米先生”,白芷曰“三闾小玉”等等。元·陶宗仪《说郛》、宋·陶谷《清异录》、清·汪汲《怪疾奇方》等书,均收录了有关《药谱》的内容。

《药谱》如此异名,似存怪异。但对研究古籍药物名称和别名,可作为参考资料,若撰以之引用炫奇,或作处方用名,则有故弄玄虚,画蛇添足之弊了。



文章来源:中华中医网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