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李克强给了习近平最后一击

2023年11月02日时政评论
官方报导,李克强10月27日在上海病逝。
消息传出后,尽管当局使出各种手段,严控民众聚集、悼念,但多地还是出现了悼念的人潮。尤其是在合肥李克强故居等地,人潮更是络绎不绝,鲜花摆满了一路。
当代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一再出现的特殊现象,就是借悼念去世的领导人以表达对在世的领导人的不满。如果说1976年人们曾借悼念周恩来表达对毛泽东的不满,1989年又借悼念胡耀邦表达对邓小平的不满,那么如今这么多人悼念李克强,可以说是他们心中长期积累的对习近平走回头路不满情绪的一次大爆发。
尽管这种局面并非李克强有意促成,但客观上却是他对习近平的最后一击,而且是最有力的一击!
此话怎讲?且听我慢慢道来。
习近平自十九大之后,迅速向毛时代倒退,因此被人称为“总加速师”。对此,民间可谓骂声一片。但在中南海里,却没人敢公开抵制他。李克强恐怕是唯一的例外。
当然,李克强并未公开批评过近平,但他有时会在公开场合说一些出习近平蹩脚,令他听了会不舒服,甚至很不舒服的话,这些话要么披露了官方竭力掩盖的若干国情,要么是变相和习唱反调。我理解,这是李克强抵抗习近平的一种独特方式。
这方面的例子可以举出许多。
2020年是中共“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年初,中共官媒喜滋滋地称,2019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可5月28日,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却踢爆了中国的一大隐情——全国竟然有6亿人每个月收入只有1000元!李克强还当众表示,“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把中国经济的一大阴暗面抖露在公众面前,这不是在给习近平添堵吗?
也是2020年,7月6日至7日,李克强在贵州铜仁、贵阳考察,沿途看到很多闲置厂房。他称,地方政府可以利用这些厂房进一步扩大生产,且“多招一些当地的农民工兄弟姐妹”。这番话形同证实当地不少制造业的生产线处于停顿状态,等于泄露了中国经济的机密:经过武汉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前景非但没有变好,反而更加阴云密布。这不是让习近平难堪吗?
更令人瞩目的是,当年3月11日,李克强在中共人大闭幕记者会上提到就业形势严峻时说,当下中国正在兴起“灵活就业”,涉及到两亿多人。什么是灵活就业?说得好听就是打零工,其实是失业人口。李克强这么说等于变相披露了中国“失业人口”高达2亿多的真相。在习近平号称中共创造了“全面脱贫”的“人间奇迹”之际,李克强的这番话不就是在公开打习的脸吗?
到了临近卸任之际,李克强更是转弯抹角的对习近平频频“喊话”。
2022年8月,李克强在视察深圳时发表了两场演讲,重申“改革开放不会停顿,长江黄河不会倒流”,并且在邓小平铜像下,呼吁深圳人发扬拓荒牛精神,杀出改革开放的一条血路。这话明摆着是在暗批习近平搞倒退。
今年2月22日,即将卸任的李克强主持召开了中共国务院常务会议,他在会上强调说,“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施政必须顺应民之所望”,又称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是“政府听取民意、接受人民监督的内在要求”等。
次日,李克强到中共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考察,并主持召开了座谈会。网上热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他离开发改委时,一批发改委工作人员列队在门口鼓掌送行,他现场喊话称,“发展的动力还在于改革”。
无论是“发展的动力还在于改革”,还是“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施政必须顺应民之所望”,可以说都是常见的中共官话。但了解中共官场的人都知道,像李克强这种级别的中共领导人的讲话,尤其是在特定场合和特定时间点的讲话,往往都是有针对性的,并非泛泛而谈。在即将卸任前夕,出自他之口的上面这两段话,显然都是有所指的。
有人分析,“发展的动力还在于改革”这句话似是指向习近平“国进民退”政策的,是李离任前对习最后的“劝诫”。
也有人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施政必须顺应民之所望”,这段话如果是李克强有意说的,表明党性还没有泯灭他的人性,他或许是在试图对中共官员发出有限的“警告”,提示他们应该顺应历史的安排,不要继续瞎折腾、乱折腾,不要再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苦难,只是不敢把这层意思点破罢了。
最出人意料的是,李克强在和他领导的国务院工作人员合影告别时,竟然说出了“人在干、天在看”。习近平听了这话能不跳脚吗?
网络图片显示,在许多悼念李克强的花圈和卡片上都不约而同的写着一句话——“长江黄河不会倒流!”。民众借用李克强的这句话不仅是在表达对习近平走回头路的不满,更是在发出对他断送改革开放的抗议。
李克强生前肯定想不到,出自他口中的“长江黄河不会倒流”,因为自己的猝死,如今竟然被成千万中国人写进了纪念他的悼词,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汹涌澎湃的社会力量。由此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现在还无法准确估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其中凸显的民心民意,犹如对习近平的一击当头棒喝。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