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7月29日訊】16.平型關大捷
中共一直把平型關戰役吹得神乎其神。其實平型關戰役的主力根本不是八路軍而是國軍劉茂恩將軍率領的第15軍,整個平型關戰役是由劉茂恩將軍親自指揮的。中共宣傳的所謂「平型關大捷」其實是「蔡家峪伏擊半徒手小股輜重日軍得手的小戰」,「平型關」及「大捷」不過是中共為欺世盜名,隱瞞其擅自逃離主戰場的罪行而故意誇大事實的說法。
而這種欺世盜名之所以能夠實施,也是中共鑽了國府軍委會規定的漏洞。照國府軍委會規定,為保守軍事祕密,戰況之報導不得公佈國軍番號,故國軍在淞滬及各地戰績,從未發表番號,劉茂恩將軍之15軍的英勇作戰,亦複如此。只有八路軍則不顧國家機密,違反此項規定,故意發表自己番號與戰績向全國報導宣傳,以達到擴大影響、欺世盜名之目的。
真實的平型關大捷與劉茂恩將軍的名字是分不開的。
劉茂恩,字書霖,河南鞏縣神堤村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輜重兵科畢業。1932年冬,劉茂恩將軍率軍進入豫鄂皖地區追擊燒殺搶劫的紅四軍,土橋鋪一役,殲滅紅四軍7000多人,將徐向前殺得大敗而逃,數年後徐向前仍然對劉茂恩部隊大炮的威力記憶猶新。1934年10月,劉茂恩將軍升任第15軍軍長。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8月20日,國民政府國防會議特將山西、察哈爾、綏遠劃為第二戰區,由山西綏靖主任閻錫山任司令長官。劉茂恩將軍以第13軍團軍團長兼第15軍軍長的身份,增援石家莊。後因南口、張家口先後失陷,國軍退守雁門關、平型關、陽方口一帶。為確保山西,以牽制華北侵華日軍的行動,九月初,劉茂恩將軍奉命率軍自石家莊馳援山西,以15軍佔領平型關正面陣地,向東延長四十裡,西至北樓口八十裡,軍部設在平型關後的小冶鎮。
侵華日軍攻陷大同後,以鉗形攻勢繼續向恆山、五臺山區進犯。據親自指揮平型關戰役的劉茂恩將軍的《平型關之役始末》回憶錄記載:
「其第五師團(板垣征四郎)主力,及臨時配屬之關東軍獨立混成第21旅團(酒井鎬次),共約一萬多人,於9月22日發動攻勢,次日上午二時許,約千餘人突入平型關,15軍正在激戰中,忽然右側翼遭受攻擊,十時許、敵已進至恆山(標高二二一九公尺)東南五十四裡地方,第65師194旅387團截擊於隘路內,同時 388團由兩側高地,憑依險阻,俯衝夾擊,並用火力與逆襲,反覆搏鬥,迭挫頑敵,正欲予以聚殲之際,忽有千餘之敵由東面向388團左側背猛撲,在短促時間內,發生四、五次劇烈的肉搏戰鬥,雙方傷亡慘重,殘敵被迫向團城口、蔡家峪方向潰竄。第388團之第一、二兩營,自營長陳寶山、張全興以下軍官死傷29 員,士兵陣亡約400名。」
「至於18集團軍(八路軍) 則是協同參加左翼雁門關一帶,所以在主戰場正面沒有見到他們的影子。在敵軍第五師團(板垣征四郎)主力進攻平型關及團城口(在平型關西三十二裡),情況緊急,早已跑開了,林彪部潛藏在關右山區楊鎮。9月23、4日,敵軍攻來,15軍給以嚴重打擊,第二營(張全興)官兵均受傷;幸第一營(陳寶山)及時增援,牽制敵軍,予以夾擊,才把日軍打跑。以後林彪獲知敵軍輜重隊400來人,多數徒手,少數步槍,在蔡家峪落後,乃以‘以大嚇小’的手法乘機出襲,虛晃一下就逃之夭夭。中共為了掩飾他們隨便逃走,後來竟誇大宣傳什麼‘平型關大捷’,以欺騙世人,從此便不聽中央,到處遊來遊去,襲擊國軍,破壞抗戰,證明我的顧慮是不錯的。」
「9月25日、由平型關突入之敵,被我晉軍圍困於六郎城(平型關西北十二裡),雙方相持,甚為激烈。9月29日、敵用汽車轉運大部兵力,增派獨立混成第11旅團(鈴木重康),亦系關東軍臨時配屬作戰,由懷仁縣南進,突破34軍(楊澄源)及33軍防地雁門關及大小石口堡,從茹越口堡(在繁畤縣北六十裡)竄入,直撲鐵角嶺,沿滹沱河北岸進犯。30日,陷繁峙縣,威脅平型關一帶15軍之後方,我軍分兵馳援不及,遂於30日之夜奉命轉進。正是一點突破,全線崩潰的慘痛局面,不堪收拾。」
從劉將軍的回憶錄來看,中共宣傳的所謂「平型關大捷」其實是「蔡家峪伏擊半徒手小股輜重日軍得手的小戰」。另據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於1942年12月18日,在太行區營級及縣級以上幹部會議上作的「關於華北根據地工作的報告」,也說: 「關於群眾遊擊戰,是從平型關戰鬥之後,更加認識到其重要性。平型關是一次完全的伏擊戰,是敵人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但是結果我們沒有能俘獲一個活日本兵,只繳到不上一百條的完整步槍。」(中共中央華中局宣傳部1943年8月20日出版之黨內祕密刊物 「真理」第十四期。)為什麼只繳獲不到一百支完整步槍,劉將軍文中的回憶:「敵軍輜重隊400來人,多數徒手,少數步槍」,就完全回答了這個問題。
中共的「平型關大捷」宣傳材料中故意誇大及無中生有的事情有:
(1)將「在蔡家峪落後」誇大成了「平型關」;
(2)將「繳到不上100條的完整步槍」誇大了十倍變成了「步槍1000餘支」;
(3)將「多數徒手,少數步槍」憑空生出「機槍20餘挺,火炮一門」;
(4)將「敵軍輜重隊400來人,多數徒手,少數步槍」誇大十倍且變成了主力作戰部隊,變成了「敵板垣師團第21旅團主力約4000餘人,100餘輛汽車在前,200多輛大車在中間,少數騎兵殿後,聯成一線,沿著公路向平型關前進。」
(5)將「虛晃一下就逃之夭夭」誇大成了「中國軍隊取得的自抗戰以來第一次大勝利」 。
400來人也算是大勝利而且是第一次大勝利?國軍此前已與日軍作戰(熱河、長城抗戰...)了六年,在後來的八年全面抗戰時期,蘆溝橋是國軍打響了第一槍。8月 14日,國軍與日軍的淞滬會戰開始,國軍幾十萬大軍已與日軍主力戰鬥了一個多月,才有9月25日八路軍的蔡家峪伏擊戰,國軍淞滬抗戰殲敵九萬多人(日方說四萬多人),且是侵華日軍陸軍的主力部隊,外加四艘航空母艦的空中支援,與此相比那八路軍在蔡家峪的伏擊戰如何能稱的上是大捷,又哪裡是什麼第一次大勝利?(作者:揭露)
17.神奇的地雷戰
大凡中共掌權後在大陸長大的中國人,幾乎都看過電影《地雷戰》,看過幾遍甚至上十遍的也不在少數。在這部電影裡,作為中共抗日一大發明的地雷戰被吹得神乎其神,打得日本鬼子簡直就是聞風喪膽,一敗塗地,因此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幾十年過去了,在筆者的記憶中,電影裡的畫面仍栩栩如生。直到最近看了一位曾在太行山老抗日根據地插隊的老知青寫的文章,方知真實的地雷戰跟電影裡的描寫相去甚遠!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說:
