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0月17日訊】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顏回,字子淵,一作顏淵,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歲。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但是很可惜英年早逝,而且二十九歲頭髮就已經全白了。顔回家境貧寒,但是才智敏捷,這也是他少年白髮以及早逝的重要原因,本來就營養不良身體不好再加上思慮過度也就造成了大家不願見到的悲劇。
孔子與顔回交談一整天,以為他很愚鈍,只是聆聽老師教誨而不能提出不同的意見。可是事後孔子觀察顔回私底下跟人交流,發現他能夠發明自己所傳授的道義,這才知道原來顔回一點也不愚鈍。顔回在跟孔子交談的時候沒有提出不同意見最起碼能表明兩點:一、他很聰明,能夠很快領悟孔子所傳授的道理;二、他很謙虛,能夠虛心接受老師的教導。這在表面上看來好像笨蛋白癡,但其實是很有智慧的表現,正如老子所說的「大智若愚」。說來也奇怪,外在的現象總是和內在的實質恰恰相反,這種內外的相反性能造成很多令人心痛的悲劇。比如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人們很容易被光鮮的或者樸素外表所迷惑而舉揚下愚廢棄上達,上達也就是所謂的被褐懷玉了吧。我們總說邪不勝正,恐怕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美好願望,無數的事實都表明大多數情況下反面的力量總是能夠戰勝正面的力量,劣質的產品總是能夠搶奪優質產品的市場。人類的這種不可救藥的愚鈍也許就把自己的命運斷送了,整個人類可能越來越走向深淵,少數的幾個明白人不知道能不能力挽狂瀾?
顔回的謙虛實在令人敬佩,這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我們常人都是喜歡賣弄自己,過分高估自己,學了點三腳貓的功夫就想著出去打擂臺,念了幾頁書就覺得誰都不對了,沒有扎實的學問就早早的出來發表言論。說道這裡我不得不表示慚愧了,因為自己也是只有三腳貓的功夫,好在我沒有想和誰比試。至於書我也確實沒有讀多少,但是竟然就膽大妄為的出來寫文章騙人了,好在我的誇誇其談不會有很多人看到,即便不小心看到的那些人也不會相信,這給了我很大的勇氣。顔回沒有把自己的學問用到誇誇其談跟老師辯論上,而是內化它使之成為自己無形的指導。這樣孔子才能夠在私下裡觀察顔回的言行,最終得出顔回不是白癡的結論。
我們在談論《論語》的時候總是要從正反兩方面去說明,剛剛說過的話又要加以否定,本來不需要這樣,但是我們很多人的腦袋已經被切割成兩半了,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對就是錯,所以我們還要再否定以上所述。希望那些涇渭分明的朋友不要以為不向老師提出不同意見就是好學生,或者非要向老師提出不同意見才可以。獨立思考是要在老師的基礎上進行超越,既不是唯師是從也不是一腳踹死老師。吾愛吾師,吾愛真理!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要想瞭解一個人不能只看其表面,比如容貌、言語,這些都是會騙人的,而人也經常被這些所騙。觀察一個人所做的事情,做事的方法,事後的成效,這樣一來就能全面的瞭解他了。普通人的內外表裡即便有所差異也不會太大,很容易就會被人識破。政府官員則不然,其內外表裡差異極大,極其容易迷惑大眾。因為政府掌握了大量不為人知的信息,而對外開放的信息都經過審定的,如此則造成了政府和民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這種信息不對稱會是天壤之別。尤其在專制國家,政府全面掌控出版、媒體、教育、學術,利用這些強大的宣傳工具很容易就能讓民眾上當受騙,達到其宣傳目的。識人最難的就是識政府,千萬不能輕易相信政府的宣傳,尤其是專制政府。要透過自己的慧眼觀察政所的所作所為,辦事手段,事後效果,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自由、民主、法制的時代,出版、媒體、教育、學術都可以相對的獨立於政府,民眾的言論自由可以得到充分保障。政府受到法律和監督的限制,民眾的知情權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實現。網路時代,信息的傳佈可以打破固有的時空限制,很多信息都可以最快的速度傳佈到最大的範圍,政府所能把持的信息越來越少了,很多政府不願公開的密檔也無可奈何的被人公開了。但是在專制國家,網路遭到封鎖,信息的暢通性大打折扣,無奈何民眾只能增加自己的智慧,觀察政府切實的所作所為。
