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公安部1局26局戴同一双“血手套”》谈及公安部一局二十六局至迟在2011年9月就合二为一了。看官可能会问,这个中共公安部此前未曾有过的“混搭”部门,该归谁管呢?
从现有公开资料来看,陈智敏在2003年至2009年8月担任公安部一局(国保局)局长(2005年3月起兼公安部长助理)。
2009年8月,陈智敏升任公安部副部长,显然就不合适继续兼任一局局长了。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一局局长的大印交给了李江舟(贾春旺的秘书)。
到2011年9月,白少康出任一局二十六局局长时,他的上头就出现了两个老板,一个是分管国保的陈智敏,另一个是中央610办主任、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李东生。
那白少康该听谁的呢?如果按级别来看,李东生是正部级,比副部级的陈智敏高一头,当然要听李老板的。
但是从局的人手构成来讲,因为镇压异己的需要,一局是中共公安系统历来的头牌部门,再经过陈智敏的多年经营,内部遍布陈的亲信,而李东生是在陈智敏升任副部长之后的2009年10月才出任公安部党委成员、副部长(正部级)。
换句话说,从中宣部副部长跨界进入公安部的李东生人生地不熟,尽管戴着顶正部级的高帽,但是要指挥这个一局的原班人马,只怕还是要靠陈智敏“抬抬手”。
李东生为何要跨界任职呢?那是因为中共对迫害法轮功要转入“地下运作”了,江泽民此前倚重的“枪笔”两黑手,“笔”的作用大大削弱,“枪”得以独大。而李东生在此前妖魔化法轮功方面表现非常“突出”,很得主子赏识,所以江就把李东生调入公安部,以“笔枪合一”的同时,总管迫害的所有黑线运作。
2011年2月,李东生出任中央610办主任,并被提升为公安部党委副书记。从时间线看,半年后,在正式上位后的李东生“主持下”,一局与二十六局合并,就是合乎推理的事了。
回到那个一个部门两个婆婆怎么办的问题,其实在中共治下比比皆是。但是公安部一局二十六局这种特殊的“二合一”模式,与一般意义上的“条块管理”还是有所不同。什么是条块?比如,广州市公安局隶属广州市政府,这是块;接受广东省公安厅业务指导,这是条。
大致可以说,陈智敏是“块领导”,李东生是“条领导”。然后这两人都有同一个顶头上司——周永康。所以,归根结底,这条和块在狼狈为奸时,始终是“左手握右手”。
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周永康被判无期徒刑,李东生被判15年,陈智敏被免职。不管条也好,块也好,都被一锅炖了。周永康倒台后,很多人都在往周的身后张望,看甚么呢?看看周的后台大老板江舵主何时也一起“灰飞烟灭”。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李明心)
从现有公开资料来看,陈智敏在2003年至2009年8月担任公安部一局(国保局)局长(2005年3月起兼公安部长助理)。
2009年8月,陈智敏升任公安部副部长,显然就不合适继续兼任一局局长了。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一局局长的大印交给了李江舟(贾春旺的秘书)。
到2011年9月,白少康出任一局二十六局局长时,他的上头就出现了两个老板,一个是分管国保的陈智敏,另一个是中央610办主任、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李东生。
那白少康该听谁的呢?如果按级别来看,李东生是正部级,比副部级的陈智敏高一头,当然要听李老板的。
但是从局的人手构成来讲,因为镇压异己的需要,一局是中共公安系统历来的头牌部门,再经过陈智敏的多年经营,内部遍布陈的亲信,而李东生是在陈智敏升任副部长之后的2009年10月才出任公安部党委成员、副部长(正部级)。
换句话说,从中宣部副部长跨界进入公安部的李东生人生地不熟,尽管戴着顶正部级的高帽,但是要指挥这个一局的原班人马,只怕还是要靠陈智敏“抬抬手”。
李东生为何要跨界任职呢?那是因为中共对迫害法轮功要转入“地下运作”了,江泽民此前倚重的“枪笔”两黑手,“笔”的作用大大削弱,“枪”得以独大。而李东生在此前妖魔化法轮功方面表现非常“突出”,很得主子赏识,所以江就把李东生调入公安部,以“笔枪合一”的同时,总管迫害的所有黑线运作。
2011年2月,李东生出任中央610办主任,并被提升为公安部党委副书记。从时间线看,半年后,在正式上位后的李东生“主持下”,一局与二十六局合并,就是合乎推理的事了。
回到那个一个部门两个婆婆怎么办的问题,其实在中共治下比比皆是。但是公安部一局二十六局这种特殊的“二合一”模式,与一般意义上的“条块管理”还是有所不同。什么是条块?比如,广州市公安局隶属广州市政府,这是块;接受广东省公安厅业务指导,这是条。
大致可以说,陈智敏是“块领导”,李东生是“条领导”。然后这两人都有同一个顶头上司——周永康。所以,归根结底,这条和块在狼狈为奸时,始终是“左手握右手”。
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周永康被判无期徒刑,李东生被判15年,陈智敏被免职。不管条也好,块也好,都被一锅炖了。周永康倒台后,很多人都在往周的身后张望,看甚么呢?看看周的后台大老板江舵主何时也一起“灰飞烟灭”。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