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長期利用職權經商、攫取巨額利益,大搞權色、錢色交易,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的高官近日被中共「雙開」。5月2日,中共中紀委通報除了披露安徽省前副省長、曾任蕪湖市委書記、市長的陳樹隆的罪狀外,還透露了其結局:被移送司法的他注定將在監獄中呆很長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通報中出現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表述,比如說陳樹隆「政治上攀附」等,但具體如何攀附,並未有任何細節。
顯然,「政治上攀附」在此的意思是投靠有權勢之人。海外中文媒體《星島日報》報導指,陳樹隆家中曾懸掛多幅與「大領導」的合影。兩相印證,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陳樹隆攀附的物件中應該就在與其合影的「大領導」中。從陳樹隆這個級別的官員眼中看,能被稱得上「大領導」的並非是省級高官,而只能是在北京的在任或卸任的「大領導」,而這些或這個「大領導」極有可能尚未落馬,否則中紀委不會語焉不詳。
可以佐證這一判斷的是,根據大陸「政知局」3月撰寫的《落馬副省長陳樹隆和他的三個「操盤手」》一文,陳樹隆的鐵桿、曾經當過其祕書的王文化,去年「帶了很多錢去北京找關係」,但之後沒多久,王文化就先栽了。這也說明,陳樹隆攀附的「大領導」也罩不住他了。
自然,很多人都關心陳樹隆攀附的「大領導」究竟是誰呢?目前,大陸媒體披露了不少陳樹隆在蕪湖攫取利益的內幕,其中有一件事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據報,陳在蕪湖時,引起的最大的爭議是引進德豪潤達和三安光電兩家上市光電企業,這兩家企業均在土地、資金、業務上得到蕪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不菲的財政補貼及採購訂單。而在A股市場,德豪潤達和三安光電兩支股票也一度暴漲過。
《證券市場週刊》在2013年4月曾刊發報導質疑三安光電。文章稱,2010年以來,三安光電從蕪湖、淮南等地政府手中,獲得總計高達26.5億元的路燈訂單,其中,蕪湖的訂單為6億元。「當時,蕪湖所有的路燈,不管好的壞的,都換了重來,用的都是三安光電的,據說,陳樹隆打過招呼,所有燈的生意都給三安光電。」一名蕪湖商人說。
然而,《證券市場週刊》調查發現,三安光電提供給各地政府的LED路燈都來自外購,並非其自稱的「公司設計並生產」,而且價格遠高於市價。此外,各地合同中所謂「路燈」,均為普通的市電路燈,而不是價格昂貴的太陽能路燈,且僅包括一個路燈燈頭。
三安光電是一家福建企業,隸屬於泉州三安集團,該集團是廈門首富林秀成2001年建成的,2003年正式進軍電子業。資料顯示,林秀成是靠倒賣廢鋼鐵發家的。在那個計畫經濟的年代,身為「倒爺」的林秀成沒有一定的關係是不可能的。
蹊蹺的是,一家福建企業為何可以千裡迢迢進入安徽的市場?為何身為蕪湖一把手的陳樹隆要親自打招呼,「所有燈的生意都給三安光電」。不奇怪嗎?合理的推斷是,陳樹隆本人之前與三安光電並無交集,但極有可能其攀附的「大領導」與之有關。
陳樹隆首先最可能攀附的「大領導」是也曾在蕪湖任市委書記,後任安徽省副省長、省委副書記、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務院副祕書長、發改委主任的張平。按照大陸媒體的說法,張平在安徽的政績可圈可點的有「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奇瑞汽車崛起」等,而奇瑞汽車正是在蕪湖。無疑,上調北京的張平不會不各位關照自己曾任職的蕪湖、乃至安徽的發展,而陳樹隆陞遷的軌跡與其也驚人的相似。
回過頭來說三安光電。正是在2008年張平任國家發改委主任期間,三安光電獲得了在蕪湖等地設立企業的許可。三安光電、張平、陳樹隆,能說是巧合嗎?
問題是,張平又是如何與福建的三安光電搭上關係的呢?一種可能是與其背後的高官有關,而這也是陳樹隆可能攀附的又一個「大領導」,那就是前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作為與江澤民關係密切的回良玉,曾在安徽任省長、省委書記,而張平正是其在安徽時的祕書。隨著回良玉的高升,張平也步步高陞。據說只有中專學歷的張平,可以坐在發改委副主任、主任和國務院副祕書長這樣重要的職位上,與回良玉的「麻友」曾慶紅有關。曾慶紅之前任中組部部長,可以隨意安插人馬。
陳樹隆、張平、回良玉、曾慶紅和江派其他成員,又一條線串了起來。而江派中中共前政協主席賈慶林、前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前人大副委員長王兆國、政治局委員孫春蘭、政協副主席盧展工等都長期在福建任職;此外,曾慶紅的母親鄧六金是福建客家人,江澤民的親姐姐一家居住福州,外甥是省政府廳級官員。如果其中有人串起了三安光電與回良玉這條線,三安光電進入蕪湖也就絲毫不奇怪了。
無疑,正是仰仗著攀附所獲得的靠山,陳樹隆及其家族在蕪湖才無所顧忌的攫取利益,被其充當保護傘的「大領導」們又該承擔什麼責任呢?而這或許是中紀委首提「政治攀附」的話外音。
從以往的被打下的「老虎」看,每一隻「虎」都有「政治攀附」問題,徐才厚、郭伯雄攀附江澤民,周永康攀附江澤民,蘇榮、宋林攀附曾慶紅……因為在中國的政治生態中,如果官員不攀附,就根本無陞遷的機會。不過,此前對於這些落馬高官的通報中卻並無「政治攀附」之語,雖然這早已是公開的祕密。
