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风光春分天 百花千卉争明艳

2018年03月20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3月21日讯】春分是一年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度时为春分。2018年的春分交于3月21日0时15分。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历书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三候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正如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诗写的那样:“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春分习俗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所以春分之日有很多习俗,这些习俗往往和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观念一致,承载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祭日


据记载,早在周代,春分就有祭日仪式。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说:“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时就建有日坛,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来到北坛门内的具服殿休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坛行祭礼。

坛为圆形,坐东朝西,这是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东方行礼的缘故。坛面用红色琉璃砖砌成,以像征太阳。

朝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馀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也很隆重。

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春季祭祖扫墓,一般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民间有一种说法,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之灵就受用不到了。


竖蛋、立蛋﹝王嘉益/大纪元﹞

竖蛋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竖鸡子,就是竖鸡蛋。即用刚生下不久的鸡蛋在桌子上竖立,谁最早竖起,谁就会拥有一年的好运。久而久之,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放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放(风筝)之空中,最新清目”(《燕京岁时记》)。由于在放飞时,眼睛要一直盯着高空的风筝。远眺可以调节眼肌功能,消除眼的疲劳。宋人李石在《续博物志》中也提出放风筝养生原理:“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

放风筝还是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春分时节适宜踏青,一线在手,视风筝乘风高飞,随风上下,飘忽不定,实是一大快事。在放风筝的过程中,由于要不停地跑动、牵线、控制,全身的肌肉关节都要参加活动。急缓相间,有张有弛,有利于放松钮骨,活动肌肉。

逛太阳宫


烧太阳钱粮、逛太阳宫是老北京人春分的民俗活动。据记载:“其祭神云马,题曰太阳星君。焚帛时,将新正各门户张贴之五色挂钱,摘而焚之,曰太阳钱粮。左安门内有太阳宫,都人结侣携觞往游竟日。”

太阳宫在北京城郊不止一处,其中城北太阳宫香火极旺,周边是京城着名的蔬菜之乡,今庙已无存,只留下太阳宫桥等地名。

春分时节 保养有道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时养护身体,能给一年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古籍《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使“内在运动”也就是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与“外在运动”即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和谐一致,保持平衡。

《素问•骨空论》说:“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馀则泻”。无论补或泻,都应坚持调整阴阳,以平为期的原则进行饮食保健。

春分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

如在烹调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姜、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又如在食用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练、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春分重防御


药王孙思邈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民间也有“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的说法。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以宋诗有句:“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就是说不要急于减衣,避免风寒侵袭。

春天在人体属于肝脏所辖,春分养生重在养肝。需注意疏肝解郁、解热制养、消肿止痛的食疗。避免辛辣、油炸烧烤等易上火的刺激物,饮食清淡、多吃当令鲜蔬,最能滋补养肝。

春天养肝,还要情绪平静,以使肝气条达,勿大怒,防伤肝。否则肝失条达就会引起一系列复杂表现,如肝气横逆就会有脾胃的病;甚至可以反侮肺脏,影响或引起病变。

莫负春光美 诗情两相宜


吟咏春天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一大主题。春分时,既有春至的喜悦,又有惜春的怅惘;总体来说,历代留下的作品基本上是欢快的。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这首宋代欧阳修的《踏莎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了春分时节的明媚风光。

欧阳修的另首《阮郎归》词,写仲春景色之馀,含蓄地带出人物踏青时的心情,哀而不伤,雍容蕴藉。“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春光明媚,人们的心情也随之欢畅;一首《南乡子春分》诗中有句:“春分艳阳天,齿儿戏发发更藏。宜兰伴窗翠正好,笑扬。牵纤菜花青径香。”

五代诗人徐铉的《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写道:“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小词清新自然,情趣盎然,描摹真切,入笔细致,恰似描写春分众诗中一首清丽脱俗的小花。

(记者李蒨蒨报导/责任编辑: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