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1月22日訊】 小雪是中華24節氣中的第20個,冬天的第2個節氣。每年11月22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40度時為小雪。曆書記載:「斗指己,斯時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此時氣溫下降,氣層溫度逐漸降到0℃以下,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古籍《群芳譜》中亦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2017年的小雪交於11月22日11時04分。
唐人白居易有描寫此季的詩句:「歲暮天地閉,陰風生破村。夜深煙火盡,霰雪紛紛來」。另一首戴叔倫的七絕《小雪》寫道:「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中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由於氣溫降低,北方以下雪為多,不再下雨,便看不到雨虹了。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空中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三候閉塞而成冬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進入嚴寒的冬天。
中國民間流傳著「小雪對小暑」,「大雪對大暑」的說法。意思是說小雪前後出現的天氣與小暑前後的天氣相對應,如廣西有「小雪落了雪,小暑有乾旱;小雪下了雨,小暑不乾旱」等等。
古人將24節氣與釀酒結合起來,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釀的理念。(Pixabay)
傳統釀酒多在冬季,在小雪後釀的酒,都稱為小雪酒。人們根據24節氣的變化,種植收穫,發酵蒸餾,勾調釀造;小雪時,水極其清澈,足以與雪水媲美,因此小雪酒待來年開罐時,色清味冽,酒香撲鼻。
小雪後醃製臘肉是傳統習俗。(Pixabay)
這個習俗古已有之。清人著作《真州竹枝詞引》中記載:「小雪後,人家醃菜,曰『寒菜』……蓄以御冬。」小雪之後,家家戶戶開始醃製、風乾各種蔬菜,包括白菜、蘿蔔,以及雞鴨魚肉等,延長蔬菜肉類的存放時間,以備過冬之用。
俗話說「小雪鏟白菜,大雪鏟菠菜」。(Pixabay)
小雪過後,氣溫基本就呈直線向下的狀態,不太會回溫,天氣變得乾燥。臘肉、醬貨就不容易變壞發臭。而且這些臘肉醃漬品的醃製期滿,剛好快到了過中國新年的時候,當做年貨恰逢其時。
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古已有之,代代相傳。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 等7—15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乾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成。
在中國南方某些地方,還有小雪時節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稱「十月朝,糍粑祿祿燒」,指的就是祭祀事件。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沖打而成,糍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民間說:「十月朝,糍粑碌碌燒」。「碌碌燒」是客家方言。「碌」,是像車轆那樣滾動,意思指用筷子捲起糯米粉團,像車轆那樣前後上下左右,四周滾動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燒」,即是熱氣騰騰。吃糍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比較),才能體驗「十月朝,糍粑碌碌燒」的樂趣。
小雪時,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台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台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
曬魚乾,一般要選大魚,將魚身剖腹,去掉內臟。將魚清理乾淨後,然後,將鹽、花椒、大料、陳皮、小茴香放入鍋中炒至微黃,均勻抹在魚的內外兩側。抹完後,便可以將其平放在一個相對較大的容器裡面,在陰涼處進行晾置。
黃曆十月初冬,冬對應五行中的水,對應五臟中的腎。古代醫學大家孫思邈在《修養法》說,初入冬時,腎氣強盛,導致心肺氣弱,宜減辛苦養腎氣,服棗湯。這是對應天時:棗味甘氣溫性平,為脾之果,正體「棗」字形兩束相疊,束脾胃之氣,增消化動力。脾對應五行為土,土生金,金生水,乃通過養肺以保腎水。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個季節的白菜、蘿蔔都是當季食物。白蘿蔔能清火降氣、還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涼解毒,非常適合這個節氣裡食用。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Pixabay)
在食物的烹調上可以多燉食,保持營養較少流失,尤其適宜多食熱粥,如養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
冬季尤其適宜食用熱粥。(Pixabay)
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中醫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所以應早臥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同時建議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
小雪節氣中,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容易引發寂寥、傷逝之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試看唐詩《和蕭郎中小雪日作》,詩人面對冬天的蕭瑟,表達盛年不再的無奈情緒:「征西府裡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連霞。寂寥小雪閑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
