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称皇帝死叫做“驾崩”?

2016年12月29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2016年12月29日讯】生老病死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古人对死有许多避讳,故“死”有很多不同的别称。皇帝死专称为驾崩、崩殂、大行等,一般平民百姓则称殁、殂、故、终等等。

古籍的记载如《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及《说唐‧第十四回》:“当文帝驾崩时,并无遗诏。”另唐朝白居易《新乐府‧杏为梁》:“碧砌红轩色未干,去年身殁今移主。”

那么,为甚么古代皇帝死叫作“驾崩”呢?

驾,原是古代车辆的总称,或专指帝王的车乘,如车驾、銮驾。在《后汉书‧舆服志》上载︰“天子出,有大驾,有法驾,有小驾。”古代皇帝的车驾可分为大驾、法驾、小驾,而皇帝出行时,仪仗队规模最大者为大驾,在法驾、小驾之上。

此外,在明朝张自烈撰的《正字通》上载︰“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驾。”因此,渐渐的“驾”也就成为古时对皇帝的尊称,或用来借指皇帝、天子。如护驾、圣驾、驾坐等。

另据《说文解字》记载︰“崩,山坏也,从山朋声。”所以,崩的本义是山倒塌。如《左传‧成公五年》上载︰“梁山崩。”

在古代,人们把天子逝世看得很重,常用山倒塌来比喻,故自周朝开始皇帝死就称为“崩”。如《礼记‧曲礼下》上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崩、薨、卒、不禄、死,这些都是古人对死的称呼。

古代,驾的用法可借指或尊称皇帝,而崩是指皇帝死如山倒塌般,故“驾崩”是古人用来专指皇帝死亡的一种尊称,而只有平民百姓之死,才会直言不讳的通称为“死”。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