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诗经》,有一片美丽的星空。人们耳熟能详的北斗星、启明星、大火星、织女星、牵牛星等等,都能在《诗经》中找到踪影。
《绸缪》三星 象征美好婚姻
《唐风‧绸缪》诗云:“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将柴草扎紧,仰望天上的参宿三星,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啊,让我看见如此美好的人。
将牧草扎好,仰望东南方的参宿三星,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啊,让我们拥有如此美的邂逅。
将荆条扎好,仰望高悬在门户之上的参宿三星,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啊,让我看到如此灿烂的人。
绸缪是缠绕,捆束的意思。比喻夫妇同心同德,情意缠绵。“束薪、束刍、束楚”则象征美好的婚姻。
据《毛诗》所述,“三星”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参宿三星。“三星在天”,参宿三星始见于东方,时间是十月之时;“三星在隅”,指三星位于天空东南方,是十一月、十二月之时;“三星在户”,三星位于天空正中直户,时间为正月之中。参宿所在的这三个时间段,《毛诗正义》认为,对应到婚姻的正时。
在古代,人们也在新婚夫妇的婚房门旁题写楹联“三星在户,五世其昌”,婚于正时,天与人互相感通,以此象征婚姻美满,五代子孙昌盛。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认为,“三星在户”是妇人之辞,向往美好的婚姻。上古时代,女子仰望星空,对着参宿三星祈愿,希望能够遇到美好的良人。
农夫观“流火” 知天时民事
“七月流火”出自《国风‧豳风‧七月》。这里的七月,指夏历七月。火,指大火星,即心宿。每年夏历五月,黄昏时分,大火星位于正南方正中最高位置。六月之后逐渐偏西向下,称为“流”。 夏历七月时节,农夫看到“流火”景象,就会知道天气开始转凉,秋天就要降临了,一年中最忙的秋收时节就要到了。所以诗中描绘了很多秋收的场面,譬如:割芦苇、打枣、收五谷、摘葫芦、采苦菜、采葡萄等等。同时还要染布制衣、酿酒、打猎等,准备祭祀的很多用品。《七月》大意在于观星象,“知天时,授民事”,无论男女各司其职,尽心赡养老人,爱护小孩,帮助贫弱之人,并将这一年收获的最好食物,用来祭祀天地神明,感恩神明的庇护。所以顾炎武说,“七月流火”为农夫之辞。
“月离于毕” 天降大雨
三代时期,出征在外的军人也懂天象喔。《小雅‧渐渐之石》曰:“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月离,月亮运行到某个度次。当月亮经过毕宿时,地上相应的地区就会降下滂沱大雨。军中将士要出兵东征,其它事情都无暇去做。毕,是古代猎兔时用的一种工具,即长柄网;也是雨师的代称。毕宿有八颗星星,星宿组成的形状很像长柄网,《毛诗正义》认为,毕宿是阴雨之星。
渐渐(音缠缠),指高大峻峭的山石。将士东征,途中跋山涉水,颇为劳苦。他们不仅知道毕宿星座的形状像猎兔网,还知道月亮经过毕宿会出现降雨。顾炎武说:“‘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那时的军人也懂得“月离于毕”的天象变化。
营建宗庙 定之方中
每年夏历十月之际,古人仰观天文,以定星为方位修建宫室,所以定星又叫营室星。《鄘风‧定之方中》记载:“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定星出现在天空(正南)之中,在楚丘修建宗庙开始动工。
此前,卫国遭到狄人入侵,卫君被杀,卫国灭亡。卫国遗民东迁渡河,流落在旷野,处于漕邑。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卫人赶走了狄人,卫文公重建卫都。《定之方中》这首诗,庆贺卫文公在楚丘复国,营建国都。由于营造宫室,契合天时,又符合上天法度,百姓喜悦不已。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富裕,国力殷实而强盛,所以百姓赞美卫文公。
诗文中的定星,即营室星,即二十八宿中的室宿。每年夏历十月十五至十一月初,初冬小雪时节,定星出现于正南天空,即方中。这时农事基本结束,天气也不太冷,国君便于征调民力兴建宫室。
在《诗经》编纂之时,定星包括营室、东壁两个星宿,一共四颗星星,构成四方形。后来,东壁分化出来,营室与之相对成为“西壁”。东汉天文家郗萌说:“营室二星为西壁,与东壁二星合而为四,其形开方似口。”室宿二星与壁宿的二星,分列于四角连成一个方形,并同时指向北极星,以此确定方向。
古人根据定星,修建出方正的殿堂宗庙(太庙)。宗庙,古代天子、诸侯供奉先祖的祠庙。宗,指尊贵;庙,貌的意思,指先祖形貌的所在之地。天子在宗庙举行祭祀,召会诸侯,派太史(注1)长驻在此,所以宗庙是维系整个国家秩序的所在地。天上星宿与人间秩序密切联系,亘古不变。
注1:太史:官职,西周、春秋时期掌管宗庙祭祀、天文历法、编修史书,兼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等诸事。@*#
参考资料:
《毛诗正义》卷三、卷六、卷十五
朱熹《诗集传》
顾炎武《日知录》卷三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