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橫秋:人民日報已經陷於絕境

2012年07月15日評論
【新唐人2012年7月15日訊】 希拉裡宣稱蒙古國是「亞洲民主典範,與某些國家形成鮮明對比」。她說:某些國家「整日忙於限制民眾接觸思想和獲取信息,關押表達自己觀點的民眾,篡奪民眾選擇領導人的權利,在自己不承擔責任的情況下管治國家,用腐敗行為敗壞國家的經濟增長,侵吞經濟增長帶來的財富。」「討論亞洲民主的時機已經成熟。長遠而言,只進行經濟自由化而不進行政治自由化是行不通的……只想對商業開放,但限制言論自由的國家將發現,這條道路是有代價的:它扼殺創新,壓制企業家精神,而這些對於經濟可持續增長至關重要。」

希拉裡所批評的那條路,早在1944年《新華日報》就指出了其嚴重可怕的代價:只有忠於民主制度,堅決地依靠著民主主義這「生命的活力」的人,才能夠在民主制度下繼續存在;反之,害怕民主制度的人就是背離了這偉大的生命的活力,而終於會陷於死亡的絕境!(《新華日報》1944年11月15日)面對希拉裡的民主評判,人民日報居然忘記了50年前兄弟報紙講過的話,還十分隱諱的批評蒙古「照搬美式民主體制,以至於政治體制嚴重水土不服」,這似乎有點干涉蒙古內政的嫌疑吧!難道只有蒙古人民「被代表被同意」,人民日報才會向「向他們表示歡呼、向他們致敬、向他們學習」?

人民日報似乎患了民主過敏症,即使是「一點都不微妙的挖苦」,都覺得是如鯁在喉,針鋒相對;即使是駱家輝的平民秀,都覺得是不懷好意,別有用心。那麼,笑蜀主編的《歷史的先聲》,全是中國共產黨在野時於報紙、雜誌、書刊上所發表的要求自由民主的談話、文章和評論,人民日報若是逐一看來,豈不要敏感而死?比如以下幾段:

中國是有缺陷,而且是很大的缺陷,就是缺乏民主。只有加上民主,中國才能前進一步。民主必須是各方面的。只有建立在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與民主選舉政府的基礎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毛澤東 1944年6月12日答中外記者問)

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關鍵在於結束一黨治國。此問題一日不解決,則國事勢必包攬於一黨之手;才智之士,無從引進,良好建議,不能實行。因而所謂民主,無論搬出何種花樣,只是空有其名而已。(《解放日報》1941年10月28日社論)

限制自由、鎮壓人民,完全是日德意法西斯的一脈真傳,無論如何貼金繪彩,也沒法讓吃過自由果實的人士,嚐出一點民主的甜味的。(《新華日報》1944 年3月5日)

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有三個: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開放黨禁;三是實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權利很多,但目前全國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會結社的自由,是言論出版的自由。《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

不想「敏感而死」的人民日報,只能靠攤派來維持其發行量,還被當做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執行。即使如此,按發行量也不過位居世界十大報紙之九,按世界影響力也不知淪落到何等地步。被代表的人民被政治任務、被訂報紙、被看報紙,「愚民政策雖然造成了沙漠,卻絕難征服民心。」(《解放日報》1942年4月23日)。因此,自稱中國最具權威性、最有影響力的全國性報紙,只是靠販賣假民主來忽悠民心,自然也就「背離了這偉大的生命的活力,而終於會陷於死亡的絕境!」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