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1月16日訊】彝族是一個崇拜火的民族,彝族先民認為認為火是生命的起點,也是生命的終點。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溫暖、熟食、擺脫了野獸的攻擊,因此彝族把火視為驅邪消災和帶來吉祥幸福的神聖之物;而彝族人死後也通常實行火葬,家人為死者設置的靈牌,則要安放在火塘旁邊的正面牆上,讓過世的人也能夠有火為伴,靈魂回歸到祖宗發源地。
彝族火把節
聞名中外的彝族“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在夏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舉行,是彝族人的“狂歡節”,是阿哥阿妹們的“情人節”。節日期間,彝族男女老少都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祖先靈牌,相互宴飲,吃坨坨肉,共祝五穀豐登。
火把節一般歡度3天,白天彝族人舉辦摔跤、賽馬、鬥牛、競舟、拔河、對唱情歌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夜幕降臨後,彝族人會成群結隊,手持火把,繞村串寨,翻山過田,互相往對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滿山遍野到處是“火樹銀花不夜天”。
彝族火把節(油畫)(網絡圖片)
照彝族的習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騰起一團絢麗的火花,並揚起一股香氣,是表示一種美好心願:後輩對老輩撒,是尊敬,祝福長壽;長輩對晚輩撒,是愛撫,祝願吉利;同輩互撒,是親密友愛;青年男女互撒,則是戀愛的開始。
火把遊行完畢後後,彝族人往往相聚一地,燃起大堆篝火,彈大三弦,跳起“阿細跳月”,或圍繞篝火跳起“噠提舞”,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
明代文人楊升庵歌詠彝族火把節狂歡夜的詩句千古傳頌:“雲披紅日恰含山,烈炬參差竟往還。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間。”
彝族婚俗異趣
彝族的婚戀奇特而有趣。彝族人的風俗是只有舉行過“換裙禮”的少女,方可在“玩場”中與心上人結交戀愛,或由媒人說親。而結婚當天,更有向迎親者潑水、搶親、背新娘、洞房博鬥等獨特的傳統婚俗。
一.少女換裙禮:
彝族姑娘進入成年時,依俗要舉行隆重的“換裙禮”。 “換裙”時間是根據少女的發育情況而定的,一般選在15歲至17歲之間,通常由族中老人測算選擇吉日佳期來舉行換裙禮。
彝族少女的換裙禮(網絡圖片)
換裙禮儀式上,姑娘要讓姐妹們把她原來的單辮子改梳成雙辮子,盤於頭頂。還要把原先佩帶兩耳的白墜片或穿耳舊線扯下,換上紅瑪瑙似的珊瑚珠或銀光閃閃的耳墜,以示吉祥。最後,姑娘脫去原先的紅白兩色童裙,換上繡了花邊的上衣和黑、藍、黃、白等五彩相間的有褶拖地長裙。換上新裙後,姑娘便可到“玩場”跳舞唱歌,參加社交活動,開始尋找自己的心上人了。
當彝族姑娘出嫁的時候,娘家的姐妹和夥伴們都要給姑娘繡一雙漂亮的勾尖繡花鞋,讓姑娘穿著到婆家去。據說,這種勾尖繡花鞋能使姑娘一路平安,生活美滿幸福。
二.“搶親”儀式上的潑水戰
彝族認為,清水能驅惡除邪,送走妖魔,帶來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時一定要潑水。為能經受住這個考驗,在迎親時,男家選派未婚小夥子去接親時,既要身體強壯,又要精明能幹,既能招架潑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搶走”新娘的艱巨任務。