在專制國家,政府的實際作為和宣傳必然是截然相反的,在一般時期宣傳雖說依然充斥著大量虛假信息,但還會比較平和,特殊時期就離譜太遠了。各種奇特的言論都會出現,瘋話鬼話不絕於耳,恢詭譎怪變化萬千。這時候的宣傳主要任務是掩蓋不可挽救之事實和造神,使人心狂亂失去理性,以崇拜偶像為第一目的,其他完全可以不管不顧,多麼令人膽寒!所以說,要想瞭解一個人的真實狀況自己必須保佑獨立思考的精髓和不被動搖的理性,這樣才能清楚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在此還要真誠地勸諫那些想要以紙包火的諸君,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熟悉。可以為人師表的,一定要有學術的繼承和創新。前人的優秀成果要爛熟於胸,否則就是不學無術,能夠發前人所未發,提出新的理論解決新的問題,否則就是迂腐。要溫故就要埋頭苦讀,坐穿板凳,除此之外別無它法。要知新就要勤於思考,瞭解社會問題熟知社會現象,以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闡揚學術觀點。學生跟隨這樣的老師才能學有所成,也只有達到這樣的標準才可以做老師。在我們這個時代不太容易產生符合上述標準的老師,要埋頭苦讀就沒有錢賺,沒有錢賺就會被餓死,連溫飽都不能解決還談什麽做學問?總不能躺在墓塚裡看書吧?人才不是憑空產生的,必須有獨立於商業和政治的機構去支持人才的成長,比如政府專項基金、民間學術基金會、優秀的大學等等。闡揚學術觀點必須有言論自由,否則學者連思考的勇氣都會喪失,即便有了新的發現沒有地方發表也是毫無用處,如果知識份子因言獲罪那學術必將墮落不堪,這是毫無疑問的。產生不了好的老師哪會有好的學生?沒有好的學生以後怎麼會有好的老師?這樣惡性循環,往復不盡,後果不堪設想。
子曰:「君子不器。」
這裡的「不」是「丕」的意思,也就是非常。這句話的意思應該解釋為君子要有大用處,這體現了孔子的積極入市的思想。那如何才能成為大用處呢?對某一個人、某一個團體有用那不叫大用,對整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有用才能稱為大用。只服務於個人或者團體未免範圍太狹小,這麼狹小的範圍只能是私用而不能成為公用,為私謀利很容易偏離公平、正義,君子是不能如此的。大用還體現在超越時間,眼光不能只盯住現前,還要考慮到將來。君子所做之事時間拉的越長越有用,影響越深遠越有用。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日,我們必須有國際視野,有全人類的胸懷。這種形勢下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的個人、家庭、國家的思想,尤其是傳統國家思想。政府的產生是爲了保衛某一地區的人權,如果政府不能完成這項最基本的任務那我們只能請它下臺反省。可是現如今我們很多人的思想還沒有轉過彎來,總覺得人要去無條件地保衛政府,這是非常顛倒的。個人的情懷只放到政府身上這絕對是小用,根本稱不上君子大器。我們一定要把情懷寄託在民眾身上,不光是本地區、本民族,還要擴大到全人類,實現全世界的公平、正義,這才叫做君子大器!當然,我們每個人的能力是極其有限的,要實現君子大器還要從自己所處的小範圍內做起,不能只會喊口號而沒有切實的行動。關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真心誠意地去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維護此時此地的公平、正義,絕不允許任何人破壞之。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如此才能實現君子的大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這句話不知作何解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結黨營私叫做比,團結一致叫做周。