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蠶花娘娘

2013年08月27日民風民俗
【新唐人2013年8月27日訊】很久以前,杭州裡佛橋地方有一個聰明能干的小姑娘,名叫阿巧。阿巧九歲時,她的娘親病死了,丟下她和一個四歲的弟弟。不久,她的爹爹又娶了一個後娘。那後娘心腸歹毒,常常趁着阿巧爹外出打工干活時,虐待阿巧姐弟倆。這年深冬臘月,眼看除夕就要到了,阿巧爹一大早背上前些日子從山上打回來的一大捆干柴,上集市去賣柴,打算順便買點年貨回家好過年。後娘等阿巧爹一出門,馬上就吆喝着把阿巧趕出家門,扔給阿巧一個竹筐,命令她必須割滿一竹筐羊草才能回家。在這天寒地凍的時候,哪裡還有青草呀!阿巧冒着刺骨的寒風從早晨跑到黃昏,從河邊找到山腰,一絲青草也沒有找到。她身上冷,心裡又怕,就坐在半山腰上嗚嗚地哭起來了。哭着哭着,突然聽到頭頂上的一個聲音說:“要割青草,半山溝溝!要割青草,半山溝溝!”

阿巧抬起頭來,見一只白頭白頸的鳥兒,撲楞楞地向山溝裡飛去了。她就站起身,擦干眼淚,跟着那只白頭頸鳥兒走去。拐個彎,那白頭頸鳥兒一下不見了。只見山溝口挺立着一株老松樹,青蔥蔥的象把大傘,罩住了溝口。阿巧撥開樹枝,繞過松樹,忽地眼前一亮,只見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淙淙地流着。小溪岸邊花紅草綠,美得象春天。

阿巧一看見這滿地的青草,就象見到寶貝一樣。她歡歡喜喜地跑過去,顧不上欣賞美麗的景色,趕快蹲下身子埋頭割青草。她過走邊割,越走越遠,不知不覺間,竟走到了小溪的盡頭。

她割滿一竹筐青草,站起來揩揩額角上的汗珠,卻見前面不遠的地方,有個身穿白衣白裙的年輕姑姑,手裡拎着一只細篾編織的籃子,正在向她招手。

那白衣姑姑笑嘻嘻地對小心翼翼走過來的阿巧說:“小姑娘,真是稀客呀,到我們家住幾天吧!”
    
阿巧順着白衣姑姑手指的方向抬眼望去,不遠處又是另一個世界:半山腰上有一排整齊的屋子,白粉牆、白蓋瓦;屋前是一片矮樹林,樹葉綠油油的比巴掌還大;另外還有許多白衣姑姑,一個個都拎着細篾籃子,一邊笑、一邊唱,在矮樹林裡采摘着那鮮嫩的樹葉。
    
阿巧看看眼前這些和善可親的姑姑,再想想家裡那個凶狠的後娘,就打消了回家的念頭,答應在這裡住下來。
    
從此以後,阿巧每天就跟白衣姑姑們一起,白天在矮樹林裡采摘嫩葉,夜晚用樹葉餵一種雪白的小蟲兒。慢慢地,小蟲兒長大了,吐出絲來結成一個個圓圓的雪白的“小核桃”。白衣 姑姑又教阿巧怎樣將這些雪白的 “小核桃”抽成油光晶亮的絲線,又怎樣用各色的樹籽兒把絲線染上顏色:青籽兒染藍線,紅籽兒染赤絲線,黃籽兒染金絲線……白衣姑姑還告訴阿巧:這些雪白的小蟲兒叫“天蟲”,餵天蟲的樹葉叫“桑葉”;這五光十色的絲線,是給天帝繡龍衣、給織女織雲錦的。

阿巧住在這半山腰的山溝溝裡,和白衣姑姑們一起采桑葉,一起餵天蟲,一起抽絲線,日子過得很快活,一晃三個月過去了。


蠶花娘娘是傳說中專門掌管桑蠶的仙姑。(網絡圖片)


這天,阿巧忽然想起了弟弟,心想:弟弟在家裡也受後娘的氣,不如把弟弟也叫到這裡來過好日子吧!阿巧第二天天蒙蒙亮就悄悄起床,臨走的時候,想到終日辛勞的爹爹,阿巧便偷偷拿了一張撒滿天蟲卵的白紙,又裝了兩袋桑樹籽,想着要帶回家給爹爹。阿巧擔心自己找不到回山溝溝的路,就一路走,一路丟下一些桑樹籽,心裡想:明天照着桑樹籽走回來就好啦。

阿巧回到家裡一看,爹爹已經老了,弟弟也長成小伙子啦!爹見阿巧回來了,又高興又難過地問:“阿巧呀,你怎麼去了十五年才回來?這些年你在哪裡呀?”阿爹還告訴阿巧,當年他回家發現女兒失蹤,小兒子告訴他是後娘把阿巧趕出家門去割草,他一怒之下便把後娘趕回她的娘家。

於是,阿巧就把當年她怎樣上山,怎樣遇見白衣姑姑的經過告訴了爹爹。左鄰右捨聽說失蹤多年的阿巧回來了,都跑來看她,說她是遇上仙人了。

第二天一早,阿巧想回到山溝溝去看看。剛跨出門,抬頭望見沿路的一道綠油油的矮樹林,原來她丟下的桑樹籽,竟然一夜之間都長成了桑樹。她沿着桑樹林,一直走到山溝溝裡。山溝口那株老松樹,還是象把巨傘一樣的罩在溝口,但撥開松樹枝椏,眼前卻是岩石,沒有了進去的路。

阿巧正在對着老松樹發呆,忽見那只白頭頸鳥兒又從老松樹背後飛了出來,叫着:“阿巧偷寶!阿巧偷寶!”

阿巧這才想起臨走的時候,沒有和白衣姑姑說一聲,還拿了一張天蟲卵和兩袋桑樹籽,一定是白衣姑姑生了氣,把路隱藏起來,不讓她再進去了。

阿巧後悔莫及,但事情已無法挽回。她沮喪地回到家裡,看到自己前一天帶回家的那張撒滿天蟲卵的白紙心理有了主意。她按照白衣姑姑們教的方法把天蟲卵孵化出來,又采來嫩桑葉餵它們,在家養起天蟲來。
    
從這以後,人世間才有了天蟲。後來人們將天蟲兩字合並在一起,把它叫做“蠶”。據說,阿巧在半山溝溝裡遇見的白衣姑姑,就是專門掌管蠶繭的蠶花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