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孙悟空医术了得!西游记暗藏中医妙趣

2020年09月12日文化漫步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作者吴承恩在书中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书中有多处涉及到中医和中药,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医不仅仅是用来治病的,它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孙悟空给国王“悬丝诊脉”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中,有一段孙悟空诊脉的故事。
说一行人到了朱紫国,国王得了重病,张榜求医。孙悟空悄然揭了皇榜,悄悄插进猪八戒怀里。当官员找上门来,孙悟空声称自己能治好国王的病,还劳动大臣亲自来请他到王宫。
八戒和唐僧都不信悟空能治病。国王和众大臣见悟空长相吓人、言词无理,也怀疑他的能力。孙悟空却说了一番话:
“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
“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在这番话中,孙悟空清晰地说明,望闻问切、阴阳表里、虚实沉浮是诊断的精要,只有这样,才能对症施治。
紧接着,孙悟空提出要给朱紫国王“悬丝诊脉”。这也是书中最精妙的一段。
书中描述:行者(即孙行者,孙悟空)将三条金线给宦官,吩咐将线的一头系在国王左手腕下,按寸关尺三部上,一头理出窗外。行者接了线头,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着食指,看了寸脉;次将中指按大指,看了关脉;又将大指托定无名指,看了尺脉;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虚实之端;又教解下左手,依前系在右手腕下部位。
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从头诊视毕,却将身抖了一抖,把金线收上身来,厉声高呼道:“陛下左手寸脉强而紧,关脉涩而缓,尺脉芤且沉;右手寸脉浮而滑,关脉迟而结,尺脉数而牢。夫左寸强而紧者,中虚心痛也;关涩而缓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带血也。右手寸脉浮而滑者,内结经闭也;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证。”
这一大段描写,精采地把中医学切脉之精要、症状、主何脏腑疾病说得在情在理,头头是道。
锅灰、马尿?悟空制神奇“乌金丹”治好国王的病
随后,孙悟空让八戒、沙和尚打下手,开始给国王制“乌金丹”。乌金丹配方用到大黄、巴豆、锅底灰和马尿。对此,八戒和沙僧提出质疑。
用到大黄时,沙和尚道:“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孙悟空回沙和尚道:“贤弟不知,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
待要用巴豆,猪八戒也有妙说:“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涤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孙悟空的回答是:“贤弟,你也不知,此药破结宣肠,能理心膨水胀。”
同是巴豆和大黄的药用功效,孙悟空却能看到猪八戒和沙和尚意识不到的一面。
有趣的是,孙悟空还提出用“锅灰”、“白马尿”。这两味药用得是否有道理呢?
孙悟空提到,“锅灰”名为“百草霜”。百草霜是杂草燃烧后附于锅底的灰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因此粉末质地轻细,所以称为“霜”。百草霜辛温无毒,主治“消化积滞,入下食药中用”,正好对应治疗国王的消化问题。
而马尿也叫“马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马溺“味辛,微寒。主治消渴,破症坚积聚”,也适用于国王的病症。
于是,孙悟空对症下药,果真治好了朱紫国王的病。国王感激万分,要宴请师徒四人。八戒喜不自胜,赞道:“哥啊,果是好妙药!”
《西游记》巧用药名成诗
除了巧用中医理念治病,在《西游记》中,一些诗中还巧妙地采用了中药名。如在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感怀取经历程的诗。其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诗中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这些药名生动地描述了《西游记》的情节,藉中药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巧妙地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令人叹为观止。
在第二十八回里,有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与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战斗的情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 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硃砂地上。 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 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硃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九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的战斗场面。◇
(转自正见网/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