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5月29日讯】这是一个关于雄主与猛士的故事。
兴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是三国时期一个颇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十四岁的汉帝刘协,与群臣流亡在外,饱尝辛酸;四十岁的兖州牧曹操,于定陶大败吕布,打下第一个领地;三十四岁的徐州牧刘备,蛰居领地,静待时机。风云变幻之际,三国之一的东吴政权,尚处于风雨飘摇的草创阶段。
清人绘吴大帝孙权彩像(公有领域)<br/>
这一年,年方二十的孙策,只是军阀袁术麾下的一名校尉。他却继承父志图谋江东,集旧部、招兵马,南下曲阿,大败扬州刺史刘繇。一时间,“孙郎”之名威镇江东。之后他将母亲、诸弟等亲属迎至曲阿,继续攻取南郡。而作为后方的宣城,他交给将领周泰和弟弟孙权守卫。这个看似偶然的安排,开启了三国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忠义故事。
当时的孙权,还只是一位十几岁的少年公子,虽然出身东吴名门世家,却因为大时代的动荡和父亲孙坚的早逝,自幼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然而作为传说中的兵圣孙武的后代、未来的东吴开国之君,孙权小小年纪便是非常之人。他性度弘朗,崇尚侠义,尤喜蓄养贤才,渐和父兄齐名。与兄长孙策团聚后,他于数千将士之中,一眼就看中了周泰,那个稳如山、猛如虎却懂得收敛锋芒、谦卑恭敬的将领。于是他请求孙策让周泰留在自己身边。
周泰,字幼平。他没有什么显赫的身世,连小说家都揣测,他是个来自九江下蔡的江洋大盗,因仰慕孙策威名,和同乡蒋钦投入其麾下。周泰在历史中初次登场的时候,是个屡获战功、独自领兵的别部司马,也是追随孙策左右、深得重用的亲信之一。只是文字的记载过于模糊,周泰给人的感觉,不过是东吴众多虎将中的一员,身上没什么特殊的闪光点,能够让孙权“爱其为人”,钦点他作为左膀右臂。但这就是一代明君的过人之处吧,识人、用人,在完成帝业的同时,亦成就周泰的一世壮歌、百世贤名。
宣城之战 身披十二枪
或许在大多数人眼中,十几岁的孙权,哪怕是将门之后、权谋超群,毕竟是个半大孩子,跟着他哪里比得上跟着“小霸王”孙策、上阵杀敌来得风光畅意?如果不是遇到孙权,周泰大概就是在孙策身边征战,凭军功一路升迁,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一个名将的赞誉。当然他最终还是为下一任主公孙权效力,也一定留下感人的君臣故事,但总是少了几分少年热血、巨眼识英的传奇意味。所以,偏偏命运就挑中了周泰,让他成为与众不同的那个人。
不知道周泰对这突如其来的命运转折,内心有何波澜;亦不知他是否从孙权稚气尚存的形貌中,读出他那英伟不凡的帝王之相以及智谋无双的帝王韬略。他就这样暂离孙策开拓江东的事业,一心护卫在孙权身边。很快,一场变故让周泰历经生死大劫,更让他的命运和孙权紧密联系在一起。
孙策率大军在外征战,宣城中将士不足千人。但就是这样力量薄弱的守军,还自恃“小霸王”带来的声威,只是疏忽懈怠、不事防御。就在这太平无事的气氛中,存亡危机旋踵而至。一路不知名的数千山贼,趁着主将出征、后方空虚之际,突然杀到城下。守军见到数倍于己的敌军,未战先怯,连最基本的阵势都来不及排布,任其长驱直入。
示意图,图为金 赵霖绘《昭陵六骏图》之拳毛䯄。(公有领域)<br/>
情急之下,孙权顾不上责令军士,跨上一匹战马准备突围而出。怎奈山贼强悍,白晃晃的利刃早已杀到他的左右。任孙权如何灵巧地闪避,难敌这密不透风的围攻,更有一人砍中他的马鞍,几乎把他逼到了绝境。军士们见了更是胆战心惊,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谁敢逞强去和那敌军拼命?