因為是抗日老根據地,所以還有機會聽到許多革命教科書上所沒有提到的非革命故事。其中之一就是地雷戰。話題是由電影「地雷戰」引出來的。我們村是公社所在地,每年縣電影隊會來放幾回電影。屆時鄉親們總是扶老攜幼扛著凳子夾著褥子等前往觀看。因為那年月裡多數電影都成了「毒草」,所以電影隊放來放去就那麼幾部片,國產片大體就是「老三戰」:地雷戰,地道戰,和南征北戰。看得次數多了,大人孩子都會背電影裡的臺詞。有些臺詞還成了全民性的常用語。我上大學時聽美國之音廣播,竟聽到那美國佬周幼康也會說「反正各村有自己的高招」。可見「老三戰」影響力已經越出了國界。
老三戰的情節也是噲炙人口的。「地雷戰」裡的許多情景至今仍然栩栩如生。黨的歷史教科書也不時提到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展開地道戰,地雷戰的英勇事蹟,以此證明黨是積極抗日的,而且還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然而,在抗日戰爭時親手玩過地雷的老鄉們說起來,則完全是另一回事。「誰也不待見那個物件」,這是提起「地雷戰」話頭後的第一句評論。「不待見」在這裡是討厭的意思。從沒有聽到村裡任何一個老鄉對地雷戰表示過好感。有人還表現出「深惡痛絕」的感情。為什麼?只因為「地雷淨害老百姓」。
獲得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國際禁雷運動組織曾用數位向世人證明:地雷殺死的平民遠遠多於軍人。其實太行山的農民們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知道這個事實了,只是他們沒有機會向國際社會表達而已。
老鄉們很懂地雷的:地雷總要埋在人走的道上吧,那條道咱們男女老少騾馬牛羊天天要走好幾趟,鬼子們十天半月也不定來一回,你說它炸誰?埋雷的幹部也非常難,白天是不能埋的,只好頭晚上埋,天亮前起出來。每天傍黑後,幹部就得挨家挨戶問,看看還有誰出了村還沒回來。直到弄清都回來或者出去的人今晚不回來了,才敢出去把雷埋下。回來後也不敢睡死。因為勤勞的中國農民五更天甚至四更天就想起來出去幹活,所以你得起的更早才能趕在鄉親們之前把雷起出來。有位長輩記得他有一天睡誤了,醒來一看天已亮,嚇得連鞋也沒穿就往村外猛跑,腳被扎得滿是血。幸虧那天下雨,沒有早起出村的人,才沒有出事。而其他村就發生過把早起的農民炸死,把夜裡外出請醫生的人炸傷的事。
埋雷得罪鄉親,沒人願意幹。但八路軍就要你幹,黨員幹部就只好執行。八路讓埋雷,並不是為了保護鄉親,而是為了保護自己。地雷響等於報警,八路就可以及時轉移。而鬼子是兇狠的。要是炸了他們的人,他們就把周圍幾個村子都給點火燒了。每到這個時候八路又總是躲的無影無蹤。老鄉們怎能不埋怨?他們又氣又怕,有時就把火發在本村的黨員身上。有一次八路把鄰村的維持會長斃了。鬼子出來報復,路過我們村時把臨街的一排房子也給點了。鬼子過去後老鄉們出來救火,卻故意不幫幹部的家,只有幾個黨員們互相幫著救,結果損失非常慘。
擺弄地雷者自己的命也時常懸在半空。那時的地雷很雜,不少來自美國蘇聯等國。八路裡能看懂洋文的人極少,而村裡的幹部甚至連漢字也識不了幾個。沒有經過認真訓練,憑個大概就開始擺弄。那些地雷需要經常埋下又起出來,一不當心就出事。尤其是有的雷半夜裡被野獸趟過一腳卻沒有炸,雷弦已經拉出一多半,你去起雷時稍碰一碰就可能炸。外村就有人這樣不明不白地送了命。
整個抗戰期間,那一帶地區沒聽說哪個鬼子被地雷消滅,倒是老鄉和民兵被傷了不少。有的人甚至講,沒炸死鬼子倒好,要不惹來鬼子報復,還不定多遭多少罪咧。
18.皖南事變是國民黨不打外戰專打內戰的陰謀
「皖南事變」一向被中共說成是國民黨不打外戰專打內戰的陰謀,周恩來稱其為「千古奇冤」,但事實恰恰相反。事變前夕,毛澤東正想方設法促使史達林同意他打全面內戰,並出兵相助。為達到這個目的,他有意設下陷阱,把項英率領的孤零零的新四軍總部送給蔣介石的部隊去殺戮,逼蔣介石開第一槍。
時任新四軍政委的項英是毛的宿敵。當年在江西蘇區,他曾想制止毛用血腥暴力打「AB團」,毛因此誣陷他是「AB團」的後臺。後來,他又反對帶毛長征,預見到毛會伺機奪權。直到「皖南事變」發生前,他仍不改對毛的批評態度,甚至嘲弄毛。
1940年底,新四軍百分九十的部隊已被毛調到江北,組成了江北指揮部,由劉少奇負責,唯一留在江南的是項英率領的新四軍總部,只有一千工作人員、八千部隊,不到新四軍的百分之十,駐紮在黃山之側的雲嶺。
這年7月,蔣曾下令新四軍北上去華北,把長江流域讓給國民黨,毛曾置之不理。到了12月,毛又令項英過江到長江以北。
過江有兩條路,一條直端端北上,渡口在皖南的繁昌、銅陵,另一條朝東南方向走,在長江下游的鎮江渡江。12月10日,蔣介石規定項英走皖東路,因為鎮江一帶國民黨韓德勤部正在和新四軍打仗,他怕項英的部隊去參戰。他給名義上是項英的上級的國民黨長官顧祝同發電報說,「查蘇北匪偽不斷進攻翰部,為使該軍江南部隊,不致直接參加對韓部之攻擊,應不准其由鎮江北渡,只准其由江南原地北渡。」
毛沒有向蔣表示異議,29日,他批准了走這條路線,對項英說:「同意直接移皖東分批渡江。」但第二天,毛突然打電報要項英改走蔣介石專門否決的蘇南路線:「走蘇南為好。」這一路線改變,毛沒有通知蔣介石。
蔣介石還以為項英會按他的要求走皖東,於1941年1月3日發電報給新四軍總部,重申皖東路線,並說他「沿途已令各[國民黨]軍掩護。」
項英發現蔣介石並不知道路線已改,趕緊在4日給蔣介石發了封電報通知他。這封關鍵電報沒有到達蔣介石手裡──原因在毛。
此前,毛早已明令禁止中共將領直接跟蔣介石聯繫,所有的聯絡都必須經過他,再由周恩來轉。毛把項英給蔣的電報壓下了。
毛澤東壓下項英1月4日關鍵電報的證據,是他在1月13日給重慶周恩來的電報。裡面說:「軍機前轉上葉、項支日[四日]致蔣電,措詞不當,如未交請勿交。」 這不僅說明毛不讓周恩來轉項英電報,而且說明毛是在13或前一兩天才把項英四日的電報發給周,這時國民黨軍對項英部隊的攻擊,已經在持續一個星期後結束。
項英發完電報又等了若干小時,拖到當天夜裡才出發。他以為蔣介石應該得到改變路線的消息了,沿途駐紮的國民黨軍隊也應該接到命令,給他讓路了。
1941年1月4日的夜晚,風雨交加,項英和一萬新四軍撞入了國民黨十幾萬大軍的駐地。這些軍隊沒有得到項英要過路的通知,以為是新四軍來挑釁,就開了火。早已因黃橋之戰中國民黨將領被打死而痛恨新四軍的顧祝同,6日下令把項英的部隊「徹底加以肅清」。皖南事變就這樣爆發了。
慌張的項英發了一封又一封電報給延安,要毛向國民黨交涉停火,但毛毫無動靜。到了9日,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劉少奇電毛談起項英的情況,毛才回電說他什麼情況也不知道,5日以後就沒有得到過項英的電報:「得葉[挺]、項5日報告,他們4日夜間開動,5日晨到太平、涇縣間,此後即不明了。」
1月6日到9日,是國民黨軍圍殲項英部最激烈的四天,毛沒接到過項英的電報?在這些日子裡,項英的電臺不斷發出求救電訊,劉少奇都收到了,獨獨毛沒收到?真是沒收到,為什麼不設法恢復聯繫?在這樣重要的時刻?
