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4日新闻大家谈

【新闻大家谈】魔幻上海 堂食游击队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6月24日讯】大家好,欢迎收看周五(6月24日)的《新闻大家谈》。我是扶摇(主持人)。今天嘉宾为时事评论员、资深中国政经分析师秦鹏,美国应对中共当前危机委员会委员林晓旭博士。
今日焦点:接暗号、走密道,上海人吃饭吃出“逃犯感”;魔幻国花式促销,小麦大蒜换新房,不买就是有“恶意”?追责变顶包!河南红码事件,新通报再激民愤。

【河南“红码事件” 追责沦为“顶包案”?】

今年4月中旬,河南省多家村镇银行毫无预警地关闭了线上取款和转帐功能,导致储户无法取款,金额涉及近400亿人民币。一些储户维权无果,计划去河南省会郑州沟通情况,却发现自己的健康码突然变成红色,人一到郑州就被带走。
6月中旬,这起用健康码“维稳”的事件体曝光,引发中国网民的持续愤怒。
6月22日,郑州市纪委监委发布问责通报,抛出5名涉事官员。其中,郑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疫情防控指挥部社会管控指导部部长冯献彬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政务撤职处分,他的副手张琳琳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政务降级处分。另有三名官员被处以“记大过”或“记过”处分。
通报称,这些官员“法治意识、规矩意识淡薄”,“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是典型的乱作为”。
这份问责通报,是在红码事件被报导、引发大量关注的一个多星期后才发的,看得出官方在拖延,但不得不给公众一个“交代”。
晓旭,您看了这份通报有什么感觉?您觉得处置合理吗?(参考:一是弃车保帅,把查处范围限制在郑州市的级别,不牵涉更高级官员。二是避重就轻,把事情定性为乱作为,极力淡化违法犯罪性质,以内部处分来结案。

【官民担责“双轨制” 郑州通报激民愤】

通报出来后,不但没有平息民愤,还激起了更多的愤怒和质问。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们先来看对于普通民众冒用绿码或隐瞒红码,官方是怎么处置的。
没错,官媒一遍遍以严厉的,甚至是恐吓的语气报导,说这是“违法犯罪活动”,涉事者被拘留、判刑。但是同样的事,政府人员以更恶劣的方式针对普通民众去做,却只是党内处分,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有人说,“没有对比,就没有悲哀”,对官员们的通报是一种,对普通民众的通报是另外一种。这个结果是无法接受的。
秦鹏,在中共治下,特色“双轨制”并不稀奇,像退休金双轨制、医保双轨制等,包括官民犯罪,承担的后果也是双轨制。之前官员违法了,只被给予党内处分的并不罕见。在这个体制下,大家似乎对这样的事情习以为常了。为什么这次事件会激起这么大的反应呢?《新闻大家谈》

【遍地“老大哥” 谁泄漏了储户信息?】

还有一点,就是通报中没有说,郑州方面是如何取得这些储户的个人信息的。
根据官方消息,共有1,317名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其中包括871名没去郑州的储户。
大陆媒体“第一财经”也发了一篇文章,说有储户很疑惑,自己之前没跟郑州市打过交道,郑州市有关部门是如何掌握他们的信息,并且精准地将他们的健康码变成“红码”的呢?是谁向这些部门提供信息?
3. 晓旭,您能回答他们的疑问吗?他们为什么能被“精准”针对?您预测接下来,各种防控码会给中国人带来哪些麻烦?(1. 银行出事,政府维稳,官商勾结。2. 观点参考:前往郑州维权的储户一落地即被赋了红码,大数据太精准了,迟不赋早不赋,你一到郑州就赋;张三不赋李四不赋,只有储户才赋……你看,时间、地点、人物这三要素都齐全了,这红码赋得,准确不?
这个大数据不仅精准好用,而且一个地级市的政法委副书记就可以随意使用,说明大数据不再高高在上,简单易用了。对于大数据这个领域来说,河南红码事件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大数据越来越先进了,不仅能精准的想给谁赋红码就给谁赋红码,想针对谁就针对谁,而且还简单易操作。