彝族“搶親”儀式上的潑水戰(網絡圖片)
彝族的迎親是通過“搶”的方式完成的。在正式的婚禮的前一天的晚上,新郎率領一群小夥子前來迎接新娘時,新娘子的家人會邀約一群姑娘們守住新娘子的住處,向前來接親的小夥子們展開猛烈的水戰。姑娘們用潑、淋、灌、射等各種方式兇猛地攻擊小夥子,使來“搶親”的小夥子難以招架。於是,往往有聰明的小夥子會趕在天黑以前,先暗中找到姑娘們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減輕“水災”的襲擊。
經過一晚上的水潑,當早晨來臨時,正式的“搶親”便開始了。這時,姑娘們簇擁著新娘,小夥子們前去“爭搶”,姑娘們嚴密防守,小夥子必須機靈多變,乘一瞬間出現的漏洞,搶出新娘,背起新娘子便跑。彝族人認為,婚禮中要經過這樣一潑一搶,才會驅除邪祟而保證日後生活不受侵擾。
彝族小伙子搶到新娘背起就跑。(網絡圖片)
三.背新娘:
按照彝家俗規,新娘出閣時,雙腳不得落地沾土或沾水,否則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須由前來接親的小夥子來背新娘,並扶她上馬。迎娶歸途上還有種種規矩:走到山高路窄無法騎馬之地,或遇到河流時,必須由接親的小夥子輪流背負新娘而行。
彝家山寨,山高路遠,一路上,背新娘的伴郎往往累得汗流浹背,喘息不止。新娘子的伴娘就在地上鋪上事先準備好的新草席和毛毯,讓新娘坐地休息,待伴郎喘過氣來,又繼續上路。彝族人的規矩是新娘必須在太陽落山前背回男家。
彝族小伙子背新娘(網絡圖片)
新娘一到,就舉行“迎親”儀式。讓新郎、新娘坐在大門前的凳子上,樂師們奏起熱烈的“迎親調”,親朋好友燃放爆竹,點起火把,祝賀新人。然後,由伴娘背起新娘,一人舉著火把,一人撒青松毛鋪路,新郎和伴郎跟隨於後,在眾人簇擁下進入洞房。
四.洞房裡的打鬥:
按照彝族習俗,洞房之夜,新娘如果不反抗搏鬥,將被人嘲笑:“這是不會反抗的女人!”據說,他們日後生下的孩子,祖先將不予承認。因此,待宴客散去,洞房裡的一對新人,還有一番打鬧搏鬥。他們摔摔打打,撕衣抓臉,從洞房裡傳出來的砰砰之聲,常常震得四鄰皆聞。
彝族火把節
聞名中外的彝族“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在夏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舉行,是彝族人的“狂歡節”,是阿哥阿妹們的“情人節”。節日期間,彝族男女老少都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祖先靈牌,相互宴飲,吃坨坨肉,共祝五穀豐登。
火把節一般歡度3天,白天彝族人舉辦摔跤、賽馬、鬥牛、競舟、拔河、對唱情歌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夜幕降臨後,彝族人會成群結隊,手持火把,繞村串寨,翻山過田,互相往對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滿山遍野到處是“火樹銀花不夜天”。
彝族火把節(油畫)(網絡圖片)
照彝族的習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騰起一團絢麗的火花,並揚起一股香氣,是表示一種美好心願:後輩對老輩撒,是尊敬,祝福長壽;長輩對晚輩撒,是愛撫,祝願吉利;同輩互撒,是親密友愛;青年男女互撒,則是戀愛的開始。
火把遊行完畢後後,彝族人往往相聚一地,燃起大堆篝火,彈大三弦,跳起“阿細跳月”,或圍繞篝火跳起“噠提舞”,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