毛的電臺似乎總在關鍵時刻合著他的心思出故障。西安事變時,他也聲稱沒收到莫斯科要他協助釋放蔣介石的指令。現在他又稱沒收到項英向他求救的一連串電報。毫無疑問,毛不想為新四軍解圍,毛要蔣介石殲滅他們。這樣莫斯科才可能批准他打全面內戰。同時,他也可以一箭雙雕,除掉項英這個心腹之患。
在收到劉少奇1月9日發給毛的電報後,毛的電臺奇跡般恢復運作了。10日,新四軍總部報告毛:「支持4日夜之自衛戰鬥,今已瀕絕境,幹部全部均已準備犧牲。」「請以黨中央及恩來名義,速向蔣、顧交涉,以不惜全面破裂威脅,要顧撤圍,或可挽救。」然而,毛仍舊一動不動。
10日那天,項英自己給蔣介石打了封電報,懇求蔣撤圍。這封電報他再次發給毛轉,毛又再次把它壓了下來。毛對周恩來說,項英的這封電報比前一封「立場更壞」,「此電決不能交,故未轉你處。」
11日晚間,周恩來在重慶開酒會,慶祝《新華日報》三周年。毛澤東關於新四軍總部被圍攻的電報這時姍姍來到,由周對慶祝會上的人宣佈。但就是這份電報也不是叫周恩來向國民黨交涉停火,而只是泛泛的情況通報。
遲至12日毛才讓周「向國民黨提出嚴重交涉,即日撤圍」。但毛故意降低了形勢的嚴重性、緊急性,用「據雲尚可固守七天」的謊言替代新四軍總部早已報告的「今已瀕絕境」。周恩來在13日才向國民黨提出抗議。蔣介石已經在前一天主動下令停止攻擊了。
就在13日這一天,毛突然活躍起來,叫周恩來「向全國呼籲求援」。他命令部隊:「軍事上立即準備大舉反攻。」「已不是增兵威脅問題,而是如何推翻蔣介石統治問題。」「一下決心,就要打到四川去,打到底。」
如前所說,毛的最主要目的是促史達林出兵。1月15日周恩來去見蘇聯大使潘友新,說中共急需蘇聯的拯救。潘潑了他一頭冷水。潘在他的只給蘇聯高層看的回憶錄裡指出,他當時就懷疑皖南事變是毛澤東有意送項英去死,而周恩來不斷向他撒謊。比如,周對潘謊說新四軍總部同延安的電訊聯繫是13日下午斷的,跟毛撒的謊,即6日到9日斷的,對不上號。顯然周明白毛的版本不能說給蘇聯人聽,他們一聽就會知道是撒謊。
毛不滿意潘友新,直接向莫斯科呼籲懇求,用蘇聯人的話說是發了「一封又一封歇斯底裡的電報」。毛說蔣介石的計畫是全殲新四軍,然後消滅八路軍,然後「摧毀中國共產黨」,「我們有被斬盡殺絕的危險。」說來說去,就是要史達林幫助他打全面內戰。特別要求「呈交史達林同志,使他能夠估量中國形勢,考慮能否給我們具體的軍事援助。」這裡的「軍事援助」, 指的不僅是軍火資金,而且是出兵。
毛硬要把莫斯科拉進中國打仗,使史達林大為不快。1月21日在列寧忌辰紀念儀式上,史達林以新四軍軍長葉挺暗喻毛。史達林稱葉為「一個不守紀律的打游擊的,」「查查看[皖南事變]是不是他挑起的。我們也有些打游擊的,人是好人,但我們不得不把他們槍斃掉,就是因為他們不守紀律。」季米特洛夫再次警告毛,口氣比以前更堅決:「不要挑起破裂」。
毛固然沒能挑起全面內戰,但他贏得了一系列勝利。首先是他的宿敵項英死了。項英在蔣介石下令停火後逃了出來,3月14日深夜,在一個山洞裡睡覺時,被副官開槍打死。
還在項英剛剛擺脫國民黨的包圍圈時,毛澤東就迫不及待地以中央名義發決定,給項英冠以種種罪名,把皖南事變說成是他的罪過,影射項英是內奸:「此次失敗,乃項、袁[國平]一貫機會主義領導的結果」。
毛的第二個勝利是蔣介石因為害怕大打內戰,在蘇聯和美國的壓力下,允許新四軍留在長江流域。
蘇聯的崔可夫將軍威脅蔣,蘇聯可能會停止提供軍火。美國的羅斯福總統也跟史達林一樣,想要中國牽制日本,把日本陷在這個大泥沼中,不希望中國發生內戰。皖南事變時,美國媒體報導,華盛頓打算把美國準備給蔣的五千萬美金貸款掛起來,等中國不打內戰了再說。
迫於一系列國際上的壓力,皖南事變後,蔣在1月29日叫他駐蘇聯大使請克裡姆林宮調停,也就是說讓蘇聯人出價,問他們到底要什麼。蘇聯人要蔣介石讓新四軍留在長江流域,中共奪取的別的地盤也都照樣不動,蔣介石一一答應。
19.延安大生產運動
在中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中,經常可以見到抨擊某某地方軍閥割據一方、種售大煙、殘害人民、罪惡滔天一類的說辭。誰都不會想到,在公開場合對鴉片表現得如此深痛惡絕的中共,在抗戰中竟然曾是種植和銷售鴉片的超級大戶。
「花藍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來好風光,好地方來好風光,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許多中國人都很熟悉郭蘭英演唱的這首《南泥灣》,它以動人的旋律歌頌了中共自稱的「延安大生產運動」,曾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歲月裡,唱徹中國大陸。然而,善良的人民卻壓根不知道,那花籃裡飄出來的竟是罌粟的香味——因為三五九旅在南泥灣種的主要不是糧食,而是鴉片。
由於種植和販賣鴉片實在不是什麼體面光彩的事情,所以中共當年統一將它稱為「土特產」。這種「土特產」交給山西、河北的八路軍經營時,則一律稱之為「特品」或「特種物資」。
一、革命的生意經
一般認為,從1940年冬開始,「皖南事變」前後,國民黨政府就停止給八路軍發軍餉,用毛澤東的話說:「蔣委員長不給我們開飯了。」那時整個陝甘寧邊區窮到沒有飯吃、沒有衣穿的地步。毛澤東情急之下,將南漢宸委為陝甘寧邊區財政廳長兼邊區參議會祕書長。南氏掌印後,就「新官上任三把火」,立即扭轉了邊區的財政窘境。
第一把火是糾正「片面施行仁政」的作法,組織征糧工作團下鄉,讓老百姓把手裡的糧食「自願」地交上來。例如有些地方誌或文史資料中曾寫道:「群眾寧肯以野菜度日,也不讓八路軍子弟兵挨餓。」這真是絕妙極了!
第二把火是趁日偽軍控制山西及蘇北的池鹽產地之際,集中收購陝甘寧地區池鹽產地的民間產鹽,同時組織部隊打鹽,然後將鹽價提高一倍。山西方面的國民黨部隊不同意這一價格,南氏便下令不准外運,直到國民黨部隊的庫存告罄,邊區政府自然發了一筆鹽財。
第三把火便是由邊區政府統一進行所謂的「土特產」即鴉片經營」。邊區政府裡一直有人反對經營這種生意,有幾位老同志還給毛澤東寫了兩封信,歷數經營「土特產」的弊端。另外,西北局的一些領導,包括司令員高崗在內,也都是這個意見:「寧可餓死,也不能做這個買賣。」為此,毛澤東又召見南漢宸,囑咐說:「我們要向人民說清楚,向全體幹部說清楚,使大家都瞭解,我們不得不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抗日和革命。為了這個目的,我們必須犧牲一切。」
有了毛澤東的支持,南漢宸便依靠經營「土特產」籌措到錢財,用這些「土特產」從國民黨地區交換過來革命所必不可少的軍用和民用物資。一般認為,販賣土特產的收入要占到邊區財政收入的半數以上,個別時候要占到三分之二左右。
僅一年的工夫,鴉片就解決了中共的困難。1943年2月9日,毛電告周恩來:「邊區財政難關已度過,現黨政軍積蓄資產值邊幣五萬萬以上(合法幣二萬萬五千萬以上)。」這個數字六倍於陝甘寧邊區1942年的政府預算七千九百萬元。據蘇聯人1943年估算,中共賣了四萬四千七百六十公斤鴉片,價值二十四億法幣(相當於今天六億四千萬美金)。到1944年,用謝覺哉的話說,中共很富了,而這「無疑是由特貨」來的。
南漢宸因扭轉邊區財政狀況,「功」不可沒,而得到毛的特別器重。一次江青見到南漢宸夫人王友蘭,曾拍著她的肩膀,豎起了大拇指說:「你的愛人真行,毛主席誇獎他,說他是這個!」中國掌權後,南漢宸因有此救黨大功,被任命為中國人民銀行首任行長之職。
二、莫斯科特派員日記中的有關記載
塔斯社記者、莫斯科駐延安的特派員彼得•弗拉基米若夫尤在他的《延安日記》裡對延安的鴉片交易有詳細的描述。他在《延安日記》裡寫道:「到處在做非法的鴉片交易。例如,在茶陵,遠在後方的一二零師部,撥出一間房子來加工原料,製成鴉片後就從這裡運往市場……」,「政治局已經任命任弼時為鴉片問題專員……」
當彼得問及毛澤東:「特區的農民往往由於非法買賣鴉片受到懲辦,而現在甚至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與機關也在公開地生產鴉片---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時,毛沒有吭聲,一旁的鄧發代毛回答說:「從前特區只是把鹽和堿運往國統區。我們一掛掛大車滿載著鹽出去,帶回來的錢袋卻是癟的,而且還只有一個錢袋。現在我們送出去一袋鴉片,就能夠帶回滿滿的一車錢。我們就用這些錢向國民黨買武器,回頭再用這些武器來收拾他們!……」
