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5月20日訊】(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20日專電)「吃蝦容易,養蝦難」。旅居印尼的前台灣藝人白嘉莉談起夫婿黃雙安在印尼東部偏鄉打造養蝦基地的過程,「從無到有」,篳路藍縷的點點滴滴讓她歷歷在目。
印尼東部的塞蘭島(Seram)面積約1萬7000平方公裡,人口只有3、40萬人,黃雙安養蝦基地所在的巴沙哈裡(Pasahari)、艾拉拉(Arara)等地,原本盡是一片荒蕪,黃雙安18年前年帶領員工胼手胝足在這裡開路、闢碼頭、引電力、設診所、建宿捨,才有今日完善的養蝦基地面貌。
記者隨電力公司前往塞蘭島上黃雙安的黑虎蝦養殖區參訪,巧遇昔日台灣「最美麗的主持人」白嘉莉,她穿著球鞋、運動衫,甚至還換上整身無菌衣,熱心帶領記者參觀蝦苗培育中心、占地7000公頃的蝦塘、人力培訓所、到無菌把關的加工廠,解釋繁複的養殖過程。
「養蝦比養小孩還難」,隨著車輛一路顛簸行駛在雨後泥濘的土石路上,白嘉莉有感而發說,消費者想吃到鮮美的蝦子看似容易,但養蝦人家「從無到有」,從養殖、加工、出口到相應的周邊基礎設施開發,篳路藍縷的艱辛超乎想像。
隨著養蝦基地日趨完備,黃雙安的這趟東部開發行也才讓遙遠的偏鄉露出一線生機。
參與興建養蝦基地的「元老」張金廉說,多年前當地民眾依賴曬椰乾、摘椰子維生,兼或自己捕魚自己吃,經濟狀況很差,連腳踏車都沒有,更不要說電視、冷氣等現代化家電。
他說,隨著養蝦基地擴建,黃雙安在當地聘用1000多名員工,提供他們宿捨,並協助員工子女就學;當地民眾不僅有穩定收入,有汽車開、有電視看,他們的子女畢業後也在養蝦基地裡找到謀生的工作。
就在一盤盤鮮美豔紅的蝦子端上餐桌供賓客享用之際,白嘉莉和黃雙安看著眾人大啖美食的幸福表情,似乎還有說不完的養蝦故事。
遠嫁印尼的前台灣藝人白嘉莉陪同夫婿黃雙安前往印尼 塞蘭島自家養蝦基地巡視。 中央社
印尼東部的塞蘭島(Seram)面積約1萬7000平方公裡,人口只有3、40萬人,黃雙安養蝦基地所在的巴沙哈裡(Pasahari)、艾拉拉(Arara)等地,原本盡是一片荒蕪,黃雙安18年前年帶領員工胼手胝足在這裡開路、闢碼頭、引電力、設診所、建宿捨,才有今日完善的養蝦基地面貌。
記者隨電力公司前往塞蘭島上黃雙安的黑虎蝦養殖區參訪,巧遇昔日台灣「最美麗的主持人」白嘉莉,她穿著球鞋、運動衫,甚至還換上整身無菌衣,熱心帶領記者參觀蝦苗培育中心、占地7000公頃的蝦塘、人力培訓所、到無菌把關的加工廠,解釋繁複的養殖過程。
「養蝦比養小孩還難」,隨著車輛一路顛簸行駛在雨後泥濘的土石路上,白嘉莉有感而發說,消費者想吃到鮮美的蝦子看似容易,但養蝦人家「從無到有」,從養殖、加工、出口到相應的周邊基礎設施開發,篳路藍縷的艱辛超乎想像。
隨著養蝦基地日趨完備,黃雙安的這趟東部開發行也才讓遙遠的偏鄉露出一線生機。
參與興建養蝦基地的「元老」張金廉說,多年前當地民眾依賴曬椰乾、摘椰子維生,兼或自己捕魚自己吃,經濟狀況很差,連腳踏車都沒有,更不要說電視、冷氣等現代化家電。
他說,隨著養蝦基地擴建,黃雙安在當地聘用1000多名員工,提供他們宿捨,並協助員工子女就學;當地民眾不僅有穩定收入,有汽車開、有電視看,他們的子女畢業後也在養蝦基地裡找到謀生的工作。
就在一盤盤鮮美豔紅的蝦子端上餐桌供賓客享用之際,白嘉莉和黃雙安看著眾人大啖美食的幸福表情,似乎還有說不完的養蝦故事。
遠嫁印尼的前台灣藝人白嘉莉陪同夫婿黃雙安前往印尼 塞蘭島自家養蝦基地巡視。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