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越来越多,中医从穴位按摩、饮食、运动三管齐下,有助改善疾病。
月经迟到且量少、肥胖 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许多女性受孕困难,就医后才得知自己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嘉品中医诊所院长叶濡端指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愈发普遍,在生育年龄的女性中,就有8%~10%的人患病。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指内分泌异常,造成卵泡无法成熟按时排卵,甚至不排卵,造成月经不规则,导致难以受孕。
如果月经及身体外观有以下这些情况,就要尽早就医检查:
● 常常月经迟到,需要催经才会来月经。
● 经血量很少,有时少到只需用护垫,而且经血颜色可能是咖啡色。
● 当月经好不容易来,经血却滴滴答答流了十几天仍无法结束。
● 体型肥胖,甚至是短时间内体重快速增加且难以下降。
● 皮肤肤况差,容易长痘痘。
● 手毛、脚毛因体内雄性素较多而特别密,有些人甚至长胡须。
● 后颈部、腋下、胯下因黑色素沉积造成黑色棘皮。
不过,并非每位患者都有长痘痘,体毛多或肥胖的情况,体型偏瘦的人也几乎不会长黑色棘皮。临床上常用的国际诊断标准是“鹿特丹共识”,以下3项符合2项就可诊断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1. 少排卵或不排卵,即月经不规则或无主动月经。
2. 抽血发现雄性素过高,或有雄性素过高的外观特征,例如多毛、青春痘、雄性秃发等症状。
3. 超音波检查发现卵巢有多发性的囊泡。
叶濡端指出,很多患者的经期从初经就未规则过,或是原本规律的经期在发胖后开始迟到,若有这些情况建议就医诊断。
依体质按穴位调理 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最大问题为排卵障碍:卵泡发育不全、无法正常排卵造成经期不规则。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使用排卵药或荷尔蒙调经药,中医则是依体质与功能调理,改善排卵障碍。
造成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常见体质有:
● 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的人越来越多,这与生活、饮食密切相关。叶濡端解释,现代人不爱运动,又喜欢食用冰饮、甜点和高热量食物,影响脾胃功能而无法正常代谢,就造成痰湿体质。她说,中医的“痰湿”就是指应排出的废物没有排出,累积太多,影响了身体功能。
这类患者的脾胃较虚弱,可用药物和针灸补脾胃、化痰湿。平时按摩丰隆穴和阴陵泉穴。
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两次5指并拢),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
阴陵泉穴:膝盖内侧凹陷处,往下方2寸(3指宽)处。
丰隆穴和阴陵泉穴可补脾胃、化痰湿,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健康1+1/大纪元)<br/>
● 肾虚体质
中医的肾与生殖有关,肾虚影响卵泡发育,造成卵泡不成熟。叶濡端表示,自己门诊众多的不孕症患者里,有三分之一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而且症状已持续很久却没想过要治疗。等到想生育时才发现不孕,尝试服用排卵药,但排出的卵泡品质差。
治疗以补肾气为主,由于这类患者常伴有黄体功能不足,可针灸和按摩下列两穴补气、暖宫、提升卵巢的机能。
气海穴:脐下1.5寸(2横指)。
关元穴:脐下3寸(4横指)。
按摩气海穴、关元穴补气、暖宫、提升卵巢的机能。(健康1+1/大纪元)<br/>
● 肝郁体质
肝气与月经周期有重要关系,经期规则代表肝气畅通。但肝气容易受情绪、压力影响,很常有女性患者因工作、生活等因素造成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排卵,使生理期不规律。
调理体质从疏通肝气着手,可针灸或按摩肝经上的太冲穴。
太冲穴: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趾缝间,往上1寸(约一个拇指横宽),往上尽处岐骨间的凹陷处。
太冲穴可疏通肝气。(健康1+1/大纪元)<br/>
在这三种体质中,多囊性卵巢患者可能兼具两种,另有少数人伴有气血虚、血瘀等体质。上述穴位平时在家可多按摩,同时加按调经第一大穴——三阴交。
三阴交穴: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4横指),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三阴交穴是调经第一大穴。(健康1+1/大纪元)<br/>
多囊饮食三原则:低糖、低脂、高纤
多囊患者饮食要很注意,少食用冷饮、瓜果(西瓜、哈密瓜)等寒凉性食物。并依照低糖、低脂、高纤等原则,尤其减少摄取精致淀粉、甜食和高升糖食物。
叶濡端解释,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属于多重性内分泌混乱,不仅影响女性荷尔蒙、雄性素,也会影响胰岛素。因此患者容易出现胰岛素阻抗,若不接受治疗,“之后罹患糖尿病的机率高”。
低脂、高纤则有助控制体重,患者如体重控制不佳,容易加重病情。建议少吃乳制品,因其乳脂肪含量较高,可食用无糖优格或优酪乳,但最好别天天喝。
规律运动 减肥有助改善病情
培养运动习惯,一星期运动150分钟,约一周3天、一次30分钟。每次运动要达到流汗和微喘的程度。同时保持正常作息,熬夜、轮班容易造成内分泌乱。
有典型肥胖特征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要努力减肥,减重5%~10%对改善症状很有帮助。叶濡端分享,有患者经期原是半年一次,减掉10公斤变3个月一次,现在减掉15公斤,经期1个多月就主动报到。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