同是描寫小雪的唐詩,陸龜蒙的《小雪後書事》,傳達出樂觀的意緒:「時候頻過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楓汀尚憶逢人別,麥隴唯應欠雉眠。更擬結茅臨水次,偶因行藥到村前。鄰翁意緒相安慰,多說明年是稔年。」
因此此節氣期間,應調節心態,保持樂觀,節喜制怒。保持精神安和,心神寧靜,暢達情志,使精氣神內守而不失散,方為保養之道。
(記者李倩倩報導/責任編輯:戴明)
唐人白居易有描寫此季的詩句:「歲暮天地閉,陰風生破村。夜深煙火盡,霰雪紛紛來」。另一首戴叔倫的七絕《小雪》寫道:「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中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由於氣溫降低,北方以下雪為多,不再下雨,便看不到雨虹了。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空中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三候閉塞而成冬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進入嚴寒的冬天。
中國民間流傳著「小雪對小暑」,「大雪對大暑」的說法。意思是說小雪前後出現的天氣與小暑前後的天氣相對應,如廣西有「小雪落了雪,小暑有乾旱;小雪下了雨,小暑不乾旱」等等。
小雪習俗:釀小雪酒
古人將24節氣與釀酒結合起來,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釀的理念。(Pixabay)
傳統釀酒多在冬季,在小雪後釀的酒,都稱為小雪酒。人們根據24節氣的變化,種植收穫,發酵蒸餾,勾調釀造;小雪時,水極其清澈,足以與雪水媲美,因此小雪酒待來年開罐時,色清味冽,酒香撲鼻。
小雪習俗:醃菜醃肉
小雪後醃製臘肉是傳統習俗。(Pixabay)
這個習俗古已有之。清人著作《真州竹枝詞引》中記載:「小雪後,人家醃菜,曰『寒菜』……蓄以御冬。」小雪之後,家家戶戶開始醃製、風乾各種蔬菜,包括白菜、蘿蔔,以及雞鴨魚肉等,延長蔬菜肉類的存放時間,以備過冬之用。
俗話說「小雪鏟白菜,大雪鏟菠菜」。(Pixabay)
小雪過後,氣溫基本就呈直線向下的狀態,不太會回溫,天氣變得乾燥。臘肉、醬貨就不容易變壞發臭。而且這些臘肉醃漬品的醃製期滿,剛好快到了過中國新年的時候,當做年貨恰逢其時。
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古已有之,代代相傳。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 等7—15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乾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成。
小雪習俗:吃糍粑
在中國南方某些地方,還有小雪時節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稱「十月朝,糍粑祿祿燒」,指的就是祭祀事件。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沖打而成,糍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民間說:「十月朝,糍粑碌碌燒」。「碌碌燒」是客家方言。「碌」,是像車轆那樣滾動,意思指用筷子捲起糯米粉團,像車轆那樣前後上下左右,四周滾動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燒」,即是熱氣騰騰。吃糍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比較),才能體驗「十月朝,糍粑碌碌燒」的樂趣。
小雪習俗:曬魚乾
小雪時,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台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台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
曬魚乾,一般要選大魚,將魚身剖腹,去掉內臟。將魚清理乾淨後,然後,將鹽、花椒、大料、陳皮、小茴香放入鍋中炒至微黃,均勻抹在魚的內外兩側。抹完後,便可以將其平放在一個相對較大的容器裡面,在陰涼處進行晾置。
小雪養生宜溫補
黃曆十月初冬,冬對應五行中的水,對應五臟中的腎。古代醫學大家孫思邈在《修養法》說,初入冬時,腎氣強盛,導致心肺氣弱,宜減辛苦養腎氣,服棗湯。這是對應天時:棗味甘氣溫性平,為脾之果,正體「棗」字形兩束相疊,束脾胃之氣,增消化動力。脾對應五行為土,土生金,金生水,乃通過養肺以保腎水。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個季節的白菜、蘿蔔都是當季食物。白蘿蔔能清火降氣、還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涼解毒,非常適合這個節氣裡食用。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Pixabay)
在食物的烹調上可以多燉食,保持營養較少流失,尤其適宜多食熱粥,如養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
冬季尤其適宜食用熱粥。(Pixabay)
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中醫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所以應早臥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同時建議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
小雪節氣中,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容易引發寂寥、傷逝之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試看唐詩《和蕭郎中小雪日作》,詩人面對冬天的蕭瑟,表達盛年不再的無奈情緒:「征西府裡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連霞。寂寥小雪閑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
同是描寫小雪的唐詩,陸龜蒙的《小雪後書事》,傳達出樂觀的意緒:「時候頻過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楓汀尚憶逢人別,麥隴唯應欠雉眠。更擬結茅臨水次,偶因行藥到村前。鄰翁意緒相安慰,多說明年是稔年。」
因此此節氣期間,應調節心態,保持樂觀,節喜制怒。保持精神安和,心神寧靜,暢達情志,使精氣神內守而不失散,方為保養之道。
(記者李倩倩報導/責任編輯:戴明)