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郎命中註定 「竹一束」暗藏玄機!

2017年07月27日文化漫步
人的考運由天定,連考題都可以事先預測,夠神奇吧?!

葉祖洽(1046~1117年),福建泰寧城關葉家窠人(當時泰寧屬邵武軍),字敦禮。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庚戌科狀元,奉派簽書奉國軍節度判官,改授登聞鼓院判官,任國子監丞,官至吏部侍郎。

葉祖洽的家鄉邵武軍有位姓俞的老翁,善於看相,尤其長於藉助器物的聲響來預測凶吉。這老翁先輩有人在南唐當過太史令,南唐被宋太宗滅掉之後,俞氏便舉族徙居於邵武軍的泰寧縣。
葉祖洽童年時,好以騎羊為戲。有一天被俞翁看見,俞翁對他說:「小郎君!你將來要做天下之魁,應當好好努力,不要老是鬧著玩!」葉祖洽聽信他的話,果然折節讀起書來。

不久,家鄉人黃履(1030~1101年,進士出身,後來官至尚書右丞,即副宰相)以同修起居註、知制誥、同修國史的身份為母親守喪,閑居家中。葉祖洽與同縣的上官均(1038~1115年,榜眼,後官至給事中)一起去拜黃履為師。他們經過一個小山寺時又遇到俞翁。

俞翁主動迎上前來對他們說:「狀元、榜眼,為何都到這裡來了?」兩人相視而笑,一起問道:「難道真有這回事嗎?」俞翁說:「不光有這回事,而且在同一科裡。我給你們預選一個題目,可以事先作些準備。」

二人並不相信,但還是繼續問道:「什麼題目?」俞翁指了指屋檐下一束竹子說:「應該是考這個。」二人笑著告別而去。

到了熙寧三年,殿試內容有重大改變,不再考詩、賦、論三個題,而只考一篇「策問」——即治國方略。這科考試的結果,葉祖第一,上官均第二。這時,他們回憶起當年俞翁的話,才明白竹一束,就是隱含的一個「策」字。

葉祖洽的父親葉恪年輕時並沒有讀過什麼書,曾有一次到俞翁府上,當時縣內有一大群讀書人都在場。俞翁看來看去,對其他人都沒有作什麼許諾,而單單指著葉恪說:「這一位到了60歲時,應當有七品官做,穿銀白色的官服。」

眾人雖然並不怎麼相信種田的葉恪會有什麼官做,但自己沒有福兆,畢竟都有些失望。

葉恪後來父以子貴,被封贈為朝請郎(正七品),並賜給官服,其時正好60歲。

這篇記載中命運是前定的意思很明顯了,俞翁的預測術不止是看相這麼簡單,因為單憑看相,不可能把考試的題目也看得出來,也不可能把葉祖洽的父親到60歲時,封為七品官,穿銀白色的衣服也能看得出來,應該是除了看相之外,仍有類似宿命通之類的功能,透過人的相貌,看到另外空間存在著的未來命運的微細事情。

資料來源:《宋代狀元奇談.宋代狀元譜》、《夷堅志》、《能改齋漫錄》。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