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台灣海基會祕書長江丙坤,代表兩岸政府已簽署空運、海運、郵政及食品安全4項協議,各媒體多指這是兩岸交流進入通商、通郵、通航全面三通的新紀元,將可大幅降低台灣的成本;但是,對於這些協議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及利弊得失,報導卻很少,各媒體充斥的是雙方會面的榮景以及越發激烈的群眾抗爭。
不過,其實真正最重要的議題應是,這些協議都必須奠基於雙方的誠信與嚴謹的合約基礎之上。因此,做為媒體,關鍵的角色是提供充分的訊息和監督與警示的功能,然而,台灣的媒體是否能發揮這個功能呢?
就以關係台灣民眾最切身的「食品安全協議」來看,11月5日大幅報導兩會完成4項協議的這一天,《自由時報》並未針對這個協議內容作詳細報導,僅從兩岸主權部分警告兩岸航線將使台灣「國內化」。
《聯合報》則完全以正面方式報導「直航」可以促成「一日生活圈起飛」,並且指「運輸時間大減,蔬果活魚搶鮮」,但是,台灣的農產品銷陸的風險何在?以及中國大陸農產品銷台的安全把關為何?中國大陸有毒食品的問題能夠解決嗎?民眾的健康如何把關?竟然完全沒有提供任何平衡報導。
《中國時報》則指台灣農產品登陸可能提高30億元,並指出此項食品安全協議,包括台方可以赴中查廠。不過,該報也同時引述衛生署署長葉金川在立法院所表達的譴責與抗議,指出引發國際高度譴責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後,中國大陸都慶公司在10月中旬將遭受汙染的奶精自台灣帶回檢查,至今都沒有下文。不過,除此之外,《中時》也並未對中國大陸的食品檢驗機制及問題有進一步報導。
《蘋果日報》報導則指出這項協議內容空洞,並引述消基會的聲明稿,指中國對於食品管理,缺乏把關機制,業者也恐難以求償,而檢疫問題更難防範等。反映了民間團體的疑慮;不過,除此之外,也沒有更深一層的分析。而其他各報卻未刊登消基會的聲明內容。
由以上分析可見,此項與民生健康及生命安全關係重大的協議內容,相關報導實十分薄弱,不但對協議內容本身的漏洞未提出足夠警示,更對中國本身食品檢驗體制的重重問題,未能提供充分資訊;事實上,對於其他協議內容,相關報導也同樣缺乏深入及監督的面向。
兩岸體制差異甚大,尤其是中國大陸毒食品已爆發各種弊端,衝擊全球食品安全,台灣媒體若不能真正發揮告知和監督的角色,恐將是台灣的另一項危機。
不過,其實真正最重要的議題應是,這些協議都必須奠基於雙方的誠信與嚴謹的合約基礎之上。因此,做為媒體,關鍵的角色是提供充分的訊息和監督與警示的功能,然而,台灣的媒體是否能發揮這個功能呢?
就以關係台灣民眾最切身的「食品安全協議」來看,11月5日大幅報導兩會完成4項協議的這一天,《自由時報》並未針對這個協議內容作詳細報導,僅從兩岸主權部分警告兩岸航線將使台灣「國內化」。
《聯合報》則完全以正面方式報導「直航」可以促成「一日生活圈起飛」,並且指「運輸時間大減,蔬果活魚搶鮮」,但是,台灣的農產品銷陸的風險何在?以及中國大陸農產品銷台的安全把關為何?中國大陸有毒食品的問題能夠解決嗎?民眾的健康如何把關?竟然完全沒有提供任何平衡報導。
《中國時報》則指台灣農產品登陸可能提高30億元,並指出此項食品安全協議,包括台方可以赴中查廠。不過,該報也同時引述衛生署署長葉金川在立法院所表達的譴責與抗議,指出引發國際高度譴責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後,中國大陸都慶公司在10月中旬將遭受汙染的奶精自台灣帶回檢查,至今都沒有下文。不過,除此之外,《中時》也並未對中國大陸的食品檢驗機制及問題有進一步報導。
《蘋果日報》報導則指出這項協議內容空洞,並引述消基會的聲明稿,指中國對於食品管理,缺乏把關機制,業者也恐難以求償,而檢疫問題更難防範等。反映了民間團體的疑慮;不過,除此之外,也沒有更深一層的分析。而其他各報卻未刊登消基會的聲明內容。
由以上分析可見,此項與民生健康及生命安全關係重大的協議內容,相關報導實十分薄弱,不但對協議內容本身的漏洞未提出足夠警示,更對中國本身食品檢驗體制的重重問題,未能提供充分資訊;事實上,對於其他協議內容,相關報導也同樣缺乏深入及監督的面向。
兩岸體制差異甚大,尤其是中國大陸毒食品已爆發各種弊端,衝擊全球食品安全,台灣媒體若不能真正發揮告知和監督的角色,恐將是台灣的另一項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