臭味相投者往往容易聚集到一處,想法設法打擊其他,而不與大眾合流。這些人之所以不願意與大眾就是怕自己的私利得不到保障,這樣實際是把自己孤立起來了。爲了證明自己的正確,故意跟人唱反調,不依公平、正義的標準,爲了反對而反對,顛倒是非黑白公然與真理相違背。幾個狐朋狗友彼此支援,過分強調自己的特殊性而拒絕普世價值,唯恐天下不亂。爲了取得更多人的支持,肆意諂媚討好,如此下流無恥給人舐痔人家還不一定領情,反而背地裡還會罵這人是傻帽。君子則不然,以包容的心態實現普世價值,不必去逢迎大眾而大眾自會欣然與之為友。是比還是周,就看是否融入普世價值,普世價值就是道義、就是公理,拒絕普世價值就是拒絕道義、公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到的知識有可能是錯的、假的、過時的,這就需要思考去辨別抉擇之;思考出的結論有可能是膚淺的、偏頗的、謬誤的,這就需要學習去充實印證之。學思結合所得出的判斷才更接近真理,不是被他人所左右的也不是主觀臆斷的。學習知識不能帶有偏見,要廣學多問,尤其是那些與自己平時所接觸到的不同的想法。有了豐富的知識再勤加思考,就能創造出新的學說解決新的問題。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孔子所謂的異端無非是異於六藝的學說,學習這些是大有害處的。可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是真理的標準嗎?當然不是。六藝可能部份符合真理,但是絕對不可能代表真理,以此為標準去衡量其他思想是很不妥當的。人的認識能力是很有限的,一個人甚至一派人都不可能完全代表真理,所以必須包容不同思想,鼓勵百家爭鳴。尤其是在我們當今多元的時代,更不能以某一種思想理論為標準,污蔑其他思想為異端邪說,這是有悖現代文明的。在學術討論上有時候感情難免強烈,這也並無大礙,就怕政府把某種理論定位國家思想,在政府的威權下其他不同思想實在難以為繼。這種情況在民主制度的地區部太容易出現,但是在專制國家無一列外會確定某一理論為國家正統思想,這種思想是執政者所信奉的或者不信奉只是以此招搖撞騙。
孔子雖然喊出不可學習異端邪說,但是因為當時天下大亂,再加上沒有哪個諸侯國就真的採用了孔子的思想,所以百家爭鳴的局面還是形成了。我們擱置孔子所制定的標準不談,單就這句話來說是很有道理的。我們現代當然不可能以孔子的標準來判別異端正統,那應該以什麽標準呢?毫無疑問,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制是我們當今社會的標準,凡是不符合以上六項標準的思想可以判定其為異端邪說。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制,是保障人權的積極思想,具有真善美的特性,違背這六項原則就是踐踏人權,就是假惡醜。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制是現代文明的結晶,是每一個人都應具備的思想,沒有地域、種族、信仰、文化等等的限制。
現如今還有很多地區沒能夠實現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制,這實在令人萬分悲痛,這些地區是跟現代文明脫鉤的。我們考察沒有實現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的地區無不充斥著巨大的貧富差距、階級對立、環境污染、道德敗壞、社會動盪,野蠻和罪惡時時刻刻處處在在都會爆發,這簡直是人類的恥辱。這樣地區的民眾是愚昧不堪的,政府是腐敗無能的,並且進入了不能自拔的惡性循環,民眾越愚昧無知政府越腐敗無能,政府越腐敗無能民眾越愚昧無知。民眾絕望透頂,而政府則以小商小販的心理統治民眾,能撈一把是一把。政府之所以拒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普世價值是因為官員要壓榨民眾謀取私利,他們自己不是都把家人安排到了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的國家了嗎?指望著政府改革根本就是幻想,只有民眾思想得到啓蒙這個國家才有希望,期盼著政府賜給民眾幸福簡直就是奴隸式的癡人說夢。