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有三怕 “霜降晴,遍地坟”

2024年10月23日民风民俗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10月23日讯】今天(10月23日)霜降,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俗语说“霜降晴,遍地坟”。霜降这一天的天气如何,对农作物收成和民生有很大的影响。

“霜降晴,遍地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诗经》里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随着气温的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在草木上凝结成“霜”。
霜,有肃杀之意,《汉书》:“霜者,天之所以杀也。”霜降是连接秋季和冬季,霜降过后就是立冬了。
俗语说“霜降晴,遍地坟”。意思是说,如果霜降节气这天是晴天的话,预示农作物可能会歉收,闹饥荒,饿殍遍地。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称霜降有“三怕”,怕无霜、怕无雨、怕乱补。

怕无霜

古人认为:“夫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霜降时节,如果无霜,说明大地上阴气不盛,达不到节气所需的程度。
民间谚语有“霜降无霜,来年吃糠”“霜降见霜,谷米烂仓”等说法,认为霜降这一天没有打霜,预示农作物收成不好,有霜则预示着收成好。

怕无雨

俗话说“霜降不下一冬干”,霜降无雨预兆当年冬天雨雪较少,暖冬的出现往往预兆来年春天会出现“倒春寒”,不利于庄稼的生长。
此外,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接近秋收尾声,而南方则仍处于“三秋”大忙之中,不下雨可能会影响土壤湿度,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怕乱补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是指霜降时节是进补的好时机。
霜降时节,天气渐冷,人们往往食欲大开,希望通过进补来增强身体抵抗力。但如果乱补一通,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

霜降习俗:打霜降、送芋鬼

打霜降——在古代,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则是收兵之期。霜降前夕,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都要全副武装,身穿盔甲,手持刀枪弓箭,列队前往旗纛庙举行收兵仪式,以期拔除不祥,天下太平。旗纛庙祭祀的是军旗神和六纛神。
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们在旗纛庙中,向旗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礼毕,列队齐放空枪三响,然后再试火炮、打枪,谓之“打霜降”,又称“祭旗纛”。
习战射——《春秋感精符》有记:“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以成肃杀之威。”
古人为了顺应秋天的严峻肃杀,会操练战阵,进行围猎。自汉代以来,就在季秋之月讲习武事,操演比试射技,以进行赏罚。
吃柿子——霜降前后柿子已成熟,皮薄、肉多、味美。俗语有云:“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吃柿子寓意事事如意,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都平平安安。
送芋鬼——在广东高明地区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把瓦片烧红后,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烤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赏芙蓉、红叶、秋菊

霜降时节,木芙蓉怒放,人们称它为“拒霜花”。木芙蓉的花期只有一日,可它却能一天三变色。早晨粉白,中午艳红,傍晚紫红,犹如美人醉酒。
有诗云“霜叶红于二月花”。在秋霜的抚慰下,树叶被染红,漫山遍野如火似锦。
此时,耐寒的秋菊也开始绽放,许多地方有开菊花会,赏菊饮酒的习俗。
(责任编辑: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