是以,此番中紀委在通報中公開這一現象,不僅僅是警告,或許也是在昭示著,被官員們攀附的「大領導」們也要被處理了。哪個「大領導」會最先被祭出呢?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值得注意的是,通報中出現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表述,比如說陳樹隆「政治上攀附」等,但具體如何攀附,並未有任何細節。
顯然,「政治上攀附」在此的意思是投靠有權勢之人。海外中文媒體《星島日報》報導指,陳樹隆家中曾懸掛多幅與「大領導」的合影。兩相印證,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陳樹隆攀附的物件中應該就在與其合影的「大領導」中。從陳樹隆這個級別的官員眼中看,能被稱得上「大領導」的並非是省級高官,而只能是在北京的在任或卸任的「大領導」,而這些或這個「大領導」極有可能尚未落馬,否則中紀委不會語焉不詳。
可以佐證這一判斷的是,根據大陸「政知局」3月撰寫的《落馬副省長陳樹隆和他的三個「操盤手」》一文,陳樹隆的鐵桿、曾經當過其祕書的王文化,去年「帶了很多錢去北京找關係」,但之後沒多久,王文化就先栽了。這也說明,陳樹隆攀附的「大領導」也罩不住他了。
自然,很多人都關心陳樹隆攀附的「大領導」究竟是誰呢?目前,大陸媒體披露了不少陳樹隆在蕪湖攫取利益的內幕,其中有一件事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據報,陳在蕪湖時,引起的最大的爭議是引進德豪潤達和三安光電兩家上市光電企業,這兩家企業均在土地、資金、業務上得到蕪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不菲的財政補貼及採購訂單。而在A股市場,德豪潤達和三安光電兩支股票也一度暴漲過。
《證券市場週刊》在2013年4月曾刊發報導質疑三安光電。文章稱,2010年以來,三安光電從蕪湖、淮南等地政府手中,獲得總計高達26.5億元的路燈訂單,其中,蕪湖的訂單為6億元。「當時,蕪湖所有的路燈,不管好的壞的,都換了重來,用的都是三安光電的,據說,陳樹隆打過招呼,所有燈的生意都給三安光電。」一名蕪湖商人說。
然而,《證券市場週刊》調查發現,三安光電提供給各地政府的LED路燈都來自外購,並非其自稱的「公司設計並生產」,而且價格遠高於市價。此外,各地合同中所謂「路燈」,均為普通的市電路燈,而不是價格昂貴的太陽能路燈,且僅包括一個路燈燈頭。
三安光電是一家福建企業,隸屬於泉州三安集團,該集團是廈門首富林秀成2001年建成的,2003年正式進軍電子業。資料顯示,林秀成是靠倒賣廢鋼鐵發家的。在那個計畫經濟的年代,身為「倒爺」的林秀成沒有一定的關係是不可能的。
蹊蹺的是,一家福建企業為何可以千裡迢迢進入安徽的市場?為何身為蕪湖一把手的陳樹隆要親自打招呼,「所有燈的生意都給三安光電」。不奇怪嗎?合理的推斷是,陳樹隆本人之前與三安光電並無交集,但極有可能其攀附的「大領導」與之有關。
陳樹隆首先最可能攀附的「大領導」是也曾在蕪湖任市委書記,後任安徽省副省長、省委副書記、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務院副祕書長、發改委主任的張平。按照大陸媒體的說法,張平在安徽的政績可圈可點的有「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奇瑞汽車崛起」等,而奇瑞汽車正是在蕪湖。無疑,上調北京的張平不會不各位關照自己曾任職的蕪湖、乃至安徽的發展,而陳樹隆陞遷的軌跡與其也驚人的相似。
回過頭來說三安光電。正是在2008年張平任國家發改委主任期間,三安光電獲得了在蕪湖等地設立企業的許可。三安光電、張平、陳樹隆,能說是巧合嗎?
問題是,張平又是如何與福建的三安光電搭上關係的呢?一種可能是與其背後的高官有關,而這也是陳樹隆可能攀附的又一個「大領導」,那就是前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作為與江澤民關係密切的回良玉,曾在安徽任省長、省委書記,而張平正是其在安徽時的祕書。隨著回良玉的高升,張平也步步高陞。據說只有中專學歷的張平,可以坐在發改委副主任、主任和國務院副祕書長這樣重要的職位上,與回良玉的「麻友」曾慶紅有關。曾慶紅之前任中組部部長,可以隨意安插人馬。
陳樹隆、張平、回良玉、曾慶紅和江派其他成員,又一條線串了起來。而江派中中共前政協主席賈慶林、前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前人大副委員長王兆國、政治局委員孫春蘭、政協副主席盧展工等都長期在福建任職;此外,曾慶紅的母親鄧六金是福建客家人,江澤民的親姐姐一家居住福州,外甥是省政府廳級官員。如果其中有人串起了三安光電與回良玉這條線,三安光電進入蕪湖也就絲毫不奇怪了。
無疑,正是仰仗著攀附所獲得的靠山,陳樹隆及其家族在蕪湖才無所顧忌的攫取利益,被其充當保護傘的「大領導」們又該承擔什麼責任呢?而這或許是中紀委首提「政治攀附」的話外音。
從以往的被打下的「老虎」看,每一隻「虎」都有「政治攀附」問題,徐才厚、郭伯雄攀附江澤民,周永康攀附江澤民,蘇榮、宋林攀附曾慶紅……因為在中國的政治生態中,如果官員不攀附,就根本無陞遷的機會。不過,此前對於這些落馬高官的通報中卻並無「政治攀附」之語,雖然這早已是公開的祕密。
是以,此番中紀委在通報中公開這一現象,不僅僅是警告,或許也是在昭示著,被官員們攀附的「大領導」們也要被處理了。哪個「大領導」會最先被祭出呢?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