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小時候第一次接觸《論語》就覺得這句話不可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不是廢話嗎?怎麼能叫智慧?孔子跟子路的對話肯定有一個大背景,可是現如今我們沒有材料來推斷當時的背景,所以我還是不會解釋,也就只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了。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張是孔子的弟子顓孫師,子張是他的字,陳國人,小孔子四十八歲。干祿就是掙得俸祿,代指做官。孔子教導子張多聽聞自己不懂的,說話要小心,這樣就不會有太多過錯。多學習自己不在行的,行事要小心,這樣就就不會有太多的悔恨。孔子爲什麽要這樣教導子張呢?這完全不是一個合格的官員的行為標準,當然在專制時代這樣做會保住官位獲得俸祿,但是不會造福於民。孔子的做事風格是有溫和的一面,但是在行政方面孔子往往表現出宏大的氣魄,不知道這句話還有沒有上下文。
官員小心謹慎是沒有錯,但是絕不能無所作為。在專制制度下極其容易產生這樣昏庸無能的官員,因為官員的升遷要看上級領導或者君主的臉色,一旦觸犯上級或君主則官位不可保。民主制度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這種昏庸無能的官員上臺,因為官員的升遷不是由上級決定而是由選民決定,即使那些任命產生的官員也非要符合民意不可,領導任命一個昏庸無能的人會影響到自己的前途,輕者失掉下一任選舉,重者則會當任遭到彈劾。當然,在現有的民主制度下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昏庸無能的官員上臺,但是民主制度有非常良好的自我糾錯機制,一旦出現問題就會自我修復。
民主制度下,官員和議員必須竭盡全力創造政績,稍有懈怠就會減少選票,哪還容得你只想混點兒俸祿了事?官員和議員必須時時刻刻關注國計民生,發展經濟增加民眾收入,調整分配縮小貧富差距,完善法制實現公平正義,振興教育提高民眾素質,建立外交保障自由流動。我們考察歷史,凡是從專制走向民主的國家以上內容發展地都非常良好;我們比對現代,凡是仍然保有專制制度的國家以上內容都很糟糕。官員的素質會隨著政治制度的變化而變化,在專制體制下即便有能力也不得施展,只能壓抑在層層官僚管制之下,在民主體制下即便沒有能力也要披掛上陣,民眾逼迫你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地建立業績。
在專制制度下,官員必然會走向貪污腐敗,任何措施都不可能扭轉這個大方向。當然我們並不排除有個別道德極其高尚的官員,他們自律非常嚴苛,但這只是小插曲,改變不了主旋律,而且這種小插曲往往被主旋律壓抑地毫無生存餘地。權力毫無限制,官員腐敗了又能怎樣?官員倒臺只能是因為在權力鬥爭中失敗,權力鬥爭無論誰輸誰贏遭殃的只能的普通民眾,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專制制度就是踐踏人權的工具,你要求它當菩薩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官員不搞貪污腐敗豈不是浪費了專制制度的優越性?當然啦,我們也不能否認在民主制度下也有貪污腐敗的官員,但是其數量絕對沒有辦法跟專制體制下數量相提並論,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民主制度的特點就是權力的分散和制約,整個行政機構的權力被大規模地分散到了民間,而行政機構之間的牽制也是權力受到分散。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相互獨立相互制約,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掌握絕對的權力,沒有絕對權力也就不能為所欲為了。一旦官員貪污腐敗,各方力量都會集合制裁之,根本沒有逃脫法網的可能。尤其是在自尋發達的今天,官員幾乎成了水晶人,其一舉一動都會被人所知,哪裡還有腐敗的空當?想要逃脫法網就更不可能了,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你,你能想出什麽方法逃脫?民主是廉潔的根本保障,在民主之外談廉潔根本就是妖言惑眾。
