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1月22日讯】“中国硒都”湖北恩施市有着古朴、浓郁的民风民俗,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恩施土家女儿会被誉为“东方情人节”,就是一种独特而新奇文化的代表。
相传,土家“女儿会”源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雍正13年(1735年),实行“改土归流”,“女儿会”被禁止。辛亥革命后,“女儿会”又盛行起来。
恩施土家族女儿会是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一般每年的农历7月7日至12日这些天,是“女儿会”吉日。它发端于恩施市的石灰窑和大山顶。两地分别为恩施市东、西两个1800米的高寒山区,两地因分别出产名贵中药材(当归、党参)而成为享誉中外的药王之乡,同时两地也分别孕育了奇特婚俗“女儿会”,成为女儿会的故乡。
土家“女儿会”也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网络图片)
东方情人节
土家“女儿会”也被誉为“东方情人节”,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习惯。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届时,以年轻姑娘为主,也有已婚妇女前往参加,通过对歌的形式寻找意中人或与旧情人约会,畅诉衷情。
参加女儿会时,青年女子身着节日盛装,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习惯把长的穿在里面,短的穿在外面,一件比一件短,层层都能被人看见,谓之“亮折子”或俗称“三滴水”,并佩戴上自己最好的金银首饰。
女儿会这天,姑娘们把用背篓背来的土产山货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的背篓上,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小伙子则在肩上斜挎一只背篓,形如漫不经心的游子,在姑娘面前搭讪,双方话语融洽,机缘相投时,就到街外的丛林中去赶“女儿会”,通过女问男答的对歌形式,互通心曲,以定终身。
土家“女儿会”也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网络图片)
女儿会的传说
“女儿会”作为一种婚恋节俗,它到底起源于何年,众说纷纭。相传明末清初,江河湖滨水灾频发,灾区难民纷纷逃往高处,在石灰窑与当地土着居民一起开荒种地,建家置业。
外来户中有一位叫薛乡士的当家人,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民俗,每次出门都要在月半节前赶回家与家人团聚,主要是回来让自己的姑娘参加农历七月十二的土家女儿会。
一次远游时,薛乡士在敬“亡人”前的农历七月十一又如期赶回了家。他把回家过月半和未出嫁的9个女儿唤到跟前吩咐:“明晨(七月十二)你姐妹可理头上妆,上街赶场,游玩一日,平时不可。”其妻当即反对说:“女儿家赶场到商埠游玩,与当地男男女女混为一团,有伤风化,成何体统?””乡士开导说:“江湖一带女子,当老板,当掌柜,做店员,经商是把手,水上会划船,饭店会厨师,服装会缝纫,能歌善舞,杰女之多,令我钦佩。我要女儿们上街赶场,商埠游玩,增添友谊,见多识广,大有益也。再说女儿大了也要找个好儿郎呀!”妻子无言。于是姐妹们五更起床梳妆打扮一新,上街游玩,令街上行人个个惊奇艳羡。
自此,每年农历七月十二,外来的女儿们都效仿薛氏姑娘梳理打扮,相邀上街游玩交友,有意者眉目传情,互吐爱意,以结良缘。这更丰富了当地人赶场相亲的内容,提高了女儿会的质量,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女儿会一年比一年热闹,也极大地促进了集市贸易的兴旺发展。
土家女儿会是土家未婚青年男女赶场相亲、公开自由恋爱的日子,是主动寻找意中人并享有最终决定权的一天。这天,不仅未婚姑娘大胆恋爱,已婚男女也可以与旧情人见面互诉衷肠,婚后无子的家庭这天也可以到寺庙求子,寻找延续“香火”的机缘,一年仅这一天,平常的赶场天不行。
相传,土家“女儿会”源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雍正13年(1735年),实行“改土归流”,“女儿会”被禁止。辛亥革命后,“女儿会”又盛行起来。
恩施土家族女儿会是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一般每年的农历7月7日至12日这些天,是“女儿会”吉日。它发端于恩施市的石灰窑和大山顶。两地分别为恩施市东、西两个1800米的高寒山区,两地因分别出产名贵中药材(当归、党参)而成为享誉中外的药王之乡,同时两地也分别孕育了奇特婚俗“女儿会”,成为女儿会的故乡。
土家“女儿会”也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网络图片)
东方情人节
土家“女儿会”也被誉为“东方情人节”,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习惯。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届时,以年轻姑娘为主,也有已婚妇女前往参加,通过对歌的形式寻找意中人或与旧情人约会,畅诉衷情。
参加女儿会时,青年女子身着节日盛装,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习惯把长的穿在里面,短的穿在外面,一件比一件短,层层都能被人看见,谓之“亮折子”或俗称“三滴水”,并佩戴上自己最好的金银首饰。
女儿会这天,姑娘们把用背篓背来的土产山货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的背篓上,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小伙子则在肩上斜挎一只背篓,形如漫不经心的游子,在姑娘面前搭讪,双方话语融洽,机缘相投时,就到街外的丛林中去赶“女儿会”,通过女问男答的对歌形式,互通心曲,以定终身。
土家“女儿会”也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网络图片)
女儿会的传说
“女儿会”作为一种婚恋节俗,它到底起源于何年,众说纷纭。相传明末清初,江河湖滨水灾频发,灾区难民纷纷逃往高处,在石灰窑与当地土着居民一起开荒种地,建家置业。
外来户中有一位叫薛乡士的当家人,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民俗,每次出门都要在月半节前赶回家与家人团聚,主要是回来让自己的姑娘参加农历七月十二的土家女儿会。
一次远游时,薛乡士在敬“亡人”前的农历七月十一又如期赶回了家。他把回家过月半和未出嫁的9个女儿唤到跟前吩咐:“明晨(七月十二)你姐妹可理头上妆,上街赶场,游玩一日,平时不可。”其妻当即反对说:“女儿家赶场到商埠游玩,与当地男男女女混为一团,有伤风化,成何体统?””乡士开导说:“江湖一带女子,当老板,当掌柜,做店员,经商是把手,水上会划船,饭店会厨师,服装会缝纫,能歌善舞,杰女之多,令我钦佩。我要女儿们上街赶场,商埠游玩,增添友谊,见多识广,大有益也。再说女儿大了也要找个好儿郎呀!”妻子无言。于是姐妹们五更起床梳妆打扮一新,上街游玩,令街上行人个个惊奇艳羡。
自此,每年农历七月十二,外来的女儿们都效仿薛氏姑娘梳理打扮,相邀上街游玩交友,有意者眉目传情,互吐爱意,以结良缘。这更丰富了当地人赶场相亲的内容,提高了女儿会的质量,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女儿会一年比一年热闹,也极大地促进了集市贸易的兴旺发展。
土家女儿会是土家未婚青年男女赶场相亲、公开自由恋爱的日子,是主动寻找意中人并享有最终决定权的一天。这天,不仅未婚姑娘大胆恋爱,已婚男女也可以与旧情人见面互诉衷肠,婚后无子的家庭这天也可以到寺庙求子,寻找延续“香火”的机缘,一年仅这一天,平常的赶场天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