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5月19日讯】清朝时期,有一位贫穷的妇人,平时在富家做帮佣。后来老妇双眼失明,被主人赶出了家门。乡里百姓怜悯她,给她安排了一个住处。从此老妇足不出户,专心诵佛。一天,老妇失明的双眼忽然复明了。她犹如顿悟一般,心中一片了然。她为人谈论福祸因果,没有不应验的。百姓尊称她为神尼。老妇提前预知了坐化日期,不识字的她还写下了十八首偈语,被时人传为奇谈。
清朝时期,吴炽昌的家仆中有一位粱氏,她的丈夫早年去世,梁氏独自一人抚养儿子。由于家境贫寒,实在难以为继,只好把儿子送到庙里出家为僧,而她自己仍旧为世家大族做佣人。
当地有个风俗,凡是附近的庙宇有僧尼居住,人们白天要施舍斋饭,每月要供奉粮米。梁氏所在的那户人家,主人命她向僧尼布施,每次都是升斗恒满,所以僧尼都很敬重她。
粱氏六十多岁时,双眼都失明了,主人支付她一笔钱,把她遣走了。梁氏一辈子为富家做帮佣,丈夫早逝,唯一的儿子也已经出家为僧,她无依无靠,处境愈发艰难。
观音堂有一老尼,素来受到梁氏代主布施,心里时常感念她,得知梁氏被雇主遣走,可怜她的处境,于是收留她,为她剃发。从此二人相依为命。
不久之后,收留她的老尼就去世了,她的徒儿主持庙事,很是嫌弃瞎眼的梁氏每天坐等吃食,于是把她赶出了观音堂。梁氏无所依附,在路上悲伤地哭泣。乡里的父老见到她,都很怜悯她。
当时有一座大五圣堂,被一群可恶的乞丐霸占。这群乞丐平日里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搅扰居民,弄得百姓家鸡犬不宁。于是乡里父老就和绅士商量,让失明的梁氏住在那里,并藉机赶走了乞丐。
得到百姓的施舍,梁氏得以安然居住。此后,梁氏就在这方寸之地,一心诵佛,足不出户长达十年。
一天,梁氏的眼睛忽然恢复了视力,并了悟佛理。她开始游访昔日的主人家,为他们讲述因果。主人家看见她失明的双眼竟能不药而愈,都感到很惊奇。邻里乡亲得知这件事,不分远近闻讯而来,都想当面见见梁氏。
梁氏为人说起祸福之事,没有不应验的。自此五圣堂香火大盛,从朝廷命妇到普通小户人家都尊称梁氏为“神师”,人们的布施无法计算。众人又在她庙宇所在地创建了大士阁,宏伟壮丽,光彩耀眼。士大夫也来焚香礼佛,瞻仰问道。但梁氏只告诉他们要诵佛。梁氏之子自幼为僧,如今也归依母亲,每天料理炊饮之事,恳切地侍奉她。
又过了十多年,梁氏已经八十多岁了。忽然一天,她对其子说:“我将圆寂,在这里二十年,搅扰了众多居士,须要鸣谢他们。等到某月某日,你把他们都召集在阁前,我和他们拜别。”
其子领命,到处张贴通告。到了梁氏所说的那一天,不计其数的百姓聚集在阁前,都想看看神尼如何坐化飞升。
梁氏换上了新的衣冠,参拜天地四方神佛,举手拜谢,似乎说了什么,但由于当时人声吵杂,谁也听不清。梁氏走到阁前,端坐在蒲团上,命其子呈上笔砚。她在大幅硬黄纸上奋笔疾书,写下了十八首偈语,命人黏帖在墙上,以示大众。
偈语字画分明,多是押韵的文言,颇有古韵。众人都知道梁氏一向不识字,她在圆寂前竟能挥毫写下十八首偈语,人们当场叩首礼拜。
梁氏执香朗诵佛号千声后,香火刚刚触及到手,竟然瞬间燃起熊熊大火,梁氏顷刻坐化,四周弥漫着奇异的香气。众人哭着向她礼拜,事后帮助其子聚骨建塔,士大夫为其作铭文,以记述她的生平事迹,传颂后世。
或许有人觉得,老尼不曾读书却识字已不可置信,还能作韵语,太荒诞了吧。
清朝广东商人吴炽昌(1828年—1897年),当时也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评价此事时引用了老子的一句话“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位老尼二十年来心静无染,自然心灵明敏智慧开,视觉复明,老尼洞见了生命本来。写出了十八首偈语,这只不过是她讲述了自身所在的生命境界所知道的真相罢了。
事据《客窗闲话》第二卷@*#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