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7日,中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财经》年会上作出研判:今冬疫情将分为三波,第一波以城市为主,后两波分别在春运前后。此后多位专家预测,感染潮要到1月下旬才会大规模冲击乡镇。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据自媒体“正面连接”报道,很多农村地区的感染进度和城市基本同步。他们联系到了3家县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和4位生活在县/乡/镇的患者,涉及10个省,结果发现感染潮在2022年的最后一周已抵达县乡镇,一些地方甚至迎来了重症高峰,病毒传播之快和形势变化之快明显超越了专家们们的预测。
“新十条”发布那一天,湘西一位乡卫生院的护士还在支援隔离点,第二天隔离点就解散了。她回来后第一天就被领导叫去上班——乡里感染潮已经爆发了。
在湖南湘西花垣县的一个乡,发热病人12月14日达到高峰,25日开始回落;山东济宁微山县的一个乡,23日发热病人达到峰值,村医估测当地感染率已达65%。
安徽一位县医院院长对形势的感受是:“直接到高峰,没有过渡期”。在这家医院,放开后第一周,发热门诊病人数量上升;第二周,发热门诊达高峰;第三周迎来重症潮,一天的死亡人数和抢救人数相当于平时的5倍。
“太仓促了”、“太突然了”,一些地区的基层医护说,放开时,他们在状态上没有准备好。
“正面连接”的报道说,毫无准备的放开,突如其来的感染潮,对农村基层医疗系统造成了严重冲击。基层在感染潮下遭遇的很多问题,本质上和大城市是共通的;但是,同样的问题在基层,常常会转化为更沉重的现实,也更少得到支持,更难被看到。
陕西汉中一个乡,放开这天,乡镇卫生院还有数位医护在方舱和隔离点没回来,原本的10个人只剩3个在正常上班。
基层接到的指令从“不允许接诊发热病人”,突然变成发热门诊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不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一些地方连牙科诊所、中医诊所和专科医院都要求开发热门诊。短短几天的窗口期,空间要腾挪,人手要调配。在安徽一个县社区医院,一位有过全科经验的皮肤科医生也被调去看发热病人。
对于县医院,方向是在几天内从严防“院感”变成了优先保救治。河北那家县医院,从11月底到12月初,一周之内,单是入院的核酸要求,上级政策就变了3次。一天下午,突然通知第二天不测核酸了,改成测抗原。医院连夜做方案,发通告,吊来一个彩钢房。做了3天,又通知抗原也不用测了。
11月底,这家医院出现一例医护感染。当时的要求还是“医护人员零感染”。他们反覆开会,追查传播链,做消杀,隔离感染人员。短短几天后,省里通报说,这种情况不再定义为“院感”,而是“职业暴露”,防护到位就不追责。
但同时,感染潮来了。医院立刻要面对:如何在医护大量感染后,接诊爆增的病人。
几乎每家医院都迎来了大规模医护感染。截至12月27日,河北、浙江、安徽三家县/区级医院的医护感染率分别是:90%、80%、90%。三家医院里,带病上岗是普遍情况。河北院长说,因为“工作在那,病人在,他是不会等到你院领导要求才去的”。
有部分医护症状重,不得不休息。为应对减员,三家医院都做了临时动员:护士全院轮岗、合并平行科室,甚至对外招人。浙江那家医院把有医学专科背景的行政人员也补充进各科室,还招募了4位退休护士。
而在更基层的乡镇卫生院,感染后休息几乎不可能。山东济宁的一个乡,全村1300多人只有两位村医,高峰期一天100多个病人。两位村医住在卫生院,24小时接诊。其中一位说,高烧时,他凌晨2点才睡下,5点又起来,因为“你不及时给诊治,老百姓有一个不好的看法”。
一位护士烧到38度,一夜没睡着,第二天还要起来给几十人打针、加药。她咳得厉害,还要戴两层口罩,忙时常卡痰,又来不及喝水,会持续一两分钟呼吸困难。但在病房加药时,她会尽量憋着不咳嗽,怕引起病人恐慌。
她觉得自己快崩溃了。可是院里没别的方案,无人能增援,一直让坚持。12月22日,她说,“如果让坚持到过年或到3月,我们肯定坚持不了”。
她感叹:“没放开的时候,全国一起抗疫,放开了医疗人员自己抗疫。”
正值重症高峰期,某地县医院的抗病毒药却几乎没库存了。院长说到缺药无奈感叹:“全国都一样”。他们四处找药,找来的量当天就用完。
而在乡镇的基层医疗单位,就连最基本的退烧药也难以保障。过去3年,退烧药、止咳药、抗生素和抗病毒药长期被列为严格管控的“四类药品”,基层大多没储备,放开后再采购又已来不及。陕西汉中的一个乡就是如此,以“0”退烧药迎来感染潮。
湘西一个13000多人的乡,放开3天后,卫生院里退烧药就只剩7瓶布洛芬悬浮液,布洛芬颗粒只剩个位数。县里连温度计也买不到。一位护士说,放开前她自己都没抢到药,“如果之后小孩(3岁)烧到39度,我只能给物理降温,或者去求院长,能不能分给我4ml布洛芬”。
应对重症潮,县一级比大城市更缺资源,特别是ICU床位和呼吸机。外省医疗队在12月陆续来支援北京,基层却没有得到支援。
在安徽这家县级医院里,原本只有40多个ICU床位,面对重症患者激增,在一周内临时腾出40张普通床位,改造成基础版的ICU床。院长说,“电视里放的那种ICU,还有吊塔的,搞成要两三个月,我们来不及”。但80多张还不够,眼下又有70多张正紧急改造。
据《知识分子》12月28日报道,河南东北部一个县医院,10张ICU病床已满负荷运转。农村的病人不断送来,但医院收不了,也转不上去,市里和省里的ICU也都收满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