下面的幾段均摘自《延安日記》:
「中共政治局甚至批准,要加強發展公營的鴉片生產和貿易……要在一年內為中央政府所轄的各省的市場(叫作對外市場)至少提供一百二十萬兩的鴉片……」
「鴉片的事情,就是說罌粟的種植與加工,大部分將由部隊來做管。賀龍的一二零師所在地是最主要的提供鴉片的地區(這個師已長期做這項生意)……」
「毛澤東同志認為,種植、加工和出售鴉片不是件太好的事情。可是,毛澤東同志說,在目前形勢下,鴉片是要起打先鋒的、革命的作用,忽視這點就錯了,政治局一致支持中共中央主席的看法。」
此外,彼得還寫道:「解放區出現了一片怪現象。中共的部隊同樣也出現了這種怪現象。他們全都在盡可能地與淪陷區的日軍做生意……實際上晉西北各縣都充斥著五花八門的日貨,這些日貨都是由淪陷區日軍倉庫所直接供應的……」
從彼得的日記來看,鴉片的種植地區除了陝北外,晉西北也是個很重要的產區,主要還是因為這些根據地比較偏僻,日本人也來打擾得少,便於進行祕密、成規模的生產。其他一些根據地由於情況比較複雜,相對少一些(也不能說沒有,比如後面附件裡的就是冀魯豫邊區的,國民黨擋案中也曾提起浙西根據地也有此行徑)。
三、國民政府擋案中的有關記載
鑒於鴉片的銷售對象主要是國統區,不能不引起國府各有關官員的注意。下面是從國民政府擋案中摘錄的一部分有關記載目錄概要:
1940年10月29日,朱家驊、徐恩曾報告:山西共黨合作社公然售賣鴉片等情。
1941年7月16日,第42軍軍長楊德亮報告:中共迫商人販賣煙土。
1942年7月12日,財政部公債司抄送中共於隴東攤派公債、販運毒品等情報函。
1942年7月21日,傅作義(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報告:中共以種鴉片籌餉為由,拒絕國軍派隊巡查。
1942年7月28日,中央文化驛站榆林分站主任王廷齡報告:共黨在晉西北廣種鴉片情形。
1942年9月18日,朱紹良(第8戰區司令長官)報告,中共在陝甘擅征鹽稅及禁止法幣流通與傾銷鴉片。
1942年10月2日,42軍軍長楊德亮報告:中共關中分區以鴉片抵發薪餉,每人二兩。
1942年10月4日,朱紹良報告:中共於隴東推銷鴉片,以慶陽之驛馬關及合水之西華池為中心,分設土膏店。
1942年12月4日,傅作義報告:中共與日軍進行交易的情形。
1943年12月18日,朱紹良報告:中共當前運銷鴉片及強迫人民種植情形。
1944年3月25日,傅作義報告:中共令積極推銷煙土。
1944年4月4日,朱紹良報告:中共於合水西華池設煙土公司,大量傾銷鴉片。
1944年4月4日,朱紹良報告:中共在綏德廣種鴉片,並公開出售。
1944年10月18日,河南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劉茂恩報告:中共在豫鄂皖邊區強迫人民種植鴉片。
1945年5月30日,顧祝同(第3戰區司令長官)報告:中共於浙西擅設出口稅局並大量種植鴉片。
四、《謝覺哉日記》中的有關內容
如果有人不相信國民黨方面的報導或者外國人的記載,那麼在負責邊區政府事務的謝覺哉老先生的日記裡到可以提供一個佐證。謝在日記中把鴉片一律稱為「特貨」。下面摘錄幾條關於「特貨」的情況:
1)「就是特貨一項得的法幣占政府收入……盡夠支用。」(1944年1月18日,從這裡可以看出,僅「特貨」一項的收入就足夠邊區政府的支出開銷了)
2)「特貨多邊幣少,將來不得了」(邊幣收回,特貨跌價,買特貸的不得了)」(1944年3月12日,「特貨」之多,都到了跌價的地步)
3)「領導機關發動一件事,必須十分考慮周到,常常一小步差錯,在群眾中可鬧出大亂子。‘特貨內銷’即其一例。」(1944年3月14日,「特貨內銷」該不是指就地賣給當地群眾吧?難怪會出大亂子。)
4)「據調查邊區記憶體的法幣不下二萬萬元,無疑是由特貨補足普通物品入超而有餘來的。」(1944年4月9日,出售「特貨」的收入減去購貨開支,還有大量順差,竟不下兩億元)
從謝的日記中的上述記載中不難看出,「特貨」的經營幾乎是邊區唯一的大宗收入來源,且使得貧瘠的邊區得以扭「虧」為「盈」,是中共在八年抗戰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經濟基礎。
謝的日記裡還記了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個退伍軍人,用其積蓄買了幾兩「特貨」,準備外出出售,結果在關卡被查扣沒收,於是「變窮了」,一貧如洗,回來後向邊區有關政府部門要求經濟補助。從這一事例至少可以說明兩點:1)「特貨」交易的確是賺錢的買賣,當時從事這一行業的人並非個別;2)「特貨」不允許私人交易,而是「公家」的專利,這點和彼得日記中的描述也是一致的。
當年邊區種大煙的祕事也曾得到當地農民的證實,當人們詢問一些上了年紀的陝北老農時,得到的回答是:「那是共產黨讓種的咧。」
五、老紅軍幹部的回憶
有一位署名曉莊的作者曾在網路撰文提到他採訪到的一個陝北老紅軍的故事。該陝北老幹部是劉志丹當年的部下,據他回憶,國共抗日統一戰線形成後,他被派到山西參與掌管一個抗日根據地的財政。1941年該根據地因為實在窮得揭不開鍋了,不得不向延安方面告急。延安方面答應得非常痛快,沒幾天便派一支部隊護送一批毛驢和騾子馱運物資到了山西。山西方面驗貨時才發現,除了幾百件延安生產的土布軍裝外,還有幾百斤大煙土。押運人員還帶去了陳雲的親筆信,那信要求山西方面用這批煙土向當地國民黨軍隊或日偽佔領區換取必需的軍事物資和生活物資。
這位老幹部講到此處,問曉莊是否會唱那首著名的《南泥灣》,然後又憤憤地說:「什麼‘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說到處是大煙還差不多!」原來,這位老幹部當時因為對販賣大煙想不通,便被抽調回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受訓。根據邊學習、邊生產的原則,受訓期間前往南泥灣,與王震領導的三五九旅一同開荒種地。糧食確實種了一些,但好一點的地都被用來種了鴉片(想想上面的資料,每畝平均產量不過二三十斤,也委實低了點,這說明開荒的土地的確不是全種了糧食)。而且,王震的三五九旅還專門雇來工匠,把收穫的鴉片加工成煙土,然後交由陝甘寧邊區財政廳集中保管,隨時運往山西、河北等地,無論是國民黨軍守備區還是日偽佔領區,誰給錢就賣給誰。事實上,因為日偽佔領區很難進入,所以絕大部份邊區煙土都被賣到國民黨守備區,部份賣到民間,部份直接賣給國民黨軍隊。
那位老幹部說,他本人沒有參加過長征。他在抗大受訓時仍然表現出對我黨作販毒生意的無法理解,一些參加過長征的幹部笑他「少見多怪」。那些長征幹部還誇口說:「當年如果我們手裡沒有大煙土,早就餓死困死在長征路上了。」
六、「為人民利益而死」的張思德同志
在國內,年齡稍長者都知道毛澤東有個「老三篇」,一篇是讚揚神話人物的《愚公移山》,一篇是讚揚國際主義戰士的《紀念白求恩》,還有一篇是讚揚一個士兵的《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提到中共中央警衛團戰士張思德,在陝北安塞山中燒炭時因為炭窯崩塌而犧牲,他「為人民利益而死」,其死「重於泰山」。
但近來網上有人撰文,揭出張思德原來並不像《毛選》中注釋的那樣,是在燒炭時因塌窯而死,而是在被派到當地一處大煙加工廠參與燒制大煙時,因為煙窯崩塌而被活埋而死的。為什麼這種事要讓中央警衛團的人去幹?也不難理解,因為加工大煙的事情既要保密,又要保證參與這項工作的人不會中飽私囊,所以必須安排十分可靠、「黨性強」、「紀律性強」的人去幹。事實上,除了張思德,中央警衛團很多幹部、士兵都輪流參加過加工煙土的工作。只可歎的是,燒煙英雄居然也被立作楷模,還讓全國人民學習了數十年,也真是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附件:淮太西縣煙土稅徵收與管理暫行辦法(民國三十四年七月頒佈)
一、為了加強對敵經濟鬥爭,減輕人民負擔,管制煙土出口,爭取必需品的收入,特根據冀魯豫邊區政府稅收原則暨本縣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二、於本縣中心集市設立煙土總行,統一管理煙土行之經營與稅收事宜。
