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説】人文始祖帝嚳

2011年12月06日民風民俗
【新唐人2011年12月6日訊】帝嚳姓公孫別殷(公元前2480~前2345),號高辛氏,是黃帝曾孫,玄囂孫子,父親叫蟜極,顓頊是他的堂房伯父。

相傳帝嚳生於窮桑。少小聰明好學,十二三歲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顓頊,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實住帝丘(今濮陽),三十歲的時候繼得帝位,遷都毫邑(今河南偃師縣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壽百歲。死後葬於商丘市睢陽區南20公裡的高辛集。

傳說高辛氏原來不叫高辛氏,他姓姬名氏,素以聰明多智而聞名天下。有一次顓頊的國家遭九國,於是他就請姬氏幫助他出點子。姬氏說:「九個國家齊來攻打我們,我們如果跟他們硬打硬拼,必然顧此失彼,難以取勝。」

顓頊說:「以你之見呢?」姬氏說:「九國敵人都想獨吞我們的地盤,他們彼此之間必然互不相讓。我們若能叫他們之間互相打起來,不就好平滅了嗎?」

顓頊一想:對呀!姬原想這個辦法就是好。於是就派人分別到九國敵人中調撥他們的關係,很快使他們彼此發起了戰爭。後來顓頊沒費多大力氣,就平滅了九國之亂。



帝嚳 (網絡圖片)



顓頊看姬氏有能耐,就把他封在「辛」這個地方掌管一切。那時,這兒經常鬧水災,水來了,老百姓就往另一個地方遷徙。而重新遷徙的地方又鬧了水災,老百姓便又重新遷回來。這樣遷來遷去,老是不能安居樂業。姬氏又想了一個辦法:帶領大家把住處的地勢加高。但是加高的速度卻趕不上水漲的速度,頭天加高的第二天又被水淹沒了。夜裡,姬氏睡不著,便跑到天上跟玉皇辯理,說:「天既然生了人,為什麼又故意與人們為難,不叫人們活下去呢?」玉皇辯不過他,便派天神下來,一下子把「辛」這個地方的地勢抬高到了水面以上。這兒的老百姓再也不被洪水趕得亂跑了。從此「辛」便稱為「高辛」,姬氏便被稱為「高辛氏」。

在帝嚳時期以前,人們雖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事農藝畜牧沒有一個科學的時辰順序,嚴重製約了農業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帝嚳觀北斗四時指向,以定節氣;觀天干以定周天歷度。科學探索天象,物候變化規律,劃分四時節令,指導人們按照節令從事農畜活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華夏農業出現一次偉大的革命,農耕文明走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帝嚳時代可謂上古時期的太平盛世。他的治國方略是:「德莫於博愛於人,政莫高於博利於人。政莫大於信,治莫於大仁。」強調以誠信、仁德使天下治。所以《史記》說他「普施利物,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服從。」

帝嚳在人民群眾中尤以誠信而著稱。「嫁女盤瓠犬」的故事曆數千年而不衰。說犬戎房王作亂,帝嚳征而不勝,便告文天下,凡取房王人頭者,可得千金,封萬戶,賜帝女為妻。後來,一個頭狀如狗頭的人叫盤瓠,以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取房王首級,帝嚳即履行諾言,嫁女封邑於盤瓠犬。帝嚳作為一代帝王,不僅能養性自律,大公無私,而且倡導誠信,明察善惡,為天下人所景仰,為歷代帝王所推崇,時至今日,仍有積極意義。

傳說帝嚳有四妃,長妃叫姜原,是有邰國(君的女兒。相傳姜原在娘家時,因出外踏上巨人腳印而懷孕,因無夫生子,所以把生下的孩子三次棄於深巷、荒林與寒冰上,均得牛羊虎豹百鳥保護不死,所以起名叫「棄」,後來長大喜歡農藝,教人種五穀,被尊為後稷,成為周民族的祖先。

次妃簡狄,是有松國君的女兒。相傳簡狄在娘家與其妹子建疵在春分時到玄池溫泉洗浴,有燕子飛過,留下一卵,被簡狄吞吃,後懷孕生契,便是商族的祖先。

三妃慶都,相傳她是大帝的女兒,生於斗維之野(大概在今河北薊縣),被陳鋒氏婦人收養,陳鋒氏死後又被尹長孺收養。後慶都隨養父尹長孺到今濮陽來。因慶都頭上始終覆蓋一朵黃雲,被認為奇女,帝嚳母聞之,勸帝嚳納為妃,後生堯。現濮陽有慶祖,原名叫慶都,立有慶都廟,此地名是否與慶都來濮陽有關,未見史書記載。

四妃常儀,聰明美麗就,髮長垂足,先生一女叫帝女,後生一子叫摯。摯與堯都繼承了王位,作了帝王。

帝嚳非常喜愛音樂,他叫樂師咸黑製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樂垂作鼙鼓、鍾、磐等樂器,讓64名舞女,穿著五綵衣裳,隨歌跳舞。在音樂起鳴之後,鳳凰、大翟等名貴仙鳥也都雲集殿堂,翩躚起舞。古時認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來鳳凰。除了喜好音樂之外,帝嚳還喜歡四處巡遊,他東到泰山、東海;東北至遼寧;北到涿鹿、恆山、太原;西北至寧夏、甘肅;西南至四川;南到湖北、湖南至長沙。他幾乎游遍五嶽,參觀了女媧、少昊、黃帝等現任的遺跡。

著名文學家曹植曾作《帝嚳贊》以頌之:「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明。」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