文章來源:作者提供
顏回,字子淵,一作顏淵,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歲。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但是很可惜英年早逝,而且二十九歲頭髮就已經全白了。顔回家境貧寒,但是才智敏捷,這也是他少年白髮以及早逝的重要原因,本來就營養不良身體不好再加上思慮過度也就造成了大家不願見到的悲劇。
孔子與顔回交談一整天,以為他很愚鈍,只是聆聽老師教誨而不能提出不同的意見。可是事後孔子觀察顔回私底下跟人交流,發現他能夠發明自己所傳授的道義,這才知道原來顔回一點也不愚鈍。顔回在跟孔子交談的時候沒有提出不同意見最起碼能表明兩點:一、他很聰明,能夠很快領悟孔子所傳授的道理;二、他很謙虛,能夠虛心接受老師的教導。這在表面上看來好像笨蛋白癡,但其實是很有智慧的表現,正如老子所說的「大智若愚」。說來也奇怪,外在的現象總是和內在的實質恰恰相反,這種內外的相反性能造成很多令人心痛的悲劇。比如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人們很容易被光鮮的或者樸素外表所迷惑而舉揚下愚廢棄上達,上達也就是所謂的被褐懷玉了吧。我們總說邪不勝正,恐怕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美好願望,無數的事實都表明大多數情況下反面的力量總是能夠戰勝正面的力量,劣質的產品總是能夠搶奪優質產品的市場。人類的這種不可救藥的愚鈍也許就把自己的命運斷送了,整個人類可能越來越走向深淵,少數的幾個明白人不知道能不能力挽狂瀾?
顔回的謙虛實在令人敬佩,這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我們常人都是喜歡賣弄自己,過分高估自己,學了點三腳貓的功夫就想著出去打擂臺,念了幾頁書就覺得誰都不對了,沒有扎實的學問就早早的出來發表言論。說道這裡我不得不表示慚愧了,因為自己也是只有三腳貓的功夫,好在我沒有想和誰比試。至於書我也確實沒有讀多少,但是竟然就膽大妄為的出來寫文章騙人了,好在我的誇誇其談不會有很多人看到,即便不小心看到的那些人也不會相信,這給了我很大的勇氣。顔回沒有把自己的學問用到誇誇其談跟老師辯論上,而是內化它使之成為自己無形的指導。這樣孔子才能夠在私下裡觀察顔回的言行,最終得出顔回不是白癡的結論。
我們在談論《論語》的時候總是要從正反兩方面去說明,剛剛說過的話又要加以否定,本來不需要這樣,但是我們很多人的腦袋已經被切割成兩半了,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對就是錯,所以我們還要再否定以上所述。希望那些涇渭分明的朋友不要以為不向老師提出不同意見就是好學生,或者非要向老師提出不同意見才可以。獨立思考是要在老師的基礎上進行超越,既不是唯師是從也不是一腳踹死老師。吾愛吾師,吾愛真理!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要想瞭解一個人不能只看其表面,比如容貌、言語,這些都是會騙人的,而人也經常被這些所騙。觀察一個人所做的事情,做事的方法,事後的成效,這樣一來就能全面的瞭解他了。普通人的內外表裡即便有所差異也不會太大,很容易就會被人識破。政府官員則不然,其內外表裡差異極大,極其容易迷惑大眾。因為政府掌握了大量不為人知的信息,而對外開放的信息都經過審定的,如此則造成了政府和民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這種信息不對稱會是天壤之別。尤其在專制國家,政府全面掌控出版、媒體、教育、學術,利用這些強大的宣傳工具很容易就能讓民眾上當受騙,達到其宣傳目的。識人最難的就是識政府,千萬不能輕易相信政府的宣傳,尤其是專制政府。要透過自己的慧眼觀察政所的所作所為,辦事手段,事後效果,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自由、民主、法制的時代,出版、媒體、教育、學術都可以相對的獨立於政府,民眾的言論自由可以得到充分保障。政府受到法律和監督的限制,民眾的知情權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實現。網路時代,信息的傳佈可以打破固有的時空限制,很多信息都可以最快的速度傳佈到最大的範圍,政府所能把持的信息越來越少了,很多政府不願公開的密檔也無可奈何的被人公開了。但是在專制國家,網路遭到封鎖,信息的暢通性大打折扣,無奈何民眾只能增加自己的智慧,觀察政府切實的所作所為。
