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雅贿”猫腻 赝品也成洗钱工具

2014年01月08日社会
【新唐人2014年1月8日讯】(新唐人记者柳青综合报导)中共贪官不仅屡禁不绝,行贿受贿的花式也日新月异。近年来,所谓“雅贿”引出的“雅贪”正逐渐兴起。已成为当下中共官场最为流行、也是最保险的权钱勾兑新宠。背后隐藏着很多的“猫腻”。翻开以往的贪官受审案卷,一些数据让人触目惊心,赝品也变成了洗钱的工具。

由于字画的价格浮动大,不出事的时候能保值增值,出了事又可以把它说成不值一文,这样一来,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就被遮蔽在貌似文人雅趣的珠帘中,适应了中共贪官们的贿赂新需求。

“雅贿”案情剖析

据大陆媒体报导,2013年6月4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被组织调查。时隔半年,今年1月6日,中纪委监察部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文章,对倪发科案件进行剖析。

报导指出,在倪发科案件中,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玉器和书画,成为一笔笔受贿的铁证。

倪发科自我解剖时曾如是说,玉石满足了他对它现实价值的贪欲感和对收藏价值的期盼。好的玉石玉器资源稀缺,不可再生,物以稀为贵,给后代留些有价值、有文化艺术品位的优秀作品和财富,远比留其他钱财更安全,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文章指,倪发科所言最具官员接受“雅贿”的实质,即收藏品比直接收受钱款更加“安全”。除玉石外,倪发科还先后收受了90馀幅名人字画。不过,倪发科收受大量价值不菲的玉石、字画后,内心也曾彷徨、恐惧过。

报道说,除了倪发科外,呼和浩特市铁路局原副局长马俊飞受贿案件中,其亦曾委托妻弟购买黄金制品,以转移大量现金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压力。

被称为“河北第一秘”的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案宣判后,其受贿所得的收藏品及珍贵物品拍卖会曾经轰动全国。其涉案物品共分九大类,包括金银制品74件、名人字画65幅、翡翠玉雕48件、工艺制品95件。其中价格最高的物品之一是一个翡翠摆件,起拍价高达19万元。

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案中,赃物展示会上展出了36件现代工艺品、9件文物和69幅字画。

着名“裸官”福建省工商局原局长周金伙案中,福建一位寿山石收藏家曾透露,周金伙至其案发前近30年福州出土的寿山石名品,差不多有三分之一落入其手。该收藏家曾亲眼见过周金伙收藏的四块寿山石,每块价值都在200万元之上。

辽宁省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等大要案中,均存在“雅贿”。他嗜古董字画如命,接受了大量的“雅贿”,并按照古董的价值高低回报“雅贿”者不同级别的官职。各种用玉石雕琢的龙、凤、马、麒麟等收藏品几乎塞满了其家中的一个屋子。

洗钱“猫腻”

文章指出,在种种原因中,像倪发科、周金伙、慕绥新这样因为爱好而收受贿赂的案例并不在多数。大多数情况,是为了转移视线、满足贪欲,受贿者本人并不具备对收藏品的鉴别能力。贪官收受的行贿物品中,假烟、假酒和假字画不乏案例。但并不能将此种现象简单归结为贪官素质问题,因为赝品现象背后隐藏着很多的“猫腻”。

一位曾经侦办过此类案件的检察人员表示,上述“猫腻”给办案过程平添了许多障碍。很多经销商在售卖收藏品时是不会开具发票、收据等证明文件的,如此,一旦查获贪官受贿物品为赝品时,无法证明其中的受贿环节,若按赝品定罪,则有轻纵之嫌。

据媒体披露,有些贪官为把不太值钱的收藏字画增值,同时将黑钱洗白,会联手行贿者和拍卖行做局。而拍卖行因为可从拍卖双方抽佣12%,所以明知是行贿也会参与做局。

大陆诗人和文化评论家叶匡政:“一幅非常简单的画,实际上这幅画市场价上只值10万或20万,但是他花100万 或200万买下来,这就等于一种变相的行贿。另外一种就是用国内比较有名气的画家的画来行贿。”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大小拍卖公司众多,堪称世界之最,有很多拍卖一看就是洗钱,而一些私企大老板甚至直接开拍卖行,以方便行贿送礼。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