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1月7日訊】今年5月底,全國保障性住房開工340萬套,但4個月後,全國保障房已開工986萬套,完成年度計畫的98%,這突然多出來的600多萬套保障房從何而來?《南方週末》的報導說,河北保定的例子或許可以給出解釋。2011年8月底,保定市保障房開工率即達115%,其速度之快,在河北省名列前茅。但當記者歷時數天調查後發現,保定市所稱在建的3.4萬套保障房(這個數字是過去兩年裡保定市總竣工保障房套數的9倍),多數為企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及城市危舊房改造,甚至有商品房被貼上「保障房」標籤。從北京到保定發展的房地產商王志強曾一度感到不適應:「我真沒有見過這麼玩的。你看有能力做集資建房企業的職工,誰沒有幾套房子?」政策執行最為嚴厲的北京也不例外,早在2011年1月,北京市住建委新聞發言人秦海翔就表示,北京將鼓勵機關及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院所等社會單位建公租房,鼓勵產業園區建公租房,鼓勵農村集體組織建公租房。
名為公租房,最後其實都要賣,因為單位和地方政府都拿不出建房錢。最後結果,是越靠近權力中心和壟斷行業,越有機會得到廉價房;而不是保障房初衷的收入越低者也應該得到保障房。
另一邊,廣東省恩平縣有22名低保戶居然聯名上書,拒絕住進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這批廉租房是利用工廠的舊宿捨改建的,改建時的設計十分不合理。廉租房是利用隔牆將原來的一個單間或者套間改建成新的一房、一廳、一衛(衛生間和廚房連在一起),但是,因為所有的隔牆都沒有砌到頂。導致如果有人上廁所,屎臭味可以通過上方自由自在地傳送到其他任何地方。
保障房需不需要?需要。但保障房是用來保障什麼的?應該是保障「住者有其所」而不是「住者有其房」的,也就是說,保障房只能保障人有地方住而不是都有產權房。同時,保障房建設的重點應該是人口大量流入的大城市。但是,一方面我們的行政體制使責任一層層往下壓,落到縣市一級,保障房任務占人口的比例反而更高,而這些地方正面臨人口日漸外遷的局面。另一方面,十二五開局頭年1000萬套、5年3600萬套保障房的壓力太大,地方沒錢沒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於是,虛報浮誇者有之,偷工減料者有之,偷樑換柱者亦有之。嚴重程度依次升級。其中最壞的結果,就是原本就不缺房不缺錢的有房權貴階層,借保障房大躍進之機,再一次讓單位福利房、集資房死灰復燃。這個過程,其實犧牲了政府和老百姓的土地和稅收收益,將這部分利益轉化成了小集團的利益。地方官員對此睜眼閉眼,也是迫不得已,因為上面有保障房的硬任務死槓槓頂著他們的烏紗帽。
我們又一次回到了保障房的起點問題上:保障房到底保障誰?如何保障?我們應該先生孩子再取名,還是先定規矩再辦事?無規矩不成方圓哪!就像打牌,如果先抓牌再來定規矩,結果必是一團糟。中國發展出版社社長包月陽先生曾發過一則微博:「吃自己的飯,以不餓為標準。吃朋友的飯,以吃飽為標準。吃老闆的飯,以吃好為標準。吃大鍋飯,以撐不死為標準。如果都以吃自己的飯為標準,世上可以少許多事。」我跟了個帖:「老百姓想吃政府的飯,要保障房;結果政府趁機吃老百姓的飯,多多益善。總之都不想吃自己的飯。」
任何事情,都必然先定規矩、規則,再來嚴格按規矩和規則行事,否則,再美好的願望結下的也只能是酸澀的果實。程式正義走在實質正義的前面,規範著社會的運行秩序,是現代文明的標誌和常識。離開了程式正義、離開了規矩和規則,再美好的願望,也只是烏托邦的想像;如果加上強制,那就隨時有可能成為禍害而非福音。
傳胡適先生說:「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信然。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名為公租房,最後其實都要賣,因為單位和地方政府都拿不出建房錢。最後結果,是越靠近權力中心和壟斷行業,越有機會得到廉價房;而不是保障房初衷的收入越低者也應該得到保障房。
另一邊,廣東省恩平縣有22名低保戶居然聯名上書,拒絕住進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這批廉租房是利用工廠的舊宿捨改建的,改建時的設計十分不合理。廉租房是利用隔牆將原來的一個單間或者套間改建成新的一房、一廳、一衛(衛生間和廚房連在一起),但是,因為所有的隔牆都沒有砌到頂。導致如果有人上廁所,屎臭味可以通過上方自由自在地傳送到其他任何地方。
保障房需不需要?需要。但保障房是用來保障什麼的?應該是保障「住者有其所」而不是「住者有其房」的,也就是說,保障房只能保障人有地方住而不是都有產權房。同時,保障房建設的重點應該是人口大量流入的大城市。但是,一方面我們的行政體制使責任一層層往下壓,落到縣市一級,保障房任務占人口的比例反而更高,而這些地方正面臨人口日漸外遷的局面。另一方面,十二五開局頭年1000萬套、5年3600萬套保障房的壓力太大,地方沒錢沒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於是,虛報浮誇者有之,偷工減料者有之,偷樑換柱者亦有之。嚴重程度依次升級。其中最壞的結果,就是原本就不缺房不缺錢的有房權貴階層,借保障房大躍進之機,再一次讓單位福利房、集資房死灰復燃。這個過程,其實犧牲了政府和老百姓的土地和稅收收益,將這部分利益轉化成了小集團的利益。地方官員對此睜眼閉眼,也是迫不得已,因為上面有保障房的硬任務死槓槓頂著他們的烏紗帽。
我們又一次回到了保障房的起點問題上:保障房到底保障誰?如何保障?我們應該先生孩子再取名,還是先定規矩再辦事?無規矩不成方圓哪!就像打牌,如果先抓牌再來定規矩,結果必是一團糟。中國發展出版社社長包月陽先生曾發過一則微博:「吃自己的飯,以不餓為標準。吃朋友的飯,以吃飽為標準。吃老闆的飯,以吃好為標準。吃大鍋飯,以撐不死為標準。如果都以吃自己的飯為標準,世上可以少許多事。」我跟了個帖:「老百姓想吃政府的飯,要保障房;結果政府趁機吃老百姓的飯,多多益善。總之都不想吃自己的飯。」
任何事情,都必然先定規矩、規則,再來嚴格按規矩和規則行事,否則,再美好的願望結下的也只能是酸澀的果實。程式正義走在實質正義的前面,規範著社會的運行秩序,是現代文明的標誌和常識。離開了程式正義、離開了規矩和規則,再美好的願望,也只是烏托邦的想像;如果加上強制,那就隨時有可能成為禍害而非福音。
傳胡適先生說:「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信然。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