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 中华儿女共佳节

2018年06月18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6月18日讯】唐诗有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历经千年岁月,华夏儿女每逢此时,必隆重地准备节日饮食、仪式及祭奠活动。

端午节由来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每年的黄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重五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等等。

据考证,端午节始于古代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其中以纪念屈原之说最为认可。

另据专家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之说更早。

不过,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优美诗辞,令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所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为深广,深入人心。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忠臣。他正直爱国,却遭馋去职,两度流放。在流放期间,屈原依然忧国忧民,写下了不朽诗篇。


端午节的来由,据称是为祭奠屈原。(新唐人)


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在国破的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抱石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此后每年的黄历五月初五,中国各地的民众都会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端午节”由此而来。而端午节民间流传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据称都和屈原有关。

端午节,中国各地过节习俗不尽相同,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碱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端午食粽


吃粽子的习俗源自春秋时期楚人祭屈原之殇:“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端午节吃粽子。(网络图片)


《续齐谐记》还记载,“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采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于是自汉代以后,筒粽盖上了楝树叶并缚上五色丝绳,以防粽子为水中蛟龙所窃。

饮雄黄酒


有俗谚说:“饮雄黄酒,百病多远走”,古代延续至今都有在端午这天饮雄黄酒的习俗。清代《燕京岁时记》说:“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还有习俗沾点雄黄酒在小儿额头上写上“王”字以避毒物。

驱五毒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五月为“恶月”,是迈入仲夏、疫疠流行的季节;五月五日即“恶日”,是盛暑开端。民间有句俗谚︰“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因此智慧的中国人在“天中”即端午这天用“五瑞”克制“五毒”。


剪纸五毒图(网路图片)


五毒是指蛇、蝎子、蜈蚣、蟾蜍、蜘蛛(有称壁虎)。五瑞指的是菖蒲、艾草、石榴、蒜头和龙船花等五种制毒的祥瑞植物。这些植物散发“香气”可驱除溽暑毒害,而且有的具有药效能强身健体,有的则具有毒性,可以毒制毒。

还有的地区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或贴在门、窗、炕上,或系在儿童的臂上,以辟毒的作法。有的还把五瑞压住五毒串起来挂在门前显眼的地方,叫“悬端午景”。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是斩除妖魔的“三种武器”,又称“端午三友”。

悬艾草 戴艾虎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消病雄黄,点点画。(白亚仕/大纪元)


艾叶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口、檐下、门楣上都挂菖蒲和艾草,以驱除疾厄。《荆楚岁时记》录:“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蹋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古时中国南方荆楚一带的人,在端午日鸡未鸣前即赶早出门去采艾,挑捡最像人形的艾草带回家挂在门楣上以驱毒。此外,有人将艾草扎成小虎形,或剪绫彩为虎形再黏贴上艾叶,在端午节时配戴称为“戴艾虎”。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可以避邪驱瘟。香囊内有硃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可爱。


端午佩戴香包辟邪。(王嘉益/大纪元)


饮“午时水”


端午节那天午时(从上午11点到下午1点)的水称为“午时水”。“午”代表阳火,阳气最高点。从天地五行来看,重午日干支是双重极盛的阳火,就是“纯阳”日。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特别神奇。


端午节那天的“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特别神奇。台湾民众在龙井取水。(资料照片/中央社)



台中市风景区管理所18日在大甲铁砧山剑井举办端午节取“午时水”活动,还未到午时就已经涌入大批民众等待取水。(台中市府提供/中央社)

说午时水特别甘醇、经久耐放,用来泡茶特别好喝、助益身体的保健。台湾有俗谚,“午时水饮一嘴,卡好(胜过)补药吃三年。”

“午时水”必须是出自天然水源的山泉、井水,而且是没有污染的水。到了现代,水源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大家取午时水时,可要小心喔。

浴兰汤


战国时代楚辞记载,取用端午日的午时水,加入菖蒲入浴洗身、洗头,叫“浴兰汤”,兰是“福兰”也就是菖蒲的别称。还有饮“菖蒲水”、化“菖蒲妆”的习俗。

端午立蛋


端午节流传有立蛋游戏的风俗,传说在端午节立蛋得好运。在端午节这天正午时分,比平时更容易把鸡蛋立起来,立起来的鸡蛋甚至可以好些天不倒。有人说端午节,天地间阴阳五行逢纯阳,鸡蛋吸收满满的天地旺盛阳气,所以容易立起来。


相传端午节正午立蛋,未来一年会有好运势。小朋友们18日正午在大佳河滨公园,参加水岸台北端午嘉年华活动,体验立蛋。(中央社)

悬挂钟馗像


在中国江淮地区,端午节时几乎家家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传说唐明皇开元年间,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大鬼便把它捉到吃了,明皇喝问,大鬼说:“我叫钟馗,是终南山的进士,因面貌丑陋,应考不第,便自尽了。现在我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钟馗画像。(维基百科)


端午赛龙舟


赛龙舟,相传楚国人因不舍贤臣屈原投江,划船追赶,但是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所以之后每年的五月五日,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台湾苗栗县2017年端午龙舟竞赛活动龙舟点睛仪式。(许享富/大纪元)


端午节主要的庆祝活动,都与爱国诗人屈原有着联系。宋代文豪苏轼有诗:“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端午节诗词


浣溪沙(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小重山•端午(元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齐天乐(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像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渔家傲(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五月五日(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节连续假期开始,许多民众习惯依照习俗吃粽子,16日上午台北市南门市场名店前挤满买粽子的排队人潮。(中央社)



端午节将至,台北市消防协会为体恤无法回家过节的辛劳消防员,特别情商20多名妇宣志工妈妈们亲手包粽,并将粽子分送给每位北市打火弟兄。(台北市消防局提供/中央社)



金门知名牛肉业者熟悉牛肉每个部位的料理,除了加工制成牛肉干等产品外,今年也推出牛肉粽,提供消费者有别于市面上传统肉粽的选择。(中央社)



新北市石门地区以肉粽知名,尤其到了端午节,石门区农会美味的肉粽更是热销。(农业局提供/中央社)

(责任编辑: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