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7月21日讯】中国人以前称呼自己的妻子,都叫太太、内人。据说“太太”一词大有来头,源自“周朝三太”,即太姜、太妊、太姒。她们分别是周朝八百年江山开基创业的前三位君王——太王、季历、文王的妻子。“三太”母仪天下,施化家国,为天下女子所效法,后世便尊自己妻子为太太,希望自家妻子的贤德可比这三位国母。
《列女传》记载了周室三母的贤德故事。太姜是周朝先祖太王的夫人、王季(姬姓,名季历,又称周公季)的母亲。作为有邰(tai)氏之女,太姜端庄美丽,性情贞静柔顺。太姜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个儿子,她能够以身作则教导儿子,使他们从小到大在品德行为上都没有过失。
太王钟爱王季的儿子姬昌,太伯和仲雍为了让位给弟弟王季,以便传位于姬昌,兄弟俩一起逃到荆蛮之地,成为了兄弟礼让友爱的千秋佳话。这一切与母亲太姜对儿子良好的教育分不开。
太姜是丈夫贤明的辅佐,她以贞顺的女德成为丈夫的左膀右臂,是周朝始创基业时的贤德妇人。
太姜的儿媳太妊是挚任氏的二女儿,是王季的夫人、周文王的母亲。太妊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
人们认为太妊善于胎教。她怀孕后,眼不看恶乱之色,耳不听淫佚之声,口不出喧闹之言,以此对孩子进行胎教。
古人认为,妇人怀孩子,应当不侧身而眠、不坐在席边,立不挡路,不吃怪异食物;食物切不正不吃,筵席摆不正不入座,眼不看邪色,耳不听淫声。
夜间便让瞽者诵读诗句、说正事,这样的话,方能生下面貌端庄、才德过人的孩子。所以,在怀孩子的时候,感知事物一定要谨慎,感知善的事物则孩子必善,感知恶的事情则孩子必恶。孩子的形容和声音与万物的形和声往往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大多是母亲感知的结果。
文王的母亲太妊,可谓知道以万物而教化的道理。文王出生后聪慧而圣明,母亲太妊在教导他时,教一而能识百,后来终于建立了周王朝。
太姒是文王的妻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里的君子与淑女,指的就是文王与太姒。文王钟情太姒,其原因正在于其淑女之贤慧。
太姒,生卒年不详,姒姓,出生在夏朝国王大禹的后代有莘氏(今陕西渭南市合阳县东王乡莘里村)部落。史传太姒貌若仙女,德配天地,仁爱和顺,深明大义;在娘家时生活俭朴,对塾师毕恭毕敬,待人温柔和气,声名远播。
文王青年时在古郃阳渭水之滨偶遇太姒,惊为天人,顿生爱慕之心。后得知太姒仁爱而明理,生活俭朴,西伯昌(即文王)决定迎娶太姒。因渭水无桥,西伯昌便造舟为梁,舟舟相连,成为浮桥,亲迎太姒,场面十分盛大。
入门之后,太姒敦厚温柔,极尽妇道,深受爱戴。文王治外,而文母治内,后来称妻子为“内人”又称“内子”,称丈夫为“外子”,据说也是由此而来。
太姒成为文王夫人后,贤淑有加。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妊的德音,并继承了她们完美的德行。她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从无失礼和过失,且笃行子女之孝道,经常回娘家探望和安慰父母,每次都事先让女先生去转告文王。太姒能够以妇礼妇道教化天下,被人们尊称为“文母”。
太姒全力以赴地协助文王,把皇宫内院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文王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能够专心致志地治理国家,因此德政流布、教化大兴。她被后人尊为“周十臣”(周朝十位着名大臣),是周十臣中唯一的女性。
在太姒和众多文武臣的悉心辅佐下,周国发展势头鼓舞人心。到文王晚年时,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了。后来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大周王朝。
文王姬昌,人称“西伯”,他秉承先祖的遗风,以仁德治国,敬老爱幼,对贤者谦虚礼敬,很多贤德的士人都来归附他。历史上有名的长者伯夷、叔齐,听说文王对老人很敬重,也特地前来归顺于他。
文王的夫人太姒共生了十个儿子,由于她身正品高,教子有方,使孩子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做过邪僻不正的事情,最终成就了伐纣灭商的周武王,以及制礼作乐的周公。
《列女传》故事后的颂文说:“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大姒最贤,号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意思是:周室的兴起,文王、武王能成就大业,皆因为太姜、太妊、太姒。在周室这三母中,太姒是其中最贤的一个。