唯有一人敢,那就是周泰。无论是武人的血性还是护主的职责,都不容他畏缩和退却。艺高人胆大的他,怒喝一声,挥舞最趁手的兵器,左冲右突,冲进敌军包围最紧密的战圈中心,挡在孙权马前。凭他周泰一人一刀,为孙权化去所有杀招,杀出一条生路。孙权毫发无伤,他却身披十二枪,血流不止却浑似无知觉般继续奋勇杀敌。周泰的胆量和气概更是鼓舞士气,那些肝胆俱裂的军士,重新抖擞精神加入战斗,为孙权争取更多的生机。
一场血战过后,山贼撤退,孙权转危为安,周泰却因为那一道道几乎致命的创伤,昏迷数日才捡回一条命来。对于周泰忠勇救主的英雄事迹,《三国志》评赞:“是日无泰,权几危殆。”而在演义小说中,更有着详细的描绘:
与正史记载略微不同,是周泰见情况危急,当机立断抱孙权上马。此刻几十贼人围上来,周泰二话不说,赤体步行,提刀砍杀,瞬息间十几人命丧宝刀之下。随后有一贼首跃马挺枪而来。周泰一把掣住他的长枪,硬生生把贼首拖下马来,劈手夺了他的枪马。装备升级后,周泰更是勇猛,一马当先杀出重围,救出孙权。然而他杀得越狠,引来的贼众也越多,受的伤也越来越重。然而,他就像坚毅不动的磐石一般,屹立在孙权身前,为他挡下所有危难。
濡须之战 几番冲敌阵
此役之后,孙策感佩周泰舍却性命的赤胆忠心,拜他为春谷县长,作为嘉奖。而孙权和周泰这对君臣,成为真正的生死之交。五年后,东吴的开基之主孙策英年早逝,十九岁的孙权临危受命,像当年的哥哥一样,必须承担起振兴家族和统一江东的重任。刚刚长大的孙权,接连失去父兄庇护,独自面对云谲波诡的乱世和错综复杂的势力,逐渐展露出雄略之主的风采。
而周泰,彷彿是孙策留给孙权的一份最好的礼物,一路辅佐、护持,伴随他走过最艰难的时期。江夏攻黄祖,赤壁、乌林追曹操,南郡战曹仁,孙权的每一次谋划、每一场大战,都有周泰活跃的身影,见证了孙权通向帝王之路的成长以及东吴政权的不断壮大。
示意图,图为北宋 李公麟 绘《白描免胄图卷》局部。(公有领域)<br/>
历史走到了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决定再次向东吴用兵。双方在一个叫濡须口的战略重镇,先后展开四次大战,这其中既有“草船借箭”的另一个历史版本,也留下了曹操那句着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周泰也在前两次战争中,走向人生际遇的最顶峰。
在这段际遇正式到来之前,《三国演义》写了一段更为感人的救主故事。那一日,曹操兵分五路,突袭濡须口。忽然江风大作,白浪掀天,战船倾覆,孙权的水师还未开战,便有一将领坠江殒命。江边,孙权带着周泰引军作战。然而,大军被曹军冲作两段,首尾不能相救,孙权本人更是被曹军困在战场最中心,情势万分紧急。
这次的危险更甚于宣城之围,对手不是不通兵法的山贼,而是曹操亲自督战的精兵强将,却看周泰如何化险为夷?只见他在乱军中杀出,因不见了主公,再次返回阵中,询问孙权下落。部下指向双方混战最激烈处,叫道:“主公被围甚急!”他立即挺身杀入重围,来到孙权身旁,只说一句:“主公可随泰杀出。”于是,周泰在前冲锋陷阵,孙权亦跟着他奋力突围。
时光彷彿一下子回到了十几年前。或许在那年,这个如兄长一般的伟岸将军,也对少年孙权说过同样的话,然后就用不顾性命的打法,竭力保全他一命。如今的孙权,已是三分天下的霸主,生死关头也有着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定力,但是周泰的出现,再度令他动容,再度升起到君臣相知、超越生死的万丈豪情。
周泰一路拼杀,冲到江边,摆脱曹军追击。哪知一回头,又不见了孙权踪影。一定是自己忙着作战,主公何时被冲散都未发觉。周泰咬咬牙,翻身第三次杀入重围,迅速找到孙权。这时曹军万箭齐发,都向着他们二人的方向。孙权问:“弓弩齐发,不能得出,如何?”周泰依然是举重若轻地回答:“主公在前,某在后,可以出围。”于是,孙权纵马疾行,周泰紧随其后,一招一式都为孙权遮护,全不顾自身防御。
这一路箭雨中逃生,孙权未受一刀一箭的损伤;而周泰,不顾满天箭矢,也不顾围剿的曹军,竟然身被数枪,箭透重铠,又是一身浴血,旧伤之上又添新创。这还未完,周泰又凭藉馀勇,第四次冲入战场,救下一名将领,这才拖着一身重伤,返回大营。这段故事,虽然是正史之外的“戏说”,不过它仍然令人感动和信服。只要有周泰在身边,就没人伤得了孙权。正因为周泰一次次的舍生忘死,才会留下一身累累伤痕,成为孙权心中最信赖、情义最深厚的大将。
把盏怀旧 残酒满征衣
真正记录在正史中的战绩,是周泰领兵击败曹操军队,迫使其撤军。战事结束后,濡须口作为东吴防御阵线的要冲之一,需要一位有资历、有经验的可靠大将镇守。这时,孙权果断选择了近二十年为他出生入死的周泰,同时升他为平虏将军。但是这个决定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他们认为,周泰是个什么出身,战功又不是最卓着的,凭什么让他做这督军?