明代文人楊升庵歌詠彝族火把節狂歡夜的詩句千古傳頌:“雲披紅日恰含山,烈炬參差竟往還。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間。”
彝族婚俗異趣
彝族的婚戀奇特而有趣。彝族人的風俗是只有舉行過“換裙禮”的少女,方可在“玩場”中與心上人結交戀愛,或由媒人說親。而結婚當天,更有向迎親者潑水、搶親、背新娘、洞房博鬥等獨特的傳統婚俗。
一.少女換裙禮:
彝族姑娘進入成年時,依俗要舉行隆重的“換裙禮”。 “換裙”時間是根據少女的發育情況而定的,一般選在15歲至17歲之間,通常由族中老人測算選擇吉日佳期來舉行換裙禮。
彝族少女的換裙禮(網絡圖片)
換裙禮儀式上,姑娘要讓姐妹們把她原來的單辮子改梳成雙辮子,盤於頭頂。還要把原先佩帶兩耳的白墜片或穿耳舊線扯下,換上紅瑪瑙似的珊瑚珠或銀光閃閃的耳墜,以示吉祥。最後,姑娘脫去原先的紅白兩色童裙,換上繡了花邊的上衣和黑、藍、黃、白等五彩相間的有褶拖地長裙。換上新裙後,姑娘便可到“玩場”跳舞唱歌,參加社交活動,開始尋找自己的心上人了。
當彝族姑娘出嫁的時候,娘家的姐妹和夥伴們都要給姑娘繡一雙漂亮的勾尖繡花鞋,讓姑娘穿著到婆家去。據說,這種勾尖繡花鞋能使姑娘一路平安,生活美滿幸福。
二.“搶親”儀式上的潑水戰
彝族認為,清水能驅惡除邪,送走妖魔,帶來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時一定要潑水。為能經受住這個考驗,在迎親時,男家選派未婚小夥子去接親時,既要身體強壯,又要精明能幹,既能招架潑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搶走”新娘的艱巨任務。
彝族“搶親”儀式上的潑水戰(網絡圖片)
彝族的迎親是通過“搶”的方式完成的。在正式的婚禮的前一天的晚上,新郎率領一群小夥子前來迎接新娘時,新娘子的家人會邀約一群姑娘們守住新娘子的住處,向前來接親的小夥子們展開猛烈的水戰。姑娘們用潑、淋、灌、射等各種方式兇猛地攻擊小夥子,使來“搶親”的小夥子難以招架。於是,往往有聰明的小夥子會趕在天黑以前,先暗中找到姑娘們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減輕“水災”的襲擊。
經過一晚上的水潑,當早晨來臨時,正式的“搶親”便開始了。這時,姑娘們簇擁著新娘,小夥子們前去“爭搶”,姑娘們嚴密防守,小夥子必須機靈多變,乘一瞬間出現的漏洞,搶出新娘,背起新娘子便跑。彝族人認為,婚禮中要經過這樣一潑一搶,才會驅除邪祟而保證日後生活不受侵擾。
彝族小伙子搶到新娘背起就跑。(網絡圖片)
三.背新娘:
按照彝家俗規,新娘出閣時,雙腳不得落地沾土或沾水,否則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須由前來接親的小夥子來背新娘,並扶她上馬。迎娶歸途上還有種種規矩:走到山高路窄無法騎馬之地,或遇到河流時,必須由接親的小夥子輪流背負新娘而行。
彝家山寨,山高路遠,一路上,背新娘的伴郎往往累得汗流浹背,喘息不止。新娘子的伴娘就在地上鋪上事先準備好的新草席和毛毯,讓新娘坐地休息,待伴郎喘過氣來,又繼續上路。彝族人的規矩是新娘必須在太陽落山前背回男家。
彝族小伙子背新娘(網絡圖片)
新娘一到,就舉行“迎親”儀式。讓新郎、新娘坐在大門前的凳子上,樂師們奏起熱烈的“迎親調”,親朋好友燃放爆竹,點起火把,祝賀新人。然後,由伴娘背起新娘,一人舉著火把,一人撒青松毛鋪路,新郎和伴郎跟隨於後,在眾人簇擁下進入洞房。
四.洞房裡的打鬥:
按照彝族習俗,洞房之夜,新娘如果不反抗搏鬥,將被人嘲笑:“這是不會反抗的女人!”據說,他們日後生下的孩子,祖先將不予承認。因此,待宴客散去,洞房裡的一對新人,還有一番打鬧搏鬥。他們摔摔打打,撕衣抓臉,從洞房裡傳出來的砰砰之聲,常常震得四鄰皆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