1、進行煙土經營之行戶(以下簡稱行戶),須按期向煙土總行呈請登記交納營業稅,領取營業許可證,在煙土總行監督與管理下進行營業。
2、煙土總行將根據實際情形在其他集市設置分行或集市管理員,分別負責各集市煙土稅收與營業管理事宜。
3、煙土總行得根據集市交易情形,規定一定行戶額數,超過規定額數時,由縣政府在呈請行戶中指定之,其餘可作為候補行戶。
4、合法經營之煙土行戶,可取得下列收入:
(一)介紹成交,可按買賣各給三分紅利。
(二)可按代收煙土稅總收入百分之十作為酬金。
5、總行得考核各行戶營業收稅及執行法令之情形,予以適當獎懲,必要時並可撤銷其營業許可權,由其他候補行戶的補之。
三、買賣煙土之商民必須將稅款向總行或合法營業之行戶進行交納,方准出口。
1、購買煙土人須首先向煙土總行或其代辦機關舉行登記,並取得許可證始得購買煙土。
2、購買煙土後,即由經手交貨之行戶收納煙土稅後始准出口。
3、不經買賣,而系直接出口之煙土,應先到納稅機關繳納稅款領取稅單,始准出口。
四、稅率
1、煙土稅率暫定徵收按售價百分之十五徵收之。
2、購買煙土人如以銀元黃金購煙土者,按百分之
五徵收,但只准在總行或其指定機關換兌。
五、罰則:
1、煙土行戶買賣煙土後,低報煙土價格因而漏稅者,查獲後,除補稅納款外,處以應繳稅款二倍之罰金。
2、購買煙土人,於購買後,實行走私漏稅者,查獲後除補稅外,另處相當於納稅額二倍之罰金。不經買賣關係走私漏稅者,其處罰適用於購貨走私辦法。
3、通過非法行戶(即未領取營業許可證之行戶)買賣煙土,查獲後,賣主處相當於煙土售價十分之一的罰金,買主除照章納稅外,處相當於煙土購價十分之四的罰金,非法行戶,依情節輕重,處五千元到兩萬元的罰金。
4、不經煙土行戶,私人買賣煙土者,查獲後賣主處相當於煙土售價十分之一的罰金,買主除照章補稅外,處相當於煙土購價十分之五的罰金。
六、提成:
1、緝私人員及脫離生產之其他工作人員,查獲漏稅或私行買賣煙土者,應按所得罰金百分之十獎勵查獲人;但每人每次不超過一千元。
2、商民行戶群眾發現有漏稅或私行買賣煙土事項者,有向煙土總行報告之權,因報告而查獲者,以所得罰金百分之二十作為提獎。
3、處罰許可權屬於縣政府或煙土總行,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個人不得自行處罰。
(按:「淮太西」縣系河南之淮陽、太康、西華三縣之一部劃編而成,隸屬於冀魯豫邊區第六專區,該專區又稱水東專區,因地處新黃河以東。本辦法第七條所稱水東辦事處,即指此而言。這個錄自印發之油印原件,是當年解放區種植鴉片的鐵證之一) (未完待續)
(新唐人版權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中共一直把平型關戰役吹得神乎其神。其實平型關戰役的主力根本不是八路軍而是國軍劉茂恩將軍率領的第15軍,整個平型關戰役是由劉茂恩將軍親自指揮的。中共宣傳的所謂「平型關大捷」其實是「蔡家峪伏擊半徒手小股輜重日軍得手的小戰」,「平型關」及「大捷」不過是中共為欺世盜名,隱瞞其擅自逃離主戰場的罪行而故意誇大事實的說法。
而這種欺世盜名之所以能夠實施,也是中共鑽了國府軍委會規定的漏洞。照國府軍委會規定,為保守軍事祕密,戰況之報導不得公佈國軍番號,故國軍在淞滬及各地戰績,從未發表番號,劉茂恩將軍之15軍的英勇作戰,亦複如此。只有八路軍則不顧國家機密,違反此項規定,故意發表自己番號與戰績向全國報導宣傳,以達到擴大影響、欺世盜名之目的。
真實的平型關大捷與劉茂恩將軍的名字是分不開的。
劉茂恩,字書霖,河南鞏縣神堤村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輜重兵科畢業。1932年冬,劉茂恩將軍率軍進入豫鄂皖地區追擊燒殺搶劫的紅四軍,土橋鋪一役,殲滅紅四軍7000多人,將徐向前殺得大敗而逃,數年後徐向前仍然對劉茂恩部隊大炮的威力記憶猶新。1934年10月,劉茂恩將軍升任第15軍軍長。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8月20日,國民政府國防會議特將山西、察哈爾、綏遠劃為第二戰區,由山西綏靖主任閻錫山任司令長官。劉茂恩將軍以第13軍團軍團長兼第15軍軍長的身份,增援石家莊。後因南口、張家口先後失陷,國軍退守雁門關、平型關、陽方口一帶。為確保山西,以牽制華北侵華日軍的行動,九月初,劉茂恩將軍奉命率軍自石家莊馳援山西,以15軍佔領平型關正面陣地,向東延長四十裡,西至北樓口八十裡,軍部設在平型關後的小冶鎮。
侵華日軍攻陷大同後,以鉗形攻勢繼續向恆山、五臺山區進犯。據親自指揮平型關戰役的劉茂恩將軍的《平型關之役始末》回憶錄記載:
「其第五師團(板垣征四郎)主力,及臨時配屬之關東軍獨立混成第21旅團(酒井鎬次),共約一萬多人,於9月22日發動攻勢,次日上午二時許,約千餘人突入平型關,15軍正在激戰中,忽然右側翼遭受攻擊,十時許、敵已進至恆山(標高二二一九公尺)東南五十四裡地方,第65師194旅387團截擊於隘路內,同時 388團由兩側高地,憑依險阻,俯衝夾擊,並用火力與逆襲,反覆搏鬥,迭挫頑敵,正欲予以聚殲之際,忽有千餘之敵由東面向388團左側背猛撲,在短促時間內,發生四、五次劇烈的肉搏戰鬥,雙方傷亡慘重,殘敵被迫向團城口、蔡家峪方向潰竄。第388團之第一、二兩營,自營長陳寶山、張全興以下軍官死傷29 員,士兵陣亡約400名。」
「至於18集團軍(八路軍) 則是協同參加左翼雁門關一帶,所以在主戰場正面沒有見到他們的影子。在敵軍第五師團(板垣征四郎)主力進攻平型關及團城口(在平型關西三十二裡),情況緊急,早已跑開了,林彪部潛藏在關右山區楊鎮。9月23、4日,敵軍攻來,15軍給以嚴重打擊,第二營(張全興)官兵均受傷;幸第一營(陳寶山)及時增援,牽制敵軍,予以夾擊,才把日軍打跑。以後林彪獲知敵軍輜重隊400來人,多數徒手,少數步槍,在蔡家峪落後,乃以‘以大嚇小’的手法乘機出襲,虛晃一下就逃之夭夭。中共為了掩飾他們隨便逃走,後來竟誇大宣傳什麼‘平型關大捷’,以欺騙世人,從此便不聽中央,到處遊來遊去,襲擊國軍,破壞抗戰,證明我的顧慮是不錯的。」
「9月25日、由平型關突入之敵,被我晉軍圍困於六郎城(平型關西北十二裡),雙方相持,甚為激烈。9月29日、敵用汽車轉運大部兵力,增派獨立混成第11旅團(鈴木重康),亦系關東軍臨時配屬作戰,由懷仁縣南進,突破34軍(楊澄源)及33軍防地雁門關及大小石口堡,從茹越口堡(在繁畤縣北六十裡)竄入,直撲鐵角嶺,沿滹沱河北岸進犯。30日,陷繁峙縣,威脅平型關一帶15軍之後方,我軍分兵馳援不及,遂於30日之夜奉命轉進。正是一點突破,全線崩潰的慘痛局面,不堪收拾。」
從劉將軍的回憶錄來看,中共宣傳的所謂「平型關大捷」其實是「蔡家峪伏擊半徒手小股輜重日軍得手的小戰」。另據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於1942年12月18日,在太行區營級及縣級以上幹部會議上作的「關於華北根據地工作的報告」,也說: 「關於群眾遊擊戰,是從平型關戰鬥之後,更加認識到其重要性。平型關是一次完全的伏擊戰,是敵人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但是結果我們沒有能俘獲一個活日本兵,只繳到不上一百條的完整步槍。」(中共中央華中局宣傳部1943年8月20日出版之黨內祕密刊物 「真理」第十四期。)為什麼只繳獲不到一百支完整步槍,劉將軍文中的回憶:「敵軍輜重隊400來人,多數徒手,少數步槍」,就完全回答了這個問題。
中共的「平型關大捷」宣傳材料中故意誇大及無中生有的事情有:
(1)將「在蔡家峪落後」誇大成了「平型關」;
(2)將「繳到不上100條的完整步槍」誇大了十倍變成了「步槍1000餘支」;
(3)將「多數徒手,少數步槍」憑空生出「機槍20餘挺,火炮一門」;
(4)將「敵軍輜重隊400來人,多數徒手,少數步槍」誇大十倍且變成了主力作戰部隊,變成了「敵板垣師團第21旅團主力約4000餘人,100餘輛汽車在前,200多輛大車在中間,少數騎兵殿後,聯成一線,沿著公路向平型關前進。」
(5)將「虛晃一下就逃之夭夭」誇大成了「中國軍隊取得的自抗戰以來第一次大勝利」 。
