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環留法 難忘小鎮情調

2012年08月19日台灣
【新唐人2012年8月19日訊】(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9日電)許多旅人最愛法國花都巴黎,但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楊麗環偏愛法國小鎮的純樸風情,尤其是豐厚人情味及自在的生活情調。

楊麗環從小愛讀法國小說,對文字間流淌的自由氣氛嚮往不已,下定決心要到法國念書。32歲時,她先到法國念語言學校,之後考上史湯達爾大學(Stendhal)博士班。

回想法國生活點滴,楊麗環說,學校附近就有河谷地、運動公園及古城堡,她常沿河騎腳踏車,沉浸在徐徐涼風中,有時也摘採路旁野生的蘋果、梨子。

小鎮街道處處可見人們悠哉散步、騎腳踏車,每棟建築物都透著歷史氣味,隨意走逛都是風景。楊麗環喜歡等在麵包剛出爐的店門前,就為了買法國麵包,外皮酥脆、內裡鬆軟,麵粉的麥香常讓她忍不住邊走邊吃。

在沒有出遊計畫的假日就接打工,楊麗環設計廣告傳單並發放,每次大概發5、6個小時,可賺約新台幣2500元。

「賺到的錢就拿來旅遊」,楊麗環足跡遍及德國、瑞士、義大利及摩洛哥等地,踐行「走萬裡路」哲學。

一次往白朗峰的旅行,楊麗環特意尋找最早班次的客運,這班車除載客,還到沿途鄉鎮送信,每處停留約20分鐘。楊麗環利用這些時間,幫郵差送信兼做國民外交。當地人不知道「台灣」(Taiwan),誤為「泰國」(Thailand),她會拿出隨身攜帶的地圖指給對方看。

當地送信的方式也讓她津津樂道,「把信送到雜貨店,收件人去買東西順便拿信,或請街坊鄰居代領」,和台灣早期的送信方式一樣,充滿人情味。

「法國的浪漫,就是沒有太多禁忌」,楊麗環說,法國人尊重彼此差異,包容度很高,只要不影響公領域,私領域的行為多能被接納。她開玩笑地說,法國總統的感情、婚姻生活很開放,若是在台灣,恐怕過不了選民道德標準檢驗。

楊麗環的法國求學生涯,因家庭因素被迫告終,雖沒拿到博士學位,但她在台灣工作,總心繫法國,每天利用智慧型手機聽法國新聞網廣播,一解法國癮。

楊麗環還計畫重返校園,或利用網路教學進修取得博士學位,再圓法國夢。

「人生有時候要浪費時間在美好的事物上」,她說,在法國小鎮生活的5年,成為她人生成長的豐厚養分,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生活樣態,培養競爭力和感受力。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