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2月04日讯】天气寒冷时,很适合吃一点温补驱寒的粥品。
中国人食粥的历史很久,自有历史以来便有粥的故事相传,在黄帝时期,典籍中已有记载。苏轼曾写道:“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除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粥是调养身体的良药,老人食粥养脾胃,幼儿食粥有助脾胃,富贵食粥以为补,贫者食粥以代饭,皇族食粥求长寿,平民煲粥盼平安,真是贫富皆食,南北皆吃。清朝大医家王孟英甚至在着作《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粥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冬季喝4种粥 暖胃补肾、补气血
米除了本身富含营养,还有包容、调和的性质,很像中药的甘草,搭配不同的食物药材,就可产生不同的口味效果。如简单的豆子加粥,就是豆粥;猪肉加粥,就是肉粥。又四时可用不同的粥,如春荠菜粥、夏绿豆粥、秋莲藕粥、冬腊八粥,可说变化多样,粥千百年来一直在滋养人类的生活,制造饮食的乐趣。
介绍一些天冷适用的粥品药膳。
● 桂圆黑糖粥
先煮粥,待熟时,加入桂圆与黑糖,再煮至米烂汤稠,可看到粥油形成最好。
此粥可大补气血。桂圆是大补之品,较热,黑糖补脾胃、补肾,也是温补佳品。
桂圆黑糖粥还开胃益脾、补虚疗损,对于贫血健忘、心慌气短、神经衰弱等有一定的功效。
● 羊肉萝卜粥
材料有米、羊肉、萝卜、葱白。萝卜切小块,羊肉切细丝,米和羊肉同煮,6成熟时加入萝卜。最后放葱白,再加盐调味。
温热服食,可补精血、益虚劳、助元阳,对于腰背酸痛、足膝萎弱、肾虚劳损、虚寒怕冷适用。
● 韭菜粥
先煮粥,待粥沸时,加入韭菜和盐。
温热服用,可温补肾阳、健脾暖胃,对形寒肢冷、腹中冷痛、带多经痛等都有一定的效用。
● 黑糖桂皮粥
煮粥至沸,再加入桂皮与黑糖,同煮至烂熟。
温热食用,可以补元阳、暖脾胃、止冷痛、通血脉,对四肢发凉、尿频遗尿、食少泄泻等有功效。
“神仙粥”治感冒 药粥养生有独特好处
粥不仅是聊以充饥之品,早在先秦时期已被用来治疗疾病。《史记 · 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的案例。汉代医圣张仲景于用药治病之外,也很重视粥的运用,如《伤寒论》写道,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馀,以助药力”。
用适当的中药和具有药用作用的食物与适量的米同煮为粥,叫做“药粥”。它是以药治症,以粥扶正的一种食养食疗的好方法。宋代有《粥品》一书问世,官方编纂的《太平圣惠方》,共载药粥方129种;明代高濂的《饮馔服食笺 · 粥糜类》中共收粥品38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共收粥品50多种;清代曹慈山的《养生随笔》中则收载了一百多种,可谓洋洋大观。
身有疾患,可对症选粥。
如体质衰弱,可选用人参粥、山药粥、何首乌粥、黄耆粥;肺热咳嗽,可选用贝母粥、竹沥粥;胃气痛,可选用砂仁粥、莱菔子粥;急性肠炎,可选用车前子粥、马齿苋粥等。
明代李诩有“神仙粥”治感冒之法,即以糯米半合,生姜五大片,水煮一二滚后入大葱白五七个,煮至成粥再加醋半盏,乘热服之,对年老体弱者感冒尤有殊效。
药粥养生,更有其它进补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好处。由于药食同源,诸如山药、黄精、桂圆、胡桃、芝痳、绿豆、红豆、芡实、栗子等本身既是药物,又是食物,与米煮粥,香甜可口,无论男女老少皆啖之如饴。再如人参、黄耆、枸杞、天冬、茯苓、蓗蓉、山楂等补益之品,一旦入粥,其功尤胜。况且粥是日常食物,药味加减灵活。
药粥制作得法与否,不仅影响口味食欲,而且还直接影响其养生治病的效果。古人讲究择米,火候。李时珍认为粳米、籼米、粟米、粱米利小便,止烦渴,厚肠胃;糯米、秫米、黍米益气,治脾胃虚寒之泻痢吐逆。煮粥之米,总以新米为上。
煮粥火候尤当着意,分为大火、文火二种。火候不到则气味不出,太过则气味衰减。一般应先煮水令沸,然后入米,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令其小滚以熬至熟。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自拟了煮粥的标准:“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煮粥用火,不可须臾离火,使粥始终保持微滚状态,这样可防止火大干汤或外溢之弊。
但是,食粥不能过量,因为粥的水分较多,消化液如唾液和胃液会被稀释,容易使胃膨胀,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