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9月23日訊】不久前,去了中國西北的一些縣級城鎮,古城不見蹤影,都是毫無差別,近年建成的所謂新型、但是醜陋的城市。
一座座在建的商品樓矗立在公路邊,鐵道旁。很多地方,整個城市道路全部挖開掀翻,沒有一條好路,車開過去,劇烈顛簸,塵土飛揚。而到了夜晚,那些賣不出去、無人居住的建築物就成了一座座黑洞洞的、地域般的死城。真是觸目驚心!
面對如此巨大的閒置空房,不禁問當地朋友:為什麼政府繼續支撐房地產業?他們的回答是:第一,這裡除了蓋房,沒有其他經濟增長「支點」;第二,只要蓋房,當官的才有「政績」和「利益」。朋友的回答可謂簡潔深刻。
當下,中國的「土地財政」已經完成了從東部向西部,從大都市、省會城市向縣級城市的蔓延。只是在西部地區,在這些縣一級城鎮,並不存在發達地區那樣足夠大的市場和足夠強的購買力。儘管如此,房子照舊蓋,不管賣得出去還是賣不出去。這是為什麼?當然是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財政」使然。在「土地財政」的背後,是政府、銀行和開發商的「聯盟」,三者構成「利益共同體」,只有房子繼續蓋下去,地方政府、官員、開發商和銀行才能各得其所。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土地直接稅收及城市擴張帶來的間接稅收佔地方預算內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讓金淨收入佔政府預算外收入的60%以上。一些地方政府最核心的做法是土地整理,就是政府運用行政權力把集體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後,進行招拍掛,價格就會翻幾番。另有一個測算是:2010年土地成交價款3萬億,地方財政收入4萬億。土地成交價款相當於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為74%。而這個比例在1989年僅僅是0.24%。
問題是,「土地財政」不可能繼續下去了,正在處於「物極必反」的拐點,走向盡頭。這是因為持續了二十餘年的高速城市化時代、發達地區的房地產業的「黃金」時代,以及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時代正在結束。中國正在進入這樣一個階段:「土地財政」和房地產業高增長交相呼應的時期結束,「土地財政」趨於枯竭和房地產走向停滯的歷史新時期。
一旦依靠增量土地創造財政收入,通過賣地的土地出讓金來滿足財政需求的歷史前提急劇消失,「土地財政」衰落,其影響將是深刻和劇烈的,首當其衝的是地方財政。多年來,地方政府依靠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收入來維持地方財政支出,屬於預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財政。沒有「土地財政」,地方政府的寬裕日子會捉襟見肘,陷入財政危機。此外,沒有「土地財政」,還意味著房地產業的萎縮,勢必影響地方的GDP,於是一個財政危機問題就會演變成增長跌落問題,進而演變為就業問題。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的地方政府大量舉債,原本指望通過「土地財政」還債。沒有足夠的「土地財政」,地方政府面臨的是「債台高築」。如果廣大的地方各級政府出現赤字,加之不斷惡化的債務危機,將不僅導致中央財政吃緊,而且會置地方政府的債權人於困境,國有銀行壞賬急速增長。設想一下,一旦房價、地價跌落,將會有多少地方政府破產?到那時,人民救不了,中央政府的財力也救不了。
「土地財政」曾經「輝煌」,成為地方財政的主要源泉;如今「土地財政」的惡果全面顯現,究竟對中國宏觀經濟有哪些進一步的衝擊,還要拭目以待。應了中國的古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一座座在建的商品樓矗立在公路邊,鐵道旁。很多地方,整個城市道路全部挖開掀翻,沒有一條好路,車開過去,劇烈顛簸,塵土飛揚。而到了夜晚,那些賣不出去、無人居住的建築物就成了一座座黑洞洞的、地域般的死城。真是觸目驚心!
面對如此巨大的閒置空房,不禁問當地朋友:為什麼政府繼續支撐房地產業?他們的回答是:第一,這裡除了蓋房,沒有其他經濟增長「支點」;第二,只要蓋房,當官的才有「政績」和「利益」。朋友的回答可謂簡潔深刻。
當下,中國的「土地財政」已經完成了從東部向西部,從大都市、省會城市向縣級城市的蔓延。只是在西部地區,在這些縣一級城鎮,並不存在發達地區那樣足夠大的市場和足夠強的購買力。儘管如此,房子照舊蓋,不管賣得出去還是賣不出去。這是為什麼?當然是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財政」使然。在「土地財政」的背後,是政府、銀行和開發商的「聯盟」,三者構成「利益共同體」,只有房子繼續蓋下去,地方政府、官員、開發商和銀行才能各得其所。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土地直接稅收及城市擴張帶來的間接稅收佔地方預算內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讓金淨收入佔政府預算外收入的60%以上。一些地方政府最核心的做法是土地整理,就是政府運用行政權力把集體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後,進行招拍掛,價格就會翻幾番。另有一個測算是:2010年土地成交價款3萬億,地方財政收入4萬億。土地成交價款相當於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為74%。而這個比例在1989年僅僅是0.24%。
問題是,「土地財政」不可能繼續下去了,正在處於「物極必反」的拐點,走向盡頭。這是因為持續了二十餘年的高速城市化時代、發達地區的房地產業的「黃金」時代,以及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時代正在結束。中國正在進入這樣一個階段:「土地財政」和房地產業高增長交相呼應的時期結束,「土地財政」趨於枯竭和房地產走向停滯的歷史新時期。
一旦依靠增量土地創造財政收入,通過賣地的土地出讓金來滿足財政需求的歷史前提急劇消失,「土地財政」衰落,其影響將是深刻和劇烈的,首當其衝的是地方財政。多年來,地方政府依靠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收入來維持地方財政支出,屬於預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財政。沒有「土地財政」,地方政府的寬裕日子會捉襟見肘,陷入財政危機。此外,沒有「土地財政」,還意味著房地產業的萎縮,勢必影響地方的GDP,於是一個財政危機問題就會演變成增長跌落問題,進而演變為就業問題。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的地方政府大量舉債,原本指望通過「土地財政」還債。沒有足夠的「土地財政」,地方政府面臨的是「債台高築」。如果廣大的地方各級政府出現赤字,加之不斷惡化的債務危機,將不僅導致中央財政吃緊,而且會置地方政府的債權人於困境,國有銀行壞賬急速增長。設想一下,一旦房價、地價跌落,將會有多少地方政府破產?到那時,人民救不了,中央政府的財力也救不了。
「土地財政」曾經「輝煌」,成為地方財政的主要源泉;如今「土地財政」的惡果全面顯現,究竟對中國宏觀經濟有哪些進一步的衝擊,還要拭目以待。應了中國的古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