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菁英論壇

【菁英論壇】北京大媽與全球央行「爭搶黃金」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23日訊】中國大陸經濟持續下行,與需求不足、消費疲軟有關。但最近,中國出現了瘋狂搶購黃金潮,金價也是一路飆升。中國人民銀行的報價,中國的黃金現貨價格,2月20日是人民幣687元/克,兌換成美元,比國際市場的黃金價格略高。黃金價格過去這些年為何連續上漲?黃金是否能夠真的對抗通脹?未來的世界有可能重新回到金本位的金融體系嗎?

樓市股市失守 人民幣壓力加劇 百姓瘋搶黃金避險

獨立電視製片人李軍在新唐人《菁英論壇》節目中表示,中國新年過後,一些大城市,象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就出現了搶購黃金潮。有視頻顯示,北京的金店門口早上四點鐘就有人排隊,以北京大媽居多,門一開,大批人衝進去搶購。據說現在各大黃金企業、幾大銀行已經斷貨了。
李軍說,中國新年以來,黃金漲勢非常迅猛,接連刷新歷史記錄。國內金價到2月12日盤中一度創下了692元/克的高點。市場上黃金零售品牌周大福的金飾掛牌價,已經達到了886元/克。2024年,黃金創下了40年歷史新高,黃金漲幅達到了27.87%。而在2025年新年後一個多月,就漲了12.7%。中共央行是從去年11月份,開始恢復購買黃金的,也帶動了這波搶購潮。
經濟學者李恆青在《菁英論壇》表示,中國人搶購黃金,不是因為擔心通貨膨脹,目前中國實際的情況應該是進入了一個通縮的狀態,就是物價不僅沒有變,有可能還在下降。因為中國經濟發展現在進入了一個瓶頸,一個衰退期。供需關係,供大於求,所以整體來說,商品的價格、包括大宗商品的價格,都在整體下降。
李恆青說,中國人搶購黃金,有幾方面原因。現在中國投資的機會非常少,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裡,中國投資的房地產,是一個日不落產業,當時中央是這麼講。大家都講,今天買了房子,明天就發財了,所以都投到樓市。結果現在樓市垮了兩年多,都是爛尾,所有跟樓市相關的投資全垮了。現在是血本無歸也好、資不抵債也好,都非常困難。
後來就說投資股市,有幾波股市的高峰,但因為中國股市都是韭菜地,大家每次入市,基本上都被割了。所以,現在投資的機會是非常非常的少。在這樣的情況下,用黃金作為一個投資的機會,目前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選項,所以大家蜂擁而入,全都去做。
李恆青說,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考量,購買黃金,那就是要資產的保值。現在你手裡的人民幣,說貶值就貶值,說作廢就作廢了。其它用人民幣結算的資產,也同樣有這些問題,投資的股票、債券、各種各樣的,都有一個不安全的問題。那現在什麼東西能保值?目前看近幾年的黃金價格,一直比較穩定,一直在高抬,尤其是疫情以後的狀態。所以,大家覺得,我現在買了黃金,至少能夠保值,不會像我買了房子以後虧得一塌糊塗。所以,我想這是一個最大的考量,就是保值。

中共央行為何在國際上大量搶購黃金?

李恆青在《菁英論壇》表示,國際金價的大幅上漲,跟各國在疫情期間大量發行貨幣,應該是有一定的關係。因為貨幣發行多了,貨幣的幣值、購買力就會下降。所以從保值這個角度,世界各國都有這個考量,投資在黃金上,作為錨定的盤,這樣就會有保值的效果。但是在近幾年,各國對黃金的需求、理由各不相同。比如象歐洲,歐洲在俄烏戰爭開打以後,因為能源價格高企,通貨膨脹率一直在增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用黃金作為一個投資工具,是一個選項。
李軍在《菁英論壇》表示,從2024年11月份以來,全球就開始了一輪搶黃金潮。12月,全球央行一個月就買了100多噸黃金,三年連續淨購黃金超過1000噸。2020年,全球央行一年才淨購了254噸,現在翻了幾倍。所以這輪搶購潮,應該是全球央行從三年前就開始了。
美國自去年11月份川普勝選之後,也開始大量購買黃金。2024年12月以來,瑞士對美國的黃金出口激增至64.5噸,比11月以來增加了11倍;同一時期,瑞士對倫敦的黃金出口激增至14.3噸,比前一個月增加了14倍。這表明瑞士黃金正通過直接和間接管道流向美國。美國的黃金儲量是世界第一,總量超過8000噸。
李軍說,最喜歡買黃金的印度,去年11月份外貿逆差高達378億美元,其中11月份進口黃金高達148億美元,也就是貿易逆差的40%買了黃金。現在印度民間的黃金儲量,據說有2萬噸。
資深媒體人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目前,全世界大概有21萬噸黃金,主要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後,各國大力開採的。這21萬噸中大約有五分之一,是由各國央行儲備的。
郭君說,對中國而言,在國際上購買黃金,一般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儲備,第二個是滿足消費,這也是黃金這種商品的特性。儲備的意義很明顯,因為黃金稀少,所以價格會和經濟增長、財富變多同步增長。1971年黃金和美元脫鉤前是35美元一盎司,今天的報價差不多是2940美元,漲了84倍。如果我們用股市來衡量一下,1971年2月標準普爾指數大概是96點,現在是6200點,漲了65倍。黃金跑贏股市。
當然,這是用資本來做計算。如果用普通購買力,官方數據是,1971年的1美元相當於現在的8美元,但這只是參考數字。比如1971年7月,美國新建房屋價格的中位數,是25000美元,現在是54萬美元。這只是一個供參考的概念,因為沒有考慮兩個時期新建房屋的面積。基本上就是說,如果1971年買黃金保值的話,完全是成立的。
郭君說,另外,黃金消費當然也很重要,尤其是中國。首先中國人喜歡黃金、喜歡純金,外國人更喜歡鑽石、鑲嵌寶石的黃金,一般是K金。另一方面,中國民間的金子很少,在改革開放前幾乎沒有。這是因為1954年中共頒布法律,所有的黃金和白銀都是國家戰略物資,民間的黃金必須賣給國家,個人不得留下來,偷存黃金是違法行為。一直到1988年,因為通脹太厲害了,北京才開始大量出售黃金來套回人民幣現金。所以,中國民間缺黃金,等到經濟增長了,老百姓對黃金的需求大幅度上升了,大陸的黃金卻一直是供不應求。