400來人也算是大勝利而且是第一次大勝利?國軍此前已與日軍作戰(熱河、長城抗戰...)了六年,在後來的八年全面抗戰時期,蘆溝橋是國軍打響了第一槍。8月 14日,國軍與日軍的淞滬會戰開始,國軍幾十萬大軍已與日軍主力戰鬥了一個多月,才有9月25日八路軍的蔡家峪伏擊戰,國軍淞滬抗戰殲敵九萬多人(日方說四萬多人),且是侵華日軍陸軍的主力部隊,外加四艘航空母艦的空中支援,與此相比那八路軍在蔡家峪的伏擊戰如何能稱的上是大捷,又哪裡是什麼第一次大勝利?(作者:揭露)
17.神奇的地雷戰
大凡中共掌權後在大陸長大的中國人,幾乎都看過電影《地雷戰》,看過幾遍甚至上十遍的也不在少數。在這部電影裡,作為中共抗日一大發明的地雷戰被吹得神乎其神,打得日本鬼子簡直就是聞風喪膽,一敗塗地,因此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幾十年過去了,在筆者的記憶中,電影裡的畫面仍栩栩如生。直到最近看了一位曾在太行山老抗日根據地插隊的老知青寫的文章,方知真實的地雷戰跟電影裡的描寫相去甚遠!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說:
因為是抗日老根據地,所以還有機會聽到許多革命教科書上所沒有提到的非革命故事。其中之一就是地雷戰。話題是由電影「地雷戰」引出來的。我們村是公社所在地,每年縣電影隊會來放幾回電影。屆時鄉親們總是扶老攜幼扛著凳子夾著褥子等前往觀看。因為那年月裡多數電影都成了「毒草」,所以電影隊放來放去就那麼幾部片,國產片大體就是「老三戰」:地雷戰,地道戰,和南征北戰。看得次數多了,大人孩子都會背電影裡的臺詞。有些臺詞還成了全民性的常用語。我上大學時聽美國之音廣播,竟聽到那美國佬周幼康也會說「反正各村有自己的高招」。可見「老三戰」影響力已經越出了國界。
老三戰的情節也是噲炙人口的。「地雷戰」裡的許多情景至今仍然栩栩如生。黨的歷史教科書也不時提到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展開地道戰,地雷戰的英勇事蹟,以此證明黨是積極抗日的,而且還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然而,在抗日戰爭時親手玩過地雷的老鄉們說起來,則完全是另一回事。「誰也不待見那個物件」,這是提起「地雷戰」話頭後的第一句評論。「不待見」在這裡是討厭的意思。從沒有聽到村裡任何一個老鄉對地雷戰表示過好感。有人還表現出「深惡痛絕」的感情。為什麼?只因為「地雷淨害老百姓」。
獲得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國際禁雷運動組織曾用數位向世人證明:地雷殺死的平民遠遠多於軍人。其實太行山的農民們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知道這個事實了,只是他們沒有機會向國際社會表達而已。
老鄉們很懂地雷的:地雷總要埋在人走的道上吧,那條道咱們男女老少騾馬牛羊天天要走好幾趟,鬼子們十天半月也不定來一回,你說它炸誰?埋雷的幹部也非常難,白天是不能埋的,只好頭晚上埋,天亮前起出來。每天傍黑後,幹部就得挨家挨戶問,看看還有誰出了村還沒回來。直到弄清都回來或者出去的人今晚不回來了,才敢出去把雷埋下。回來後也不敢睡死。因為勤勞的中國農民五更天甚至四更天就想起來出去幹活,所以你得起的更早才能趕在鄉親們之前把雷起出來。有位長輩記得他有一天睡誤了,醒來一看天已亮,嚇得連鞋也沒穿就往村外猛跑,腳被扎得滿是血。幸虧那天下雨,沒有早起出村的人,才沒有出事。而其他村就發生過把早起的農民炸死,把夜裡外出請醫生的人炸傷的事。
埋雷得罪鄉親,沒人願意幹。但八路軍就要你幹,黨員幹部就只好執行。八路讓埋雷,並不是為了保護鄉親,而是為了保護自己。地雷響等於報警,八路就可以及時轉移。而鬼子是兇狠的。要是炸了他們的人,他們就把周圍幾個村子都給點火燒了。每到這個時候八路又總是躲的無影無蹤。老鄉們怎能不埋怨?他們又氣又怕,有時就把火發在本村的黨員身上。有一次八路把鄰村的維持會長斃了。鬼子出來報復,路過我們村時把臨街的一排房子也給點了。鬼子過去後老鄉們出來救火,卻故意不幫幹部的家,只有幾個黨員們互相幫著救,結果損失非常慘。
擺弄地雷者自己的命也時常懸在半空。那時的地雷很雜,不少來自美國蘇聯等國。八路裡能看懂洋文的人極少,而村裡的幹部甚至連漢字也識不了幾個。沒有經過認真訓練,憑個大概就開始擺弄。那些地雷需要經常埋下又起出來,一不當心就出事。尤其是有的雷半夜裡被野獸趟過一腳卻沒有炸,雷弦已經拉出一多半,你去起雷時稍碰一碰就可能炸。外村就有人這樣不明不白地送了命。
整個抗戰期間,那一帶地區沒聽說哪個鬼子被地雷消滅,倒是老鄉和民兵被傷了不少。有的人甚至講,沒炸死鬼子倒好,要不惹來鬼子報復,還不定多遭多少罪咧。
18.皖南事變是國民黨不打外戰專打內戰的陰謀
「皖南事變」一向被中共說成是國民黨不打外戰專打內戰的陰謀,周恩來稱其為「千古奇冤」,但事實恰恰相反。事變前夕,毛澤東正想方設法促使史達林同意他打全面內戰,並出兵相助。為達到這個目的,他有意設下陷阱,把項英率領的孤零零的新四軍總部送給蔣介石的部隊去殺戮,逼蔣介石開第一槍。
時任新四軍政委的項英是毛的宿敵。當年在江西蘇區,他曾想制止毛用血腥暴力打「AB團」,毛因此誣陷他是「AB團」的後臺。後來,他又反對帶毛長征,預見到毛會伺機奪權。直到「皖南事變」發生前,他仍不改對毛的批評態度,甚至嘲弄毛。
1940年底,新四軍百分九十的部隊已被毛調到江北,組成了江北指揮部,由劉少奇負責,唯一留在江南的是項英率領的新四軍總部,只有一千工作人員、八千部隊,不到新四軍的百分之十,駐紮在黃山之側的雲嶺。
這年7月,蔣曾下令新四軍北上去華北,把長江流域讓給國民黨,毛曾置之不理。到了12月,毛又令項英過江到長江以北。
過江有兩條路,一條直端端北上,渡口在皖南的繁昌、銅陵,另一條朝東南方向走,在長江下游的鎮江渡江。12月10日,蔣介石規定項英走皖東路,因為鎮江一帶國民黨韓德勤部正在和新四軍打仗,他怕項英的部隊去參戰。他給名義上是項英的上級的國民黨長官顧祝同發電報說,「查蘇北匪偽不斷進攻翰部,為使該軍江南部隊,不致直接參加對韓部之攻擊,應不准其由鎮江北渡,只准其由江南原地北渡。」
毛沒有向蔣表示異議,29日,他批准了走這條路線,對項英說:「同意直接移皖東分批渡江。」但第二天,毛突然打電報要項英改走蔣介石專門否決的蘇南路線:「走蘇南為好。」這一路線改變,毛沒有通知蔣介石。
蔣介石還以為項英會按他的要求走皖東,於1941年1月3日發電報給新四軍總部,重申皖東路線,並說他「沿途已令各[國民黨]軍掩護。」
項英發現蔣介石並不知道路線已改,趕緊在4日給蔣介石發了封電報通知他。這封關鍵電報沒有到達蔣介石手裡──原因在毛。
此前,毛早已明令禁止中共將領直接跟蔣介石聯繫,所有的聯絡都必須經過他,再由周恩來轉。毛把項英給蔣的電報壓下了。
毛澤東壓下項英1月4日關鍵電報的證據,是他在1月13日給重慶周恩來的電報。裡面說:「軍機前轉上葉、項支日[四日]致蔣電,措詞不當,如未交請勿交。」 這不僅說明毛不讓周恩來轉項英電報,而且說明毛是在13或前一兩天才把項英四日的電報發給周,這時國民黨軍對項英部隊的攻擊,已經在持續一個星期後結束。
項英發完電報又等了若干小時,拖到當天夜裡才出發。他以為蔣介石應該得到改變路線的消息了,沿途駐紮的國民黨軍隊也應該接到命令,給他讓路了。
1941年1月4日的夜晚,風雨交加,項英和一萬新四軍撞入了國民黨十幾萬大軍的駐地。這些軍隊沒有得到項英要過路的通知,以為是新四軍來挑釁,就開了火。早已因黃橋之戰中國民黨將領被打死而痛恨新四軍的顧祝同,6日下令把項英的部隊「徹底加以肅清」。皖南事變就這樣爆發了。
慌張的項英發了一封又一封電報給延安,要毛向國民黨交涉停火,但毛毫無動靜。到了9日,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劉少奇電毛談起項英的情況,毛才回電說他什麼情況也不知道,5日以後就沒有得到過項英的電報:「得葉[挺]、項5日報告,他們4日夜間開動,5日晨到太平、涇縣間,此後即不明了。」
1月6日到9日,是國民黨軍圍殲項英部最激烈的四天,毛沒接到過項英的電報?在這些日子裡,項英的電臺不斷發出求救電訊,劉少奇都收到了,獨獨毛沒收到?真是沒收到,為什麼不設法恢復聯繫?在這樣重要的時刻?