【上海怪像 吃饭吃出“逃犯感”】

还有一条消息,和中共的所谓防控政策有关。
上海6月1日声称已经逐步复工复产,餐饮店却仍然不准恢复堂食。但是,上海民众想念堂食的感觉,各餐饮店再不能堂食也撑不下去了。于是,就出现了“偷着吃”的“堂食游击队”。
根据网上消息,一些餐厅在窗户上贴了墙纸,从外面看一点光亮都没有,就像废弃了一样,以此营造出“没有营业”的假象。
也有店家把店址选在最隐蔽的地方,减少曝露的风险。有微博网友介绍说,“店家派出一个接头人,带领我们穿过幽暗的小巷、破败的停车场、陈旧的货梯,终于从后门进入饭店,里面灯火通明坐满了人,甚至还要排号”。
有网民发帖说,“饭吃到一半,老板娘冲上来把灯全关了,让我们别出声,防疫办的人在下面。”网友嘲讽说,“我就是吃个饭啊,又不是吸毒。上海真的太魔幻了。”
也有网民拍了一张照片,显示自己在“偷偷堂食”的时候,忽然发现外边有防疫人员走过。照片中,靠窗的顾客看上去很紧张。
对此,网上一片热议。有人说,现在上海“吃饭吃出了逃犯的感觉”;也有人说,“只感到深深的悲哀”。
拥有上百万粉丝的网络作家雷斯林Raist发文说,其实现在偷偷摸摸的不只是堂食,上海各行各业都逐渐开始用“黑话”来交流。比如,某健身房门口写着大大的“不营业”,但到了门口,教练会偷偷告诉你,赶紧进来,然后把门关上。
晓旭、秦鹏,您看到这些消息有什么感想?
民间自发的经济活动偷偷反抗防控政策,是不是直接打脸中共“既要坚持清零,又要复甦经济”的说法?

【小麦大蒜换新房 救房市怪招频出 有用吗?】

近期,中国多地政府和开发商使出各种匪夷所思的楼房促销招数,引发海外主流媒体关注。
我们和大家分享几个例子。比如,广西玉林市“买房送工作”,当局出台通知称,将向购房者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尤其针对农村人口,吸引他们进城;在河南商丘市民权县,有营销海报显示“小麦换房”,最高可抵16万房款;在河南开封市杞县,也有营销海报显示“大蒜换房” ;在江苏连云港,有开发商推出买房送一头200斤土猪。
秦鹏,小麦换房、大蒜换房、让农民进城买房送工作。感觉农民被盯上了,成了目标客户。为什么会这样呢?
另外,今年3月以来,中国温州、江阴、郑州等15个城市陆续推出房票安置政策。被征收房屋的人,得不到现金赔偿,只能拿到“房票”。比如你家房子被征走了,获赔100万,那么你只能拿到面额100万的房票,然后再拿房票去买新房。值得注意的是,房票有效期最长才12个月;而且新房价格通常高于赔偿价格,所以你还要自掏腰包,去补巨额差价。
晓旭,在这轮楼市松绑大潮中,“房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您怎么看“房票”?
还有,今年5月以来,有将近10个城市鼓励“一人买房全家帮”的公积金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你买房,你的父母、配偶、子女都可以提取他们的公积金,帮你交首付、还房贷等。可以说,以前是买一套房掏空6个钱包,现在是进一步压榨,掏空6个人的公积金,以实现“债务恒久远,一贷永流传”。
观察人士认为,在大背景下,后续的官方调控还会更多。
秦鹏,开发商和各地政府这么绞尽脑汁卖房,有可能重振楼市吗?

【不买房就是“恶意”?小心落入洗脑圈套】

关于各地卖房的怪招,还有一条消息。
6月17日,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薛家岛街道办事处发布通知,称在6月底之前,每个合作社要完成不少于2个网签新建商品房。各社区要及时摸排、报告居民的购房意愿。
“通知”还要求,“凡恶意不买房,如查到银行有巨额存款,一律提醒谈话。”
疫情管控以来,在中共的一言堂下,中国民众越来越容易被贴上“恶”的标签。
从所谓的“恶意返乡、恶意出境、恶意入境、恶意退休、恶意就医、恶意讨薪、恶意不生育”等,到如今的“恶意不买房”。
晓旭,中共有关“恶意XX”的说法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中国民众很反感,但渐渐地好像习惯了,有时候开玩笑或怎么样,也会套用这种说法。同时,官方越来越夸张,只要不符合他们心意行为的就说是“恶意”。这是不是中共的又一种洗脑、恐吓方式?大众怎样才能认清中共的宣传才是恶意的?
《新闻大家谈》制作组
网络收看方式:
新唐人大纪元《直播节目》制作组
(责任编辑:刘明湘)

推薦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