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明:抗戰劇被緊急臨時撤檔不同尋常

2015年08月20日評論
抗戰雷劇終於遭遇了「滑鐵盧」

從8月起,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主題電視劇處於熱播階段。細心人士發現,山東衛視開播幾天的《絕地刀鋒》突然停播;東方衛視的《來勢兇猛》、天津衛視的《槍俠》、山東衛視《狐影》、貴州衛視與河南衛視播出的《野山鷹》等多部抗戰劇中途下檔。

紀念抗戰勝利,有些紀念抗戰勝利的電視連續劇卻臨時被撤檔。這樣的撤檔,看似反常,實則正常。

重大歷史題材的電視劇,自然是公眾所需要的。再重大的歷史題材,拍成電視劇時也要考慮控制總量。一旦超量,嚴肅的內容想不輕浮都難。在這方面,清宮戲曾有個先例。可惜的是,抗戰劇編劇和投資方,沒有從中汲取教訓,多年來如炒股般製作抗戰片,粗製濫造的抗戰片,不亞於神話劇甚至是科幻片,不可思議的鏡頭、場面,都能給炮製出來。

公眾的批評聲沒能阻止抗戰片生產的加速度。也許,投資方看準的是政治氣候,意外紀念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抗戰片肯定更火爆。如果說「翔嫂藏雷」只是抗戰劇危機的爆發點的話,多家衛視的抗戰片中途撤檔,是否可以說抗戰雷劇終於遭遇了自己的「滑鐵盧」呢?

也許,有人說這可能來自行政方面的干預。即便如此,沒見這樣的干預招致輿論的批評。相反,網路輿論對抗戰雷劇的撤檔,滿懷喜悅:「抗戰神劇,侮辱了先烈,教壞了孩子,如果日本鬼子都如神劇裡那般愚蠢,八年抗戰豈不成為笑話?如果玩笑間、隨便耍耍酷就打的鬼子屁滾尿流了,先烈們的犧牲還有價值嗎?」

多年來,抗戰劇數量泛濫,充斥熒屏,不少人把這種現象歸咎於電視劇本審查的嚴格。我不否認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更覺得這是編劇和導演創造力萎縮的產物。

沒有足夠的想像力,又不想深入現實生活,還想把拍電視劇當作終身的職業,這就有點難了。如果我們的電視頻道開放,公眾有更多的收視選擇權,我不信哪些雷人的抗戰片真的還有多好的收視率。應該說,電視節目保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抗戰雷劇的保護傘。隨著主管部門不能容忍對抗戰歷史的歪曲,抗戰雷劇基本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紀念反法西斯戰爭活動結束以後,估計抗戰片的冬天也就真正來到了。

影視劇創作需要立足現實,需要有足夠的創意。我們的編劇不會講故事,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沒有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懸念的能力,沒有把生活轉化為懸念性藝術的能力。這樣,只能扎堆吃飯,都死盯著抗戰題材,最終劍走偏鋒,在獵奇和離譜上放大自己的那點想像力。

抗戰雷劇遭遇滑鐵盧,這樣的影視劇可能還能存在一些時間。但這個強烈的信號已經給影視視作方發出了預警信號:雷劇時代正在結束,趁早轉行才是正道。不然,如股民盲目涉足股市最終要付出血的代價一樣,被公眾唾棄又不被行政部門看好的抗戰雷劇,不遭遇「滑鐵盧」才很正常吧?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