在專制國家,政府的實際作為和宣傳必然是截然相反的,在一般時期宣傳雖說依然充斥著大量虛假信息,但還會比較平和,特殊時期就離譜太遠了。各種奇特的言論都會出現,瘋話鬼話不絕於耳,恢詭譎怪變化萬千。這時候的宣傳主要任務是掩蓋不可挽救之事實和造神,使人心狂亂失去理性,以崇拜偶像為第一目的,其他完全可以不管不顧,多麼令人膽寒!所以說,要想瞭解一個人的真實狀況自己必須保佑獨立思考的精髓和不被動搖的理性,這樣才能清楚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在此還要真誠地勸諫那些想要以紙包火的諸君,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熟悉。可以為人師表的,一定要有學術的繼承和創新。前人的優秀成果要爛熟於胸,否則就是不學無術,能夠發前人所未發,提出新的理論解決新的問題,否則就是迂腐。要溫故就要埋頭苦讀,坐穿板凳,除此之外別無它法。要知新就要勤於思考,瞭解社會問題熟知社會現象,以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闡揚學術觀點。學生跟隨這樣的老師才能學有所成,也只有達到這樣的標準才可以做老師。在我們這個時代不太容易產生符合上述標準的老師,要埋頭苦讀就沒有錢賺,沒有錢賺就會被餓死,連溫飽都不能解決還談什麽做學問?總不能躺在墓塚裡看書吧?人才不是憑空產生的,必須有獨立於商業和政治的機構去支持人才的成長,比如政府專項基金、民間學術基金會、優秀的大學等等。闡揚學術觀點必須有言論自由,否則學者連思考的勇氣都會喪失,即便有了新的發現沒有地方發表也是毫無用處,如果知識份子因言獲罪那學術必將墮落不堪,這是毫無疑問的。產生不了好的老師哪會有好的學生?沒有好的學生以後怎麼會有好的老師?這樣惡性循環,往復不盡,後果不堪設想。
子曰:「君子不器。」
這裡的「不」是「丕」的意思,也就是非常。這句話的意思應該解釋為君子要有大用處,這體現了孔子的積極入市的思想。那如何才能成為大用處呢?對某一個人、某一個團體有用那不叫大用,對整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有用才能稱為大用。只服務於個人或者團體未免範圍太狹小,這麼狹小的範圍只能是私用而不能成為公用,為私謀利很容易偏離公平、正義,君子是不能如此的。大用還體現在超越時間,眼光不能只盯住現前,還要考慮到將來。君子所做之事時間拉的越長越有用,影響越深遠越有用。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日,我們必須有國際視野,有全人類的胸懷。這種形勢下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的個人、家庭、國家的思想,尤其是傳統國家思想。政府的產生是爲了保衛某一地區的人權,如果政府不能完成這項最基本的任務那我們只能請它下臺反省。可是現如今我們很多人的思想還沒有轉過彎來,總覺得人要去無條件地保衛政府,這是非常顛倒的。個人的情懷只放到政府身上這絕對是小用,根本稱不上君子大器。我們一定要把情懷寄託在民眾身上,不光是本地區、本民族,還要擴大到全人類,實現全世界的公平、正義,這才叫做君子大器!當然,我們每個人的能力是極其有限的,要實現君子大器還要從自己所處的小範圍內做起,不能只會喊口號而沒有切實的行動。關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真心誠意地去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維護此時此地的公平、正義,絕不允許任何人破壞之。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如此才能實現君子的大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這句話不知作何解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結黨營私叫做比,團結一致叫做周。臭味相投者往往容易聚集到一處,想法設法打擊其他,而不與大眾合流。