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理念和传说

2020年04月02日文化漫步
西周初年,周公旦制礼作乐,并提出了礼的中心思想是“尊尊、亲亲”。他认为人应该敬奉天、臣民应该敬奉君王、子孙应该敬奉父祖。百姓都应以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亲朋好友。孝道作为古代礼俗中的一部分,逐渐成为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传统价值之一。在孝道盛行的年代,年老力衰者不至于孤苦伶仃、无人供养,少年人懂得饮水思源,常怀感恩。家庭和睦之后,社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状态。因此古代的君主都提倡孝道,常常以身作则,在任用官员时也注重选拔孝行出众的人。
在古人的观念中,孝道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孝的表现,因为身体是父母赐予的。比如父母逝去后,要三年不食鱼肉、不穿锦衣、不住华屋,为父母守丧。因为父母生下孩子后,曾经三年不能安心生活,日夜照顾小婴儿,守丧是为还父母的恩情。还有“父母在,不远游”、“事死如事生”等等。清代普及的蒙学经典弟子规,其中有一句这样劝谕学童:“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的生身之德是最大的恩德,即使他们对孩子不好,孩子又怎么能怀恨在心呢?
神韵舞台上关于孝的故事
孝的理念和传说
宋 佚名《女孝经图》卷《孝治章》(局部)(公有领域)
在古代,《孝经》作为十三经中的一经,是儒生必读的典籍。除《孝经》外,也有女子所撰写的《女孝经》,阐述女子孝顺的品德同样重要。花木兰的故事被记载在南北朝时代流传下来的民歌中,花木兰本是闺中少女,适逢乱世征兵,木兰可怜父亲年迈,于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奔赴战场。2009年,神韵以纯正纯美的中国古典舞艺术形式将这一深入人心的故事生动再现在舞台上,舞剧《木兰从军》获得全世界观众的赞赏。
闵子骞的故事
在古代典籍与民间传说中,记载着数不清的孝行典范。有孝心者常怀仁义。闵子骞是孔子弟子,他生母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妒嫉闵子骞,时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闵子骞却穿着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子骞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子骞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子骞跪下祈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就都无人照顾了。”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闵子骞如同亲子。孔子听到这件事后称赞道:“子骞是真正的孝子啊。”
随着传统文化的没落,孝的理念逐渐被现代思潮淹没,孤独无依的老人越来越多。然而仍然有很多人能够善待亲人、尊敬长辈,尽心尽力供养着年迈的父母,与父母生活时尽量不违逆他们的心意,即使父母真的有错,也会和颜悦色、不厌其烦的劝解他们。这样的人也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孝行典范了。康熙皇帝曾举办“千叟宴”,昭示国家太平、享祚长久。试想老人若能长寿,必是因为身心康泰,也必是因为孝道盛行。大多数的长寿老人都能够安享晚年,正是国家有道、百姓有德的体现。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传统价值观是普世的珍宝。传统文化注重道德品行,不论社会形式如何变迁,正统的道德理念,如正直、善良、勇敢、坚忍始终会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以传统的古典舞、音乐的形式弘扬并恢复这些逐渐消失的正统价值观,是神韵艺术团的使命。神韵一年一套全新的节目,五千年历史中数不尽的感人传奇是神韵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2020年演出将会包含什么故事?故事中传达了什么理念?我们等待您亲自找到答案。(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自神韵艺术团网站
(神韵网站授权转载,版权归神韵艺术团所有)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