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中日口水戰 誰是伏地魔?

2014年01月09日陳破空
【新唐人2014年1月9日訊】近日,中日兩國駐英國大使分別撰文,互指對方國家為「伏地魔」(英國暢銷小說《哈利波特》裡的惡魔)。

首先是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英國《每日電訊報》上刊文,發表文章,直斥日本:「黑武士『伏地魔』因藏有他靈魂的七個魂器全部被毀而死亡,對於日本而言,如果說軍國主義像陰魂不散的『伏地魔』,那麼靖國神社就是其魂器之一,代表了這個國家靈魂的最黑暗部分。」

日本駐英大使林景一隨後也在《每日電訊報》上刊文,奉勸中國:「中國目前面臨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依照法治(與鄰國)尋求對話,另一個選擇是放任軍備競賽和加劇區域緊張,成為(亞洲)地區的伏地魔。」該文還懷疑中國的一黨專制政權,能否存活到日本舉辦奧運會的2020年?——這一點,足以讓中共跳腳。

「伏地魔」的比喻,讓口水戰升溫。中國《環球時報》稱之為「輿論甲午戰爭」(今年又逢甲午年),說:其勝負,關係中日雙方「戰略得失」。有了《環球時報》這個定性,罵戰勢必升級,果然,中共駐澳大利亞大使隨後也跟進撰文,猛烈抨擊日本。

既然是輿論交戰,事關言論自由,兩方就必須對等。比如,中日兩國大使的文章,可以在英國媒體上刊登;那麼,這兩國大使的文章,以及後續的中日論戰,也應該在中日兩國國內媒體上刊登,讓兩國人民充分瞭解兩方政府觀點。

然而,擺在眼前的疑問卻是:在日本,通過日文,日本人民可以讀到劉曉明批評日本的全文;那麼,在中國,通過中文,中國人民是否可以讀到林景一批評中國的全文?在日本,日本網民可以自由評論日中兩國大使的言論,而不受過濾、篩選和屏蔽;在中國,中國網民是否可以自由評論中日兩國大使的言論,而不受過濾、篩選和屏蔽?

儘管發言條件不同,中日兩國網民的態度,卻已大致分明。大多數日本網民贊同日本駐英大使定義中國為「伏地魔」;大多數中國網民卻並沒有支持中國駐英大使的言論,反而譏諷雙方:「中日在第三國媒體上進行的罵戰過於幼稚。」

一位中國網民在微博裡形象地挖苦道:兩個大老爺們兒,面對面站在倫敦冬日的寒風冷霧裡——「你像伏地魔!」「你才像伏地魔呢!」「你全家都像伏地魔!」「你全家都是!」「是你是你就是你,句號,Oh Yeah!」

在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的文章裡,聲言:「中英是二戰盟友,兩國軍民曾並肩抗擊日本法西斯。」劉的用意,是拉攏英國,對抗日本。然而,作為中共大使,劉曉明實在沒有資格說這種話,因為,當年,與英國、美國和其他盟國共同抗日的,並非中國共產黨,而是中國國民黨。二戰中,中共的角色,恰恰是與日本佔領軍相勾結,顛覆中國。共產黨因日本侵華而暗中壯大,國民黨因中日大戰而犧牲巨大。二戰後,受日軍保護而養精蓄銳的共產黨推翻了因浴血抗日而遭受重創的國民黨,建立起紅色專制政權。

聯日和反日,在中共那裡,都是為我所用的手段而已。當初聯日,是為了奪取政權,實有叛國之罪;如今反日,是為了煽動民族主義,鞏固政權,不惜窮兵黷武、四面樹敵、讓中國成為區域「麻煩製造者」。前後兩造,中共都毫無理想主義,完全出於實用主義。

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固然值得批評,儘管,日本人做了文化上的解釋。在日本駐英國大使林景一的文章裡,聲明:「日本已經對多國曾深受苦難的人民表示深切的懊悔和誠摯的歉意,而且長期以來都支持世界和平,面對中國的威脅保持最大的克制。」「而中國,過去20年裡,軍費增長每年超過10%,卻稱其鄰國為『軍國主義』,實在是一大諷刺。」

日本是否曾誠意道歉,各國自有判斷,至少韓國不認同。但中國立場,卻前後不一。1972年,中共主席毛澤東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田中首先就日本侵略中國向毛道歉,說「對不起。」。毛卻擺手說:「不要對不起啊,你們有功啊,為啥有功呢?因為你們要不是發動侵華戰爭的話,我們共產黨怎麼能夠強大?我們怎麼能夠奪權哪?怎麼能夠把蔣介石打敗呀?」「如果需要感謝的話,我倒想感謝日本皇軍侵略中國。」「我們如何感謝你們?我們不要你們戰爭賠償!」

中國《環球時報》稱,這場中日論戰,「沒有硝煙,但卻形同二十一世紀的特殊戰場。是對中國現代國際輿論傳播能力的一次洗禮。」然而,《環球時報》將論戰比喻為「輿論甲午戰爭」,幾乎就注定了中方的失敗。發生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即清日戰爭,清國大敗而日本大勝,主因在於,清廷腐敗;今天中日「輿論戰爭」,中國(中共)愈加腐敗,尤其在意識形態上腐敗:守舊,獨裁,與文明世界格格不入。試看今日世界,除了韓國出於其自身的反日情緒,附和中國幾句,還有哪個亞洲國家、或者其他國家,站在中國一邊?

當然,論戰的最後,擅長國內宣傳的中共,必然宣稱「勝利」,就像清日甲午戰爭期間,清軍將領不斷向朝廷和國人謊傳「得勝」的「捷報」一樣,不過是自欺欺人的拙劣把戲,精神自慰。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