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后来在吴国受封于申,故又称申胥。他一生中谋略迭出,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智勇兼备的名将,但命运坎坷、屡遭磨难,最后甚至得不到善终。
一夜愁白头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建的太傅,太子建被奸人所诬陷,伍奢也受到牵连。伍奢被囚时,楚平王要伍子胥与其兄伍尚前往迎救,否则便杀了他们的父亲。伍子胥料到楚平王欲杀其父子,劝其兄伍尚勿往,留有用之身为父报仇,但伍尚不忍见父亲被害而不救,还是前去相救,果然不久就和伍奢一起被杀了。
想要铲草除根的楚平王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他的画像,贴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官吏加强盘查。伍子胥逃到吴楚两国的交界昭关时,昭关上的官吏盘查的很紧,他一连几夜愁的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叫东皋公的人,很同情他的遭遇,就把他接到家里躲藏。东皋公有个朋友,长的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人逮住了假伍子胥,而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守关的官吏认不出来,就让他蒙混过关了。
伍子胥出了昭关,怕有追兵赶来,急忙往前奔跑,但遇到一条大江拦住了去路。正着急时,江上有个老渔夫划着小船过来,把他渡了过去。过了大江后,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夫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送给你,聊表我的心意。”老渔夫回答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作为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的爵位。我不贪图赏金、爵位,怎么还会贪图你的宝剑呢?”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致歉,收了宝剑,告别而去。
鞭尸三百埋祸事
伍子胥千辛万苦到了吴国,刚好吴国公子光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公子光杀死了吴王僚,自立为王,就是吴王阖闾。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以孙武为将军,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两人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后来,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将军、伍子胥为副将,率领大军攻打楚国,把楚国的军队打的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占领郢都后,伍子胥抓不到昭王,就挖开平王的墓,拖出他的尸体,鞭尸三百下。
伍子胥和申包胥原是好友,伍子胥逃亡前,告诉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推翻楚国,为父兄报仇。”申包胥说:“我一定会保护它,不让你得逞。”吴军攻入了郢,申包胥逃到山上躲藏,派人对伍子胥说:“你的仇未免报的太过份了吧!我听说人可以胜天,但天也会惩治人。你本是平王的臣子,今天弄到鞭尸,难道这不是没有天道吗?”
申包胥随即奔往秦国,请求秦王救楚,秦哀公不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国宫门日夜哭泣,竟连续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说:“楚王虽然暴虐无道,但他有这样好的臣子,我怎能眼睁睁见他们亡国呢!”于是派兵救楚,一举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撤兵回国。
预言吴国灭亡
后来,吴国阖庐率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迎战,打败了吴军,还伤了吴王阖庐。阖庐伤口溃烂不治,临死前告诉太子夫差报仇。
阖庐死后,夫差继任为吴王,拜伯嚭为太宰,加紧练兵,两年后终于击败了越军。越王勾践战败后,派人送太宰伯嚭厚礼,以求和谈,伯嚭收到好处后,为越国献美言,吴王于是答应和谈,伍子胥劝谏说:“勾践能忍辱负重,此人不除,将是吴国的祸患。”吴王不听,还是与越国和谈了。
后来,夫差听说勾践在训练军队,很不放心,准备出兵攻打越国,可是又得到另一个消息:齐景公死后,新立的国君很弱势。从而改变主意要出兵攻打齐国,伍子胥进谏说:“臣听说,勾践吃东西不注重味道,且经常凭吊死者、探视伤者,似乎别有用心。今天吴国有越国在旁边,就像有心腹有病的人一样。大王不攻打越国,反而攻打齐国,这不是很荒谬吗?”但夫差还是听不进去,依旧去攻打齐国。
夫差取得了胜利,齐国请求议和。夫差派伍子胥为和议大使,伍子胥看出吴国即将灭亡,便带儿子同行,并把儿子寄留在齐国。夫差得知后很生气,命令他自尽。伍子胥临死前,对家人说:“我死后,把我的眼睛挖下来,挂在东门上,我要亲眼看见越国大军攻入灭掉吴国。”夫差知道后怒极,于五月初五把他的尸首抛弃于钱塘江中。据说,这是端午节的另一个由来。
几年后,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消灭,夫差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便用白布蒙住自己双眼后,才举剑自尽。
伍子胥的一生可以说是谋略百出、料事如神,但最后仍不得善终,也许是因其怨恨之心过于强烈,做出鞭尸三百这种逆天叛道的行为,结果就像申包胥所说的“天也会惩治人”吧!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