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5月29日訊】陳寅恪是中國近現代著名歷史學家、國學大師。他中年雙目失明,老年又摔斷了腿。遭遇這樣的變故本是令人悲哀的事,但是,他也因此而逃過了中共建政後一次又一次政治運動。然而,這位年老多病的史學者最終沒能躲過文革的劫難,遭受造反派身心摧殘後淒慘離世。
陳寅恪(1890-1969),江西義寧人(今修水縣)。他是清朝著名詩人陳三立的第三個兒子。陳寅恪少時在南京家塾就讀,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從小就能背誦十三經,廣泛閱讀經、史、哲典籍。年輕時曾經遊歷世界各國,並就讀於多所大學。
不幸的是,自小體弱多病的陳寅恪中年時患上了嚴重的眼疾。時逢亂世,四處奔波的陳寅恪無暇根治眼疾,貽誤了治療時機。
1937年,他的右眼視網膜脫落,因北平淪陷,急於離京而放棄手術治療,致右眼失明。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日軍席捲東南亞,香港也隨之淪陷,日軍包圍了陳寅恪的住宅。
當一個日本軍官走進陳寅恪居住的宅院時,發現一位學者一身素衣端坐廳上,雙目近乎失明,他靜靜的等待著來人。日本軍官用日語問:「你是什麼人?為何一人在此?」突然,這個瘦小的男子爆發了,用一口標準的日本東京大學的純正日語,把日本軍官一頓痛罵。恰好這個日本軍官也是日本東京大學畢業的,立刻鞠躬退出,並對自己的下屬下令,誰也不準打擾這個院子。陳寅恪因此免於受難。
1944年,陳寅恪左眼視網膜嚴重剝離,手術未獲成功,第二年不幸失明。此後他一度十分消沉,在妻子唐篔和親友的勸導下,又重新振作起來,嘗試用耳代目、以口代手的方式備課、寫作,艱難地繼續工作。
據錢之俊撰寫的《陳寅恪最後20年的寫作心路》一文的介紹,1949年初,陳寅恪到嶺南大學工作,在助手的協助下,他的寫作和授課都可以如常進行。
中共建政後,陳寅恪堅辭一切社會事務,以集中時間與精力著書立說為由“深居簡出,極少待客”,不談政治,不評時事政策。
1952年院校調整後,嶺南大學被合併到中山大學。此後陳寅恪的著述「堅忍矣、淒苦矣、無盡矣。」(《陳寅恪的最後20年》修訂本),直到1958年7月,他實在不能忍受大字報的謾罵與攻擊,憤怒之下上書中山大學校長,表示堅決不再進教室授課。
1962年7月,已年過七旬的陳寅恪在洗漱時突然滑倒在家中的浴盆裡,右腿股骨頸折斷。暮年臏足,長卧病榻,已成殘酷事實。
1963年時,陳寅恪悲觀地估計自己最多只有三年壽命,多次向自己的家人交代遺囑。
那時,中共已發起過多次腥風血雨的政治運動。陳寅恪因雙目失明、腿殘多病而僥倖地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風險。他足不出戶,不參加任何運動,不作任何錶態講話,但在歷次政治運動中,也都有人指責「陳寅恪以年老多病為借口,逃避政治運動」。
在吳宓1961年8月31日的日記中,記有陳寅恪「尤以病盲,得免與一切周旋」等語。禍福相依,大抵如此。
從1965年開始,陳寅恪開始在黃萱的幫助下撰寫他餘生最後的「自撰年譜」。
1966年 文革開始。同年7月,黃萱被歷史系召回參加運動。9月,陳寅恪也被捲入那場政治災難之中。校方過去給他提供的各項福利待遇漸次被撤銷,批判、抄家、寫檢查的厄運降臨到他的頭上,此時誰也保不了他。
文革中,陳寅恪多次被迫寫書面檢查交待,他不斷地聲明:「我生平沒有辦過不利於人民的事情。我教書四十年,只是專心教書和著作,從未實際辦過事。」他珍藏多年的大量書籍、詩文稿,多數被洗劫,他的學生劉節曾代替他接受批鬥。
儘管陳寅恪眼瞎腳癱病臥在床,造反派依然發明了對付盲人學者的獨特批鬥法,將喇叭安裝在他的床前,要「讓反動學術權威聽聽革命群眾的憤怒控訴」。
年老的陳寅恪經歷了這樣的身心折磨後,身體機能迅速衰退。