毛的電臺似乎總在關鍵時刻合著他的心思出故障。西安事變時,他也聲稱沒收到莫斯科要他協助釋放蔣介石的指令。現在他又稱沒收到項英向他求救的一連串電報。毫無疑問,毛不想為新四軍解圍,毛要蔣介石殲滅他們。這樣莫斯科才可能批准他打全面內戰。同時,他也可以一箭雙雕,除掉項英這個心腹之患。
在收到劉少奇1月9日發給毛的電報後,毛的電臺奇跡般恢復運作了。10日,新四軍總部報告毛:「支持4日夜之自衛戰鬥,今已瀕絕境,幹部全部均已準備犧牲。」「請以黨中央及恩來名義,速向蔣、顧交涉,以不惜全面破裂威脅,要顧撤圍,或可挽救。」然而,毛仍舊一動不動。
10日那天,項英自己給蔣介石打了封電報,懇求蔣撤圍。這封電報他再次發給毛轉,毛又再次把它壓了下來。毛對周恩來說,項英的這封電報比前一封「立場更壞」,「此電決不能交,故未轉你處。」
11日晚間,周恩來在重慶開酒會,慶祝《新華日報》三周年。毛澤東關於新四軍總部被圍攻的電報這時姍姍來到,由周對慶祝會上的人宣佈。但就是這份電報也不是叫周恩來向國民黨交涉停火,而只是泛泛的情況通報。
遲至12日毛才讓周「向國民黨提出嚴重交涉,即日撤圍」。但毛故意降低了形勢的嚴重性、緊急性,用「據雲尚可固守七天」的謊言替代新四軍總部早已報告的「今已瀕絕境」。周恩來在13日才向國民黨提出抗議。蔣介石已經在前一天主動下令停止攻擊了。
就在13日這一天,毛突然活躍起來,叫周恩來「向全國呼籲求援」。他命令部隊:「軍事上立即準備大舉反攻。」「已不是增兵威脅問題,而是如何推翻蔣介石統治問題。」「一下決心,就要打到四川去,打到底。」
如前所說,毛的最主要目的是促史達林出兵。1月15日周恩來去見蘇聯大使潘友新,說中共急需蘇聯的拯救。潘潑了他一頭冷水。潘在他的只給蘇聯高層看的回憶錄裡指出,他當時就懷疑皖南事變是毛澤東有意送項英去死,而周恩來不斷向他撒謊。比如,周對潘謊說新四軍總部同延安的電訊聯繫是13日下午斷的,跟毛撒的謊,即6日到9日斷的,對不上號。顯然周明白毛的版本不能說給蘇聯人聽,他們一聽就會知道是撒謊。
毛不滿意潘友新,直接向莫斯科呼籲懇求,用蘇聯人的話說是發了「一封又一封歇斯底裡的電報」。毛說蔣介石的計畫是全殲新四軍,然後消滅八路軍,然後「摧毀中國共產黨」,「我們有被斬盡殺絕的危險。」說來說去,就是要史達林幫助他打全面內戰。特別要求「呈交史達林同志,使他能夠估量中國形勢,考慮能否給我們具體的軍事援助。」這裡的「軍事援助」, 指的不僅是軍火資金,而且是出兵。
毛硬要把莫斯科拉進中國打仗,使史達林大為不快。1月21日在列寧忌辰紀念儀式上,史達林以新四軍軍長葉挺暗喻毛。史達林稱葉為「一個不守紀律的打游擊的,」「查查看[皖南事變]是不是他挑起的。我們也有些打游擊的,人是好人,但我們不得不把他們槍斃掉,就是因為他們不守紀律。」季米特洛夫再次警告毛,口氣比以前更堅決:「不要挑起破裂」。
毛固然沒能挑起全面內戰,但他贏得了一系列勝利。首先是他的宿敵項英死了。項英在蔣介石下令停火後逃了出來,3月14日深夜,在一個山洞裡睡覺時,被副官開槍打死。
還在項英剛剛擺脫國民黨的包圍圈時,毛澤東就迫不及待地以中央名義發決定,給項英冠以種種罪名,把皖南事變說成是他的罪過,影射項英是內奸:「此次失敗,乃項、袁[國平]一貫機會主義領導的結果」。
毛的第二個勝利是蔣介石因為害怕大打內戰,在蘇聯和美國的壓力下,允許新四軍留在長江流域。
蘇聯的崔可夫將軍威脅蔣,蘇聯可能會停止提供軍火。美國的羅斯福總統也跟史達林一樣,想要中國牽制日本,把日本陷在這個大泥沼中,不希望中國發生內戰。皖南事變時,美國媒體報導,華盛頓打算把美國準備給蔣的五千萬美金貸款掛起來,等中國不打內戰了再說。
迫於一系列國際上的壓力,皖南事變後,蔣在1月29日叫他駐蘇聯大使請克裡姆林宮調停,也就是說讓蘇聯人出價,問他們到底要什麼。蘇聯人要蔣介石讓新四軍留在長江流域,中共奪取的別的地盤也都照樣不動,蔣介石一一答應。
19.延安大生產運動
在中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中,經常可以見到抨擊某某地方軍閥割據一方、種售大煙、殘害人民、罪惡滔天一類的說辭。誰都不會想到,在公開場合對鴉片表現得如此深痛惡絕的中共,在抗戰中竟然曾是種植和銷售鴉片的超級大戶。
「花藍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來好風光,好地方來好風光,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許多中國人都很熟悉郭蘭英演唱的這首《南泥灣》,它以動人的旋律歌頌了中共自稱的「延安大生產運動」,曾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歲月裡,唱徹中國大陸。然而,善良的人民卻壓根不知道,那花籃裡飄出來的竟是罌粟的香味——因為三五九旅在南泥灣種的主要不是糧食,而是鴉片。
由於種植和販賣鴉片實在不是什麼體面光彩的事情,所以中共當年統一將它稱為「土特產」。這種「土特產」交給山西、河北的八路軍經營時,則一律稱之為「特品」或「特種物資」。
一、革命的生意經
一般認為,從1940年冬開始,「皖南事變」前後,國民黨政府就停止給八路軍發軍餉,用毛澤東的話說:「蔣委員長不給我們開飯了。」那時整個陝甘寧邊區窮到沒有飯吃、沒有衣穿的地步。毛澤東情急之下,將南漢宸委為陝甘寧邊區財政廳長兼邊區參議會祕書長。南氏掌印後,就「新官上任三把火」,立即扭轉了邊區的財政窘境。
第一把火是糾正「片面施行仁政」的作法,組織征糧工作團下鄉,讓老百姓把手裡的糧食「自願」地交上來。例如有些地方誌或文史資料中曾寫道:「群眾寧肯以野菜度日,也不讓八路軍子弟兵挨餓。」這真是絕妙極了!
第二把火是趁日偽軍控制山西及蘇北的池鹽產地之際,集中收購陝甘寧地區池鹽產地的民間產鹽,同時組織部隊打鹽,然後將鹽價提高一倍。山西方面的國民黨部隊不同意這一價格,南氏便下令不准外運,直到國民黨部隊的庫存告罄,邊區政府自然發了一筆鹽財。
第三把火便是由邊區政府統一進行所謂的「土特產」即鴉片經營」。邊區政府裡一直有人反對經營這種生意,有幾位老同志還給毛澤東寫了兩封信,歷數經營「土特產」的弊端。另外,西北局的一些領導,包括司令員高崗在內,也都是這個意見:「寧可餓死,也不能做這個買賣。」為此,毛澤東又召見南漢宸,囑咐說:「我們要向人民說清楚,向全體幹部說清楚,使大家都瞭解,我們不得不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抗日和革命。為了這個目的,我們必須犧牲一切。」
有了毛澤東的支持,南漢宸便依靠經營「土特產」籌措到錢財,用這些「土特產」從國民黨地區交換過來革命所必不可少的軍用和民用物資。一般認為,販賣土特產的收入要占到邊區財政收入的半數以上,個別時候要占到三分之二左右。
僅一年的工夫,鴉片就解決了中共的困難。1943年2月9日,毛電告周恩來:「邊區財政難關已度過,現黨政軍積蓄資產值邊幣五萬萬以上(合法幣二萬萬五千萬以上)。」這個數字六倍於陝甘寧邊區1942年的政府預算七千九百萬元。據蘇聯人1943年估算,中共賣了四萬四千七百六十公斤鴉片,價值二十四億法幣(相當於今天六億四千萬美金)。到1944年,用謝覺哉的話說,中共很富了,而這「無疑是由特貨」來的。
南漢宸因扭轉邊區財政狀況,「功」不可沒,而得到毛的特別器重。一次江青見到南漢宸夫人王友蘭,曾拍著她的肩膀,豎起了大拇指說:「你的愛人真行,毛主席誇獎他,說他是這個!」中國掌權後,南漢宸因有此救黨大功,被任命為中國人民銀行首任行長之職。
二、莫斯科特派員日記中的有關記載
塔斯社記者、莫斯科駐延安的特派員彼得•弗拉基米若夫尤在他的《延安日記》裡對延安的鴉片交易有詳細的描述。他在《延安日記》裡寫道:「到處在做非法的鴉片交易。例如,在茶陵,遠在後方的一二零師部,撥出一間房子來加工原料,製成鴉片後就從這裡運往市場……」,「政治局已經任命任弼時為鴉片問題專員……」
當彼得問及毛澤東:「特區的農民往往由於非法買賣鴉片受到懲辦,而現在甚至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與機關也在公開地生產鴉片---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時,毛沒有吭聲,一旁的鄧發代毛回答說:「從前特區只是把鹽和堿運往國統區。我們一掛掛大車滿載著鹽出去,帶回來的錢袋卻是癟的,而且還只有一個錢袋。現在我們送出去一袋鴉片,就能夠帶回滿滿的一車錢。我們就用這些錢向國民黨買武器,回頭再用這些武器來收拾他們!……」
下面的幾段均摘自《延安日記》:
「中共政治局甚至批准,要加強發展公營的鴉片生產和貿易……要在一年內為中央政府所轄的各省的市場(叫作對外市場)至少提供一百二十萬兩的鴉片……」
「鴉片的事情,就是說罌粟的種植與加工,大部分將由部隊來做管。賀龍的一二零師所在地是最主要的提供鴉片的地區(這個師已長期做這項生意)……」
「毛澤東同志認為,種植、加工和出售鴉片不是件太好的事情。可是,毛澤東同志說,在目前形勢下,鴉片是要起打先鋒的、革命的作用,忽視這點就錯了,政治局一致支持中共中央主席的看法。」
此外,彼得還寫道:「解放區出現了一片怪現象。中共的部隊同樣也出現了這種怪現象。他們全都在盡可能地與淪陷區的日軍做生意……實際上晉西北各縣都充斥著五花八門的日貨,這些日貨都是由淪陷區日軍倉庫所直接供應的……」
從彼得的日記來看,鴉片的種植地區除了陝北外,晉西北也是個很重要的產區,主要還是因為這些根據地比較偏僻,日本人也來打擾得少,便於進行祕密、成規模的生產。其他一些根據地由於情況比較複雜,相對少一些(也不能說沒有,比如後面附件裡的就是冀魯豫邊區的,國民黨擋案中也曾提起浙西根據地也有此行徑)。
三、國民政府擋案中的有關記載
