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与台湾陆续传出有民众接种流感疫苗后死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但调查结果皆认为原因与疫苗关联性低。那么,施打流感疫苗安全性如何?民众接种疫苗的前后,该注意哪些事?
打流感疫苗死亡案例 与慢性病较有关
因武汉肺炎(COVID-19)和流感的初期感染症状不易分辨,都会出现发烧、咳嗽,因此施打流感疫苗不仅能保护自己和他人避免传染流感,也能减少防疫负担。但近日陆续传出接种流感疫苗后死亡、重症的案例,引发民众恐慌。
截至27日,韩国累计有59人在施打流感疫苗后死亡。当局调查后指出,其中有54例为60岁以上,且多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心律不整及其它慢性疾病,判断死因与病情恶化较有关,与疫苗关联性低,因此决定继续接种计画。
台湾目前则累计有25件流感疫苗接种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包含4例死亡,1例为罕见的格林巴利症候群(急性多发性神经炎,GBS)。疫情指挥中心表示,4名死者年纪介于62岁至77岁,死于自身慢性疾病:脑动脉瘤破裂、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阻塞引发脑中风、主动脉剥离,死因与疫苗无关。
而确诊为格林巴利症候群的患者今年首次接种疫苗,在10天后出现头晕、呕吐、四肢无力、手脚发麻及呼吸急促等症状,目前尚在加护病房治疗。
格林巴利症候群属于严重神经病变,容易留下后遗症,但也有人可完全恢复。台湾儿童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马偕医院儿科医师邱南昌接受媒体联访时表示,一般免疫系统辨识到外来物质会产生免疫反应,格林巴利症候群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而攻击自身神经系统。虽然暂时无法排除此案例与流感疫苗有关,但各式各样的感染症都可能导致此疾病。
邱南昌指出,今年发表的研究表示,不认为施打流感疫苗与格林巴利症候群有关连性,反而是感染流感、类流感会增加该病的罹患机率。他呼吁民众别因噎废食,不敢施打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有助预防流感,不必因个案而因噎废食。(Shutterstock)<br/>
前台北荣民总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尚文诊所医师郑元瑜指出,台湾政府决定继续推动施打疫苗的考量有2点:
1. 就台湾而言,目前已施打4百多万剂流感疫苗,只有1例格林巴利症候群、4人死亡。但流感会造成更多人死亡。
据台湾疾管署今年2月的资讯,从去年10月1日至今年2月22日的流感并发重症以A型流感H1N1为主,累计959 例,其中100人死亡。
2. 格林巴利症候群可能跟接种疫苗无关,自然发生率是每年每十万人有1至2人罹病。意即没打疫苗的人,也有可能在其它情况得到此疾病。
与每年接种疫苗引发严重副作用的少数个案相比,流感的伤害更广。“因此我们不会有人去质疑该不该打疫苗”,郑元瑜说。
那么,施打流感疫苗应该注意什么,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严重不良反应?
打流感疫苗前:若有发烧、其它疾病先告知
打流感疫苗前,要看自己是否适合接种。卫福部指出,过去注射曾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已知对疫苗成分过敏者,不可接种流感疫苗。
正患有急性中重疾病或发烧的人,应待病情稳定后再注射疫苗。如果曾接种疫苗后6周内发生格林巴利症候群,或患有其它特殊慢性病、接受特定药物治疗的人,如正在化疗的癌症病患,宜经医师评估是否延缓接种疫苗。
郑元瑜补充,若有发烧等感冒症状,前3天不建议施打流感疫苗。原因并非这时打疫苗容易造成身体出状况,而是如果隔天发烧,将难以釐清是感冒或疫苗所引起,增加治疗判断上的困扰。
因此,接种疫苗之前,民众若有其它疾病或正在感冒,最好据实以报,由医护人员评估是否能施打。若感冒已是3天后,感冒再度恶化、发烧的机率较低,就能施打疫苗。
注射疫苗前,若有发烧等感冒症状,应告知医护人员。(Shutterstock)<br/>
打流感疫苗后:副作用1到2天没有恢复要就医治疗
流感疫苗与任何药品一样,都可能有副作用。若接种后出现下列轻微不适反应,属于正常范围,不必过度担心。
常见副作用:发烧、头痛、头晕、倦怠、肌肉酸痛、噁心、皮肤搔痒、荨麻疹或红疹等类似感冒、过敏的症状。这类副作用多在一星期内出现,且发生后1至2天内会自然恢复。郑元瑜表示,“可先观察1到2天,如仍有不适,应就医治疗。”
严重副作用有2种:
1. 立即型过敏反应,包括呼吸困难、声音沙哑、气喘、眼睛或嘴唇肿胀、头昏、心跳加速,甚至是过敏性休克。通常于接种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出现症状。
虽然立即型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仍建议接种疫苗后在附近稍做休息,并观察至少30分钟以上,待无不适后再离开,以保安全。
2. 其它异常状况,例如持续发烧超过48小时、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意识或行为改变、四肢无力、神经麻痹、皮肤出现紫斑或出血点、出血时不易止血等,应尽速就医,并告知医师相关症状、症状发生时间、疫苗接种时间,以做为诊断参考。
施打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方法之一,不必因少数个案而过度恐慌。同时,落实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良好作息更是提升自身防护病毒能力的好方法。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