1969年新年後,陳寅恪被勒令搬出居住了16年的家,這無形中更加速了他的死亡。同年10月7日,他因心力衰竭,伴以腸梗阻、腸麻痹悲憤而逝。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曲銘)
陳寅恪(1890-1969),江西義寧人(今修水縣)。他是清朝著名詩人陳三立的第三個兒子。陳寅恪少時在南京家塾就讀,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從小就能背誦十三經,廣泛閱讀經、史、哲典籍。年輕時曾經遊歷世界各國,並就讀於多所大學。
不幸的是,自小體弱多病的陳寅恪中年時患上了嚴重的眼疾。時逢亂世,四處奔波的陳寅恪無暇根治眼疾,貽誤了治療時機。
1937年,他的右眼視網膜脫落,因北平淪陷,急於離京而放棄手術治療,致右眼失明。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日軍席捲東南亞,香港也隨之淪陷,日軍包圍了陳寅恪的住宅。
當一個日本軍官走進陳寅恪居住的宅院時,發現一位學者一身素衣端坐廳上,雙目近乎失明,他靜靜的等待著來人。日本軍官用日語問:「你是什麼人?為何一人在此?」突然,這個瘦小的男子爆發了,用一口標準的日本東京大學的純正日語,把日本軍官一頓痛罵。恰好這個日本軍官也是日本東京大學畢業的,立刻鞠躬退出,並對自己的下屬下令,誰也不準打擾這個院子。陳寅恪因此免於受難。
1944年,陳寅恪左眼視網膜嚴重剝離,手術未獲成功,第二年不幸失明。此後他一度十分消沉,在妻子唐篔和親友的勸導下,又重新振作起來,嘗試用耳代目、以口代手的方式備課、寫作,艱難地繼續工作。
據錢之俊撰寫的《陳寅恪最後20年的寫作心路》一文的介紹,1949年初,陳寅恪到嶺南大學工作,在助手的協助下,他的寫作和授課都可以如常進行。
中共建政後,陳寅恪堅辭一切社會事務,以集中時間與精力著書立說為由“深居簡出,極少待客”,不談政治,不評時事政策。
1952年院校調整後,嶺南大學被合併到中山大學。此後陳寅恪的著述「堅忍矣、淒苦矣、無盡矣。」(《陳寅恪的最後20年》修訂本),直到1958年7月,他實在不能忍受大字報的謾罵與攻擊,憤怒之下上書中山大學校長,表示堅決不再進教室授課。
1962年7月,已年過七旬的陳寅恪在洗漱時突然滑倒在家中的浴盆裡,右腿股骨頸折斷。暮年臏足,長卧病榻,已成殘酷事實。
1963年時,陳寅恪悲觀地估計自己最多只有三年壽命,多次向自己的家人交代遺囑。
那時,中共已發起過多次腥風血雨的政治運動。陳寅恪因雙目失明、腿殘多病而僥倖地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風險。他足不出戶,不參加任何運動,不作任何錶態講話,但在歷次政治運動中,也都有人指責「陳寅恪以年老多病為借口,逃避政治運動」。
在吳宓1961年8月31日的日記中,記有陳寅恪「尤以病盲,得免與一切周旋」等語。禍福相依,大抵如此。
從1965年開始,陳寅恪開始在黃萱的幫助下撰寫他餘生最後的「自撰年譜」。
1966年 文革開始。同年7月,黃萱被歷史系召回參加運動。9月,陳寅恪也被捲入那場政治災難之中。校方過去給他提供的各項福利待遇漸次被撤銷,批判、抄家、寫檢查的厄運降臨到他的頭上,此時誰也保不了他。
文革中,陳寅恪多次被迫寫書面檢查交待,他不斷地聲明:「我生平沒有辦過不利於人民的事情。我教書四十年,只是專心教書和著作,從未實際辦過事。」他珍藏多年的大量書籍、詩文稿,多數被洗劫,他的學生劉節曾代替他接受批鬥。
儘管陳寅恪眼瞎腳癱病臥在床,造反派依然發明了對付盲人學者的獨特批鬥法,將喇叭安裝在他的床前,要「讓反動學術權威聽聽革命群眾的憤怒控訴」。
年老的陳寅恪經歷了這樣的身心折磨後,身體機能迅速衰退。
1969年新年後,陳寅恪被勒令搬出居住了16年的家,這無形中更加速了他的死亡。同年10月7日,他因心力衰竭,伴以腸梗阻、腸麻痹悲憤而逝。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