鑒於鴉片的銷售對象主要是國統區,不能不引起國府各有關官員的注意。下面是從國民政府擋案中摘錄的一部分有關記載目錄概要:
1940年10月29日,朱家驊、徐恩曾報告:山西共黨合作社公然售賣鴉片等情。
1941年7月16日,第42軍軍長楊德亮報告:中共迫商人販賣煙土。
1942年7月12日,財政部公債司抄送中共於隴東攤派公債、販運毒品等情報函。
1942年7月21日,傅作義(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報告:中共以種鴉片籌餉為由,拒絕國軍派隊巡查。
1942年7月28日,中央文化驛站榆林分站主任王廷齡報告:共黨在晉西北廣種鴉片情形。
1942年9月18日,朱紹良(第8戰區司令長官)報告,中共在陝甘擅征鹽稅及禁止法幣流通與傾銷鴉片。
1942年10月2日,42軍軍長楊德亮報告:中共關中分區以鴉片抵發薪餉,每人二兩。
1942年10月4日,朱紹良報告:中共於隴東推銷鴉片,以慶陽之驛馬關及合水之西華池為中心,分設土膏店。
1942年12月4日,傅作義報告:中共與日軍進行交易的情形。
1943年12月18日,朱紹良報告:中共當前運銷鴉片及強迫人民種植情形。
1944年3月25日,傅作義報告:中共令積極推銷煙土。
1944年4月4日,朱紹良報告:中共於合水西華池設煙土公司,大量傾銷鴉片。
1944年4月4日,朱紹良報告:中共在綏德廣種鴉片,並公開出售。
1944年10月18日,河南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劉茂恩報告:中共在豫鄂皖邊區強迫人民種植鴉片。
1945年5月30日,顧祝同(第3戰區司令長官)報告:中共於浙西擅設出口稅局並大量種植鴉片。
四、《謝覺哉日記》中的有關內容
如果有人不相信國民黨方面的報導或者外國人的記載,那麼在負責邊區政府事務的謝覺哉老先生的日記裡到可以提供一個佐證。謝在日記中把鴉片一律稱為「特貨」。下面摘錄幾條關於「特貨」的情況:
1)「就是特貨一項得的法幣占政府收入……盡夠支用。」(1944年1月18日,從這裡可以看出,僅「特貨」一項的收入就足夠邊區政府的支出開銷了)
2)「特貨多邊幣少,將來不得了」(邊幣收回,特貨跌價,買特貸的不得了)」(1944年3月12日,「特貨」之多,都到了跌價的地步)
3)「領導機關發動一件事,必須十分考慮周到,常常一小步差錯,在群眾中可鬧出大亂子。‘特貨內銷’即其一例。」(1944年3月14日,「特貨內銷」該不是指就地賣給當地群眾吧?難怪會出大亂子。)
4)「據調查邊區記憶體的法幣不下二萬萬元,無疑是由特貨補足普通物品入超而有餘來的。」(1944年4月9日,出售「特貨」的收入減去購貨開支,還有大量順差,竟不下兩億元)
從謝的日記中的上述記載中不難看出,「特貨」的經營幾乎是邊區唯一的大宗收入來源,且使得貧瘠的邊區得以扭「虧」為「盈」,是中共在八年抗戰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經濟基礎。
謝的日記裡還記了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個退伍軍人,用其積蓄買了幾兩「特貨」,準備外出出售,結果在關卡被查扣沒收,於是「變窮了」,一貧如洗,回來後向邊區有關政府部門要求經濟補助。從這一事例至少可以說明兩點:1)「特貨」交易的確是賺錢的買賣,當時從事這一行業的人並非個別;2)「特貨」不允許私人交易,而是「公家」的專利,這點和彼得日記中的描述也是一致的。
當年邊區種大煙的祕事也曾得到當地農民的證實,當人們詢問一些上了年紀的陝北老農時,得到的回答是:「那是共產黨讓種的咧。」
五、老紅軍幹部的回憶
有一位署名曉莊的作者曾在網路撰文提到他採訪到的一個陝北老紅軍的故事。該陝北老幹部是劉志丹當年的部下,據他回憶,國共抗日統一戰線形成後,他被派到山西參與掌管一個抗日根據地的財政。1941年該根據地因為實在窮得揭不開鍋了,不得不向延安方面告急。延安方面答應得非常痛快,沒幾天便派一支部隊護送一批毛驢和騾子馱運物資到了山西。山西方面驗貨時才發現,除了幾百件延安生產的土布軍裝外,還有幾百斤大煙土。押運人員還帶去了陳雲的親筆信,那信要求山西方面用這批煙土向當地國民黨軍隊或日偽佔領區換取必需的軍事物資和生活物資。
這位老幹部講到此處,問曉莊是否會唱那首著名的《南泥灣》,然後又憤憤地說:「什麼‘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說到處是大煙還差不多!」原來,這位老幹部當時因為對販賣大煙想不通,便被抽調回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受訓。根據邊學習、邊生產的原則,受訓期間前往南泥灣,與王震領導的三五九旅一同開荒種地。糧食確實種了一些,但好一點的地都被用來種了鴉片(想想上面的資料,每畝平均產量不過二三十斤,也委實低了點,這說明開荒的土地的確不是全種了糧食)。而且,王震的三五九旅還專門雇來工匠,把收穫的鴉片加工成煙土,然後交由陝甘寧邊區財政廳集中保管,隨時運往山西、河北等地,無論是國民黨軍守備區還是日偽佔領區,誰給錢就賣給誰。事實上,因為日偽佔領區很難進入,所以絕大部份邊區煙土都被賣到國民黨守備區,部份賣到民間,部份直接賣給國民黨軍隊。
那位老幹部說,他本人沒有參加過長征。他在抗大受訓時仍然表現出對我黨作販毒生意的無法理解,一些參加過長征的幹部笑他「少見多怪」。那些長征幹部還誇口說:「當年如果我們手裡沒有大煙土,早就餓死困死在長征路上了。」
六、「為人民利益而死」的張思德同志
在國內,年齡稍長者都知道毛澤東有個「老三篇」,一篇是讚揚神話人物的《愚公移山》,一篇是讚揚國際主義戰士的《紀念白求恩》,還有一篇是讚揚一個士兵的《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提到中共中央警衛團戰士張思德,在陝北安塞山中燒炭時因為炭窯崩塌而犧牲,他「為人民利益而死」,其死「重於泰山」。
但近來網上有人撰文,揭出張思德原來並不像《毛選》中注釋的那樣,是在燒炭時因塌窯而死,而是在被派到當地一處大煙加工廠參與燒制大煙時,因為煙窯崩塌而被活埋而死的。為什麼這種事要讓中央警衛團的人去幹?也不難理解,因為加工大煙的事情既要保密,又要保證參與這項工作的人不會中飽私囊,所以必須安排十分可靠、「黨性強」、「紀律性強」的人去幹。事實上,除了張思德,中央警衛團很多幹部、士兵都輪流參加過加工煙土的工作。只可歎的是,燒煙英雄居然也被立作楷模,還讓全國人民學習了數十年,也真是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附件:淮太西縣煙土稅徵收與管理暫行辦法(民國三十四年七月頒佈)
一、為了加強對敵經濟鬥爭,減輕人民負擔,管制煙土出口,爭取必需品的收入,特根據冀魯豫邊區政府稅收原則暨本縣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二、於本縣中心集市設立煙土總行,統一管理煙土行之經營與稅收事宜。
1、進行煙土經營之行戶(以下簡稱行戶),須按期向煙土總行呈請登記交納營業稅,領取營業許可證,在煙土總行監督與管理下進行營業。
2、煙土總行將根據實際情形在其他集市設置分行或集市管理員,分別負責各集市煙土稅收與營業管理事宜。
3、煙土總行得根據集市交易情形,規定一定行戶額數,超過規定額數時,由縣政府在呈請行戶中指定之,其餘可作為候補行戶。
4、合法經營之煙土行戶,可取得下列收入:
(一)介紹成交,可按買賣各給三分紅利。
(二)可按代收煙土稅總收入百分之十作為酬金。
5、總行得考核各行戶營業收稅及執行法令之情形,予以適當獎懲,必要時並可撤銷其營業許可權,由其他候補行戶的補之。
三、買賣煙土之商民必須將稅款向總行或合法營業之行戶進行交納,方准出口。
1、購買煙土人須首先向煙土總行或其代辦機關舉行登記,並取得許可證始得購買煙土。
2、購買煙土後,即由經手交貨之行戶收納煙土稅後始准出口。
3、不經買賣,而系直接出口之煙土,應先到納稅機關繳納稅款領取稅單,始准出口。
四、稅率
1、煙土稅率暫定徵收按售價百分之十五徵收之。
2、購買煙土人如以銀元黃金購煙土者,按百分之
五徵收,但只准在總行或其指定機關換兌。
五、罰則:
1、煙土行戶買賣煙土後,低報煙土價格因而漏稅者,查獲後,除補稅納款外,處以應繳稅款二倍之罰金。
2、購買煙土人,於購買後,實行走私漏稅者,查獲後除補稅外,另處相當於納稅額二倍之罰金。不經買賣關係走私漏稅者,其處罰適用於購貨走私辦法。
3、通過非法行戶(即未領取營業許可證之行戶)買賣煙土,查獲後,賣主處相當於煙土售價十分之一的罰金,買主除照章納稅外,處相當於煙土購價十分之四的罰金,非法行戶,依情節輕重,處五千元到兩萬元的罰金。
4、不經煙土行戶,私人買賣煙土者,查獲後賣主處相當於煙土售價十分之一的罰金,買主除照章補稅外,處相當於煙土購價十分之五的罰金。
六、提成:
1、緝私人員及脫離生產之其他工作人員,查獲漏稅或私行買賣煙土者,應按所得罰金百分之十獎勵查獲人;但每人每次不超過一千元。
2、商民行戶群眾發現有漏稅或私行買賣煙土事項者,有向煙土總行報告之權,因報告而查獲者,以所得罰金百分之二十作為提獎。
3、處罰許可權屬於縣政府或煙土總行,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個人不得自行處罰。
(按:「淮太西」縣系河南之淮陽、太康、西華三縣之一部劃編而成,隸屬於冀魯豫邊區第六專區,該專區又稱水東專區,因地處新黃河以東。本辦法第七條所稱水東辦事處,即指此而言。這個錄自印發之油印原件,是當年解放區種植鴉片的鐵證之一) (未完待續)
(新唐人版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