比特幣與黃金 誰是未來財富之錨

大紀元資深編輯與主筆石山在《菁英論壇》表示,在古代全世界都用黃金來當作金錢,但真正穩定的金本位的貨幣體制,大概是1850年代英國人設計出來的,後來英鎊和黃金脫鉤,引起了很多經濟動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又採用了金本位體制,就是美元和黃金掛鈎。但在1971年美元和黃金也脫鉤了。現在的世界,又處在動盪之中了。
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如果未來出現大混亂,尤其是美國霸權全面衰落了,這個世界還能回到金本位嗎?我很懷疑這一點,當然關鍵是這種大混亂是混亂到什麼程度。現在世界上大部分央行的黃金都存在美國,如果大混亂到大家都不來往了,那些紙面上的記載或者是電腦中的記載,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但是,如果國際世界出現大混亂,最安全的地方還是美國,所以大家還是會把財富包括黃金在內,這些貴重的資產存在美國。那這種混亂反而有利於美元的地位,也就不一定再需要金本位了。
郭君說,現在已經有一種趨勢了,比特幣有可能也變成一種財富和價值的儲存工具。比特幣比黃金更好的地方是,它不需要依靠美國和美元這種霸權。所以有些國家已經開始考慮,把比特幣作為國家財富儲備工具的一個可能性了,甚至包括美國。所以我覺得,如果按照目前這種趨勢發展下去,類似比特幣的數字貨幣,很可能會成為財富儲備的一種工具。未來可能是多種工具共存,黃金、數字貨幣等等。
李恆青在《菁英論壇》表示,黃金現在一直在作為一個投資的工具,美元跟黃金脫鉤了以後,各國都把它們的財富最後錨定在美元上,這一點是現在國際貿易的一個基本的考量。
但是,金磚幾個國家就開始說,我們現在是不是要搞金磚的貨幣體系。尤其是俄羅斯、中國,跟美國有直接地緣政治衝突的國家,更是躍躍欲試,結果碰上了川普。川普總統就非常明確地告訴他們,你們誰要是敢做這件事情,誰幹我就打誰。結果大家一看,爭先表示,說我們不幹,我們絕對沒想過。
可以想像,實際上在這個過程當中,現在美元是作為全球主要交易的一個手段,也是財富錨定的基礎。但是黃金也同樣是這樣一個基礎,但它不是變成一個交易的工具。
李恆青說,對於比特幣或者其它的加密貨幣,能不能成為類似於黃金的投資或者是財富儲藏的一個機會,我其實有些懷疑。因為財富儲藏的機會、工具,一般情況下幣值相對穩定,雖然在不斷地升或者是有中間波動,但是主體來說是穩定的,而且是在投資者承受能力的範圍之內。如果要是超出這個,比如象比特幣波動太大了,一會兒上到了10萬,有的時候一下打成5萬了,一下掉了20%、30%,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它的幣值太不穩定了。所以,很難變成這樣一個機會,它更多的是變成了賭博的一個機會。大家去挖礦,挖著了就賺到了。所以我倒覺得從整體、從歷史上來看,目前還是投資黃金或者是貴重的有色金屬,是最穩定的。
新唐人、大紀元推出的新檔電視節目《菁英論壇》,是立足於華人世界的高端電視論壇,該節目將彙集全球各界精英,聚焦熱點議題,剖析天下大勢,為觀眾提供有關社會時事和歷史真相的深度觀察。
本期《菁英論壇》全部內容,敬請線上收看。
《菁英論壇》製作組
轉載和引用《菁英論壇》文章 ,請保持原文內容,並標明出處。
(責任編輯:劉明湘)

推薦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