然而,到了现代,人们大多以“老婆”、“亲爱的”等辞汇称呼妻子,却少了古人以“太太”、“内人”等称呼妻子的含蓄和雅趣。
(责任编辑:唐颖)
太姜贞顺贤德
《列女传》记载了周室三母的贤德故事。太姜是周朝先祖太王的夫人、王季(姬姓,名季历,又称周公季)的母亲。作为有邰(tai)氏之女,太姜端庄美丽,性情贞静柔顺。太姜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个儿子,她能够以身作则教导儿子,使他们从小到大在品德行为上都没有过失。
太王钟爱王季的儿子姬昌,太伯和仲雍为了让位给弟弟王季,以便传位于姬昌,兄弟俩一起逃到荆蛮之地,成为了兄弟礼让友爱的千秋佳话。这一切与母亲太姜对儿子良好的教育分不开。
太姜是丈夫贤明的辅佐,她以贞顺的女德成为丈夫的左膀右臂,是周朝始创基业时的贤德妇人。
太妊善于胎教
太姜的儿媳太妊是挚任氏的二女儿,是王季的夫人、周文王的母亲。太妊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
人们认为太妊善于胎教。她怀孕后,眼不看恶乱之色,耳不听淫佚之声,口不出喧闹之言,以此对孩子进行胎教。
古人认为,妇人怀孩子,应当不侧身而眠、不坐在席边,立不挡路,不吃怪异食物;食物切不正不吃,筵席摆不正不入座,眼不看邪色,耳不听淫声。
夜间便让瞽者诵读诗句、说正事,这样的话,方能生下面貌端庄、才德过人的孩子。所以,在怀孩子的时候,感知事物一定要谨慎,感知善的事物则孩子必善,感知恶的事情则孩子必恶。孩子的形容和声音与万物的形和声往往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大多是母亲感知的结果。
文王的母亲太妊,可谓知道以万物而教化的道理。文王出生后聪慧而圣明,母亲太妊在教导他时,教一而能识百,后来终于建立了周王朝。
太姒德配天地
太姒是文王的妻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里的君子与淑女,指的就是文王与太姒。文王钟情太姒,其原因正在于其淑女之贤慧。
太姒,生卒年不详,姒姓,出生在夏朝国王大禹的后代有莘氏(今陕西渭南市合阳县东王乡莘里村)部落。史传太姒貌若仙女,德配天地,仁爱和顺,深明大义;在娘家时生活俭朴,对塾师毕恭毕敬,待人温柔和气,声名远播。
文王青年时在古郃阳渭水之滨偶遇太姒,惊为天人,顿生爱慕之心。后得知太姒仁爱而明理,生活俭朴,西伯昌(即文王)决定迎娶太姒。因渭水无桥,西伯昌便造舟为梁,舟舟相连,成为浮桥,亲迎太姒,场面十分盛大。
入门之后,太姒敦厚温柔,极尽妇道,深受爱戴。文王治外,而文母治内,后来称妻子为“内人”又称“内子”,称丈夫为“外子”,据说也是由此而来。
太姒成为文王夫人后,贤淑有加。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妊的德音,并继承了她们完美的德行。她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从无失礼和过失,且笃行子女之孝道,经常回娘家探望和安慰父母,每次都事先让女先生去转告文王。太姒能够以妇礼妇道教化天下,被人们尊称为“文母”。
太姒全力以赴地协助文王,把皇宫内院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文王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能够专心致志地治理国家,因此德政流布、教化大兴。她被后人尊为“周十臣”(周朝十位着名大臣),是周十臣中唯一的女性。
在太姒和众多文武臣的悉心辅佐下,周国发展势头鼓舞人心。到文王晚年时,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了。后来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大周王朝。
文王姬昌,人称“西伯”,他秉承先祖的遗风,以仁德治国,敬老爱幼,对贤者谦虚礼敬,很多贤德的士人都来归附他。历史上有名的长者伯夷、叔齐,听说文王对老人很敬重,也特地前来归顺于他。
文王的夫人太姒共生了十个儿子,由于她身正品高,教子有方,使孩子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做过邪僻不正的事情,最终成就了伐纣灭商的周武王,以及制礼作乐的周公。
《列女传》故事后的颂文说:“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大姒最贤,号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意思是:周室的兴起,文王、武王能成就大业,皆因为太姜、太妊、太姒。在周室这三母中,太姒是其中最贤的一个。
然而,到了现代,人们大多以“老婆”、“亲爱的”等辞汇称呼妻子,却少了古人以“太太”、“内人”等称呼妻子的含蓄和雅趣。
(责任编辑: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