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12月30日訊】《三國演義》主要展示了義字的內涵。古人雲:「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三國鼎立的局面所以能夠形成,個人認為主要是因為劉備、曹操、孫權都懂得人心及人才的重要性,其中尤以劉備表現最為突出。
一提劉備,有些人就會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也有人說劉備只會用人而已。其實不然,劉備是有智慧的。劉備說自己「不甚好讀書,粗知大略」。確實是這樣的。劉備雖然不怎麼喜歡讀書,但對聖賢之言卻有著深刻的理解。他一生遵守道德,踐行仁義,深深贏得了屬下和百姓的信任,因此才有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才有了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才有了衝陣救阿斗的趙雲;才有了為不拖累趙雲投井而死的糜夫人;才有了劉備攜民渡江的壯舉;才有了長坂橋上立馬橫矛的張飛;才有了身在曹營一言不發的徐庶。從中詮釋了君臣之義、兄弟之義、君民之義、朋友之義、夫妻之義等義字所包含的深刻內涵。
劉備做事最大的特點,就是寧肯失敗也不肯違背仁義。如他拒絕向督郵行賄拋卻縣尉之職、為討袁術被呂布奪去徐州、為救孔融去攻打強敵曹操、危難之際攜民渡江等。劉備這麼做是道德高尚及悲憫之心的自然表現,如果非得要用得失觀念來衡量的話,那就是他雖然輸掉了戰鬥,卻贏得了人心,並在得到諸葛亮之後,最終將這種人心的積累轉化為戰略的勝利。劉備為了堅守道德而失敗,展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名揚四海,贏得了天下人的尊重,其戰略眼光自非一般常人能比,如果沒有深厚的道德基礎和捨生取義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得到的。所以他才能在三國鼎立的時代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得到三分之一天下。
因為劉備是善良的,內心純淨,所以才能洞察和體恤人心,這也是劉備善於發現人才的原因。將以勇勝,帥以智勝,王以德勝。故為將者可以指揮一場戰鬥,為帥者可以指揮一場戰役,為王者可以指揮一場戰爭。劉備能從一個人的談吐和神采,判斷出這個人適合做什麼,能夠做到什麼程度。所以才有了劉備之德、孔明之智、關張之勇的完美結合。最典型的是諸葛亮最看重的馬謖,劉備也一眼看出他既無關張之勇,更無孔明之智,只是個參謀人才,臨死之前特意對諸葛亮進行告誡。諸葛亮伐魏時用馬謖守街亭,直接導致了重大失敗。所以,諸葛亮在揮淚斬馬謖時說:「吾非為馬謖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又容
一提劉備,有些人就會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也有人說劉備只會用人而已。其實不然,劉備是有智慧的。劉備說自己「不甚好讀書,粗知大略」。確實是這樣的。劉備雖然不怎麼喜歡讀書,但對聖賢之言卻有著深刻的理解。他一生遵守道德,踐行仁義,深深贏得了屬下和百姓的信任,因此才有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才有了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才有了衝陣救阿斗的趙雲;才有了為不拖累趙雲投井而死的糜夫人;才有了劉備攜民渡江的壯舉;才有了長坂橋上立馬橫矛的張飛;才有了身在曹營一言不發的徐庶。從中詮釋了君臣之義、兄弟之義、君民之義、朋友之義、夫妻之義等義字所包含的深刻內涵。
劉備做事最大的特點,就是寧肯失敗也不肯違背仁義。如他拒絕向督郵行賄拋卻縣尉之職、為討袁術被呂布奪去徐州、為救孔融去攻打強敵曹操、危難之際攜民渡江等。劉備這麼做是道德高尚及悲憫之心的自然表現,如果非得要用得失觀念來衡量的話,那就是他雖然輸掉了戰鬥,卻贏得了人心,並在得到諸葛亮之後,最終將這種人心的積累轉化為戰略的勝利。劉備為了堅守道德而失敗,展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名揚四海,贏得了天下人的尊重,其戰略眼光自非一般常人能比,如果沒有深厚的道德基礎和捨生取義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得到的。所以他才能在三國鼎立的時代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得到三分之一天下。
因為劉備是善良的,內心純淨,所以才能洞察和體恤人心,這也是劉備善於發現人才的原因。將以勇勝,帥以智勝,王以德勝。故為將者可以指揮一場戰鬥,為帥者可以指揮一場戰役,為王者可以指揮一場戰爭。劉備能從一個人的談吐和神采,判斷出這個人適合做什麼,能夠做到什麼程度。所以才有了劉備之德、孔明之智、關張之勇的完美結合。最典型的是諸葛亮最看重的馬謖,劉備也一眼看出他既無關張之勇,更無孔明之智,只是個參謀人才,臨死之前特意對諸葛亮進行告誡。諸葛亮伐魏時用馬謖守街亭,直接導致了重大失敗。所以,諸葛亮在揮淚斬馬謖時說:「吾非為馬謖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