孙权自然有他的考量,他相信周泰的实力,更希望给他一个当仁不让的重要职位,报答他的多次救命之恩。为了让众将士心悦诚服,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划,下令大开宴席,犒赏三军。待众将士酒酣耳热,时机已经成熟,孙权起身特意来到周泰身边,亲自为他斟了一杯酒。主公如此礼待部下的举动,让热闹的气氛逐渐安静下来。对周泰不满的那些将领,想看看孙权究竟要做什么,让众人消除对周泰的芥蒂?
孙权起驾离开时,特意将常用的御帻青缣盖赐予周泰,并让他无论出行、归坐,皆用军队仪仗。图为北宋《山阴会战图卷》局部。(公有领域)<br/>
周泰一如孙权初见时那样恭敬谨慎。孙权忽然下令,让他解开衣服,袒露上身。在场的人都看到了,周泰那魁梧健硕的身躯,竟然布满密密麻麻的刀箭伤痕,有的刚刚结痂,有的颜色黯淡,已是多年旧伤。孙权看着周泰,眼中已含泪光,他用手指轻轻抚过那一道道伤痕,问他那是什么时候留下的。
那几乎都是和孙权一同作战时的伤,孙权如何会忘记?他是想用这样一个特别的方式,向天下人昭示周泰的忠义。随着周泰一句句质朴的回答,君臣二人彷彿穿越时光一般,把那些九死一生的经历重温了一遍。
这是近日和曹军对战时留下的箭伤;这是南郡之战,攻打曹仁时留下的刀伤;这是乌林之战,火攻曹操留下的灼伤;这是江夏一战,讨伐黄祖时所留的枪伤。这一条,是当年在宣城,第一次和主公作战时,被山贼砍伤的十二道重伤之一⋯⋯
周泰的声音依然简洁沉静,但也能听出他努力克制的情绪。那段铁与血的岁月,那段生与死的较量,如今想来,是多么荡气回肠,又多么弥足珍贵。周泰能与孙权走过那些年的戎马倥偬,既不辱先主使命,而且有幸护卫当世雄主,是此生最大的荣耀!
孙权,再也忍不住激动的泪水,挽着他的手臂,涕泪涟涟,感慨地说道:“幼平,你为了孤兄弟,不惜性命英勇作战,以至于受了这么多的伤,这皮肤就像被刀子刻画一样!”他更坚定地嘱咐:“孤与卿就像亲兄弟一样,我怎会不放心把掌兵大权交给你?卿是东吴的大功臣,孤当与卿同荣辱、共休戚!”
注视着那累累新旧伤痕,将士们自愧弗如。这舍命护主的功勋,周泰堪称东吴第一人。这一夜,君臣举座痛饮尽欢。遍体疮痍犹痛饮,血痕残酒满征衣,想必这周泰也是最尽兴、畅快的一次宴饮。就这样,周泰顺利成为濡须督军,全军上下无人不敬服。孙权起驾离开时,特意将常用的御帻青缣盖赐予周泰,并让他无论出行、归坐,皆用军队仪仗,沿途击鼓奏乐,极尽尊崇。
后来,孙权在荆州大败关羽,再次提拔周泰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不过可惜的是,周泰此生并没有到过汉中,也没有亲眼看到孙权称帝的那天。在黄武中年,周泰平静地离开世间,或许是旧伤复发,或许是无疾而终,史书没有给我们更多的解释。彷彿周泰在完成一系列救主、护主的使命后,便事了拂衣,淡出历史的视野。
或许也更为遗憾,历史和小说都没有留下周泰弥留之际、君臣诀别的感人场面,又或者是多年以后孙权对周泰的深切回忆。然而这样,也让我们永远记住了周泰人生中最闪光的那些片段,以及让人笃定而安心的那句话:“主公可随泰杀出。”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