這些人之所以不願意與大眾就是怕自己的私利得不到保障,這樣實際是把自己孤立起來了。爲了證明自己的正確,故意跟人唱反調,不依公平、正義的標準,爲了反對而反對,顛倒是非黑白公然與真理相違背。幾個狐朋狗友彼此支援,過分強調自己的特殊性而拒絕普世價值,唯恐天下不亂。爲了取得更多人的支持,肆意諂媚討好,如此下流無恥給人舐痔人家還不一定領情,反而背地裡還會罵這人是傻帽。君子則不然,以包容的心態實現普世價值,不必去逢迎大眾而大眾自會欣然與之為友。是比還是周,就看是否融入普世價值,普世價值就是道義、就是公理,拒絕普世價值就是拒絕道義、公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到的知識有可能是錯的、假的、過時的,這就需要思考去辨別抉擇之;思考出的結論有可能是膚淺的、偏頗的、謬誤的,這就需要學習去充實印證之。學思結合所得出的判斷才更接近真理,不是被他人所左右的也不是主觀臆斷的。學習知識不能帶有偏見,要廣學多問,尤其是那些與自己平時所接觸到的不同的想法。有了豐富的知識再勤加思考,就能創造出新的學說解決新的問題。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孔子所謂的異端無非是異於六藝的學說,學習這些是大有害處的。可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是真理的標準嗎?當然不是。六藝可能部份符合真理,但是絕對不可能代表真理,以此為標準去衡量其他思想是很不妥當的。人的認識能力是很有限的,一個人甚至一派人都不可能完全代表真理,所以必須包容不同思想,鼓勵百家爭鳴。尤其是在我們當今多元的時代,更不能以某一種思想理論為標準,污蔑其他思想為異端邪說,這是有悖現代文明的。在學術討論上有時候感情難免強烈,這也並無大礙,就怕政府把某種理論定位國家思想,在政府的威權下其他不同思想實在難以為繼。這種情況在民主制度的地區部太容易出現,但是在專制國家無一列外會確定某一理論為國家正統思想,這種思想是執政者所信奉的或者不信奉只是以此招搖撞騙。
孔子雖然喊出不可學習異端邪說,但是因為當時天下大亂,再加上沒有哪個諸侯國就真的採用了孔子的思想,所以百家爭鳴的局面還是形成了。我們擱置孔子所制定的標準不談,單就這句話來說是很有道理的。我們現代當然不可能以孔子的標準來判別異端正統,那應該以什麽標準呢?毫無疑問,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制是我們當今社會的標準,凡是不符合以上六項標準的思想可以判定其為異端邪說。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制,是保障人權的積極思想,具有真善美的特性,違背這六項原則就是踐踏人權,就是假惡醜。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制是現代文明的結晶,是每一個人都應具備的思想,沒有地域、種族、信仰、文化等等的限制。
現如今還有很多地區沒能夠實現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制,這實在令人萬分悲痛,這些地區是跟現代文明脫鉤的。我們考察沒有實現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的地區無不充斥著巨大的貧富差距、階級對立、環境污染、道德敗壞、社會動盪,野蠻和罪惡時時刻刻處處在在都會爆發,這簡直是人類的恥辱。這樣地區的民眾是愚昧不堪的,政府是腐敗無能的,並且進入了不能自拔的惡性循環,民眾越愚昧無知政府越腐敗無能,政府越腐敗無能民眾越愚昧無知。民眾絕望透頂,而政府則以小商小販的心理統治民眾,能撈一把是一把。政府之所以拒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普世價值是因為官員要壓榨民眾謀取私利,他們自己不是都把家人安排到了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的國家了嗎?指望著政府改革根本就是幻想,只有民眾思想得到啓蒙這個國家才有希望,期盼著政府賜給民眾幸福簡直就是奴隸式的癡人說夢。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小時候第一次接觸《論語》就覺得這句話不可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不是廢話嗎?怎麼能叫智慧?孔子跟子路的對話肯定有一個大背景,可是現如今我們沒有材料來推斷當時的背景,所以我還是不會解釋,也就只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了。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張是孔子的弟子顓孫師,子張是他的字,陳國人,小孔子四十八歲。干祿就是掙得俸祿,代指做官。孔子教導子張多聽聞自己不懂的,說話要小心,這樣就不會有太多過錯。多學習自己不在行的,行事要小心,這樣就就不會有太多的悔恨。孔子爲什麽要這樣教導子張呢?這完全不是一個合格的官員的行為標準,當然在專制時代這樣做會保住官位獲得俸祿,但是不會造福於民。孔子的做事風格是有溫和的一面,但是在行政方面孔子往往表現出宏大的氣魄,不知道這句話還有沒有上下文。
官員小心謹慎是沒有錯,但是絕不能無所作為。在專制制度下極其容易產生這樣昏庸無能的官員,因為官員的升遷要看上級領導或者君主的臉色,一旦觸犯上級或君主則官位不可保。民主制度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這種昏庸無能的官員上臺,因為官員的升遷不是由上級決定而是由選民決定,即使那些任命產生的官員也非要符合民意不可,領導任命一個昏庸無能的人會影響到自己的前途,輕者失掉下一任選舉,重者則會當任遭到彈劾。當然,在現有的民主制度下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昏庸無能的官員上臺,但是民主制度有非常良好的自我糾錯機制,一旦出現問題就會自我修復。
民主制度下,官員和議員必須竭盡全力創造政績,稍有懈怠就會減少選票,哪還容得你只想混點兒俸祿了事?官員和議員必須時時刻刻關注國計民生,發展經濟增加民眾收入,調整分配縮小貧富差距,完善法制實現公平正義,振興教育提高民眾素質,建立外交保障自由流動。我們考察歷史,凡是從專制走向民主的國家以上內容發展地都非常良好;我們比對現代,凡是仍然保有專制制度的國家以上內容都很糟糕。官員的素質會隨著政治制度的變化而變化,在專制體制下即便有能力也不得施展,只能壓抑在層層官僚管制之下,在民主體制下即便沒有能力也要披掛上陣,民眾逼迫你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地建立業績。
在專制制度下,官員必然會走向貪污腐敗,任何措施都不可能扭轉這個大方向。當然我們並不排除有個別道德極其高尚的官員,他們自律非常嚴苛,但這只是小插曲,改變不了主旋律,而且這種小插曲往往被主旋律壓抑地毫無生存餘地。權力毫無限制,官員腐敗了又能怎樣?官員倒臺只能是因為在權力鬥爭中失敗,權力鬥爭無論誰輸誰贏遭殃的只能的普通民眾,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專制制度就是踐踏人權的工具,你要求它當菩薩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官員不搞貪污腐敗豈不是浪費了專制制度的優越性?當然啦,我們也不能否認在民主制度下也有貪污腐敗的官員,但是其數量絕對沒有辦法跟專制體制下數量相提並論,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民主制度的特點就是權力的分散和制約,整個行政機構的權力被大規模地分散到了民間,而行政機構之間的牽制也是權力受到分散。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相互獨立相互制約,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掌握絕對的權力,沒有絕對權力也就不能為所欲為了。一旦官員貪污腐敗,各方力量都會集合制裁之,根本沒有逃脫法網的可能。尤其是在自尋發達的今天,官員幾乎成了水晶人,其一舉一動都會被人所知,哪裡還有腐敗的空當?想要逃脫法網就更不可能了,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你,你能想出什麽方法逃脫?民主是廉潔的根本保障,在民主之外談廉潔根本就